有一件事情可能會讓大家感到奇怪,雖說秦國是戰(zhàn)國七雄中最后的贏家,秦軍之驍勇天下皆知,但那主要是由國力和制度決定的,戰(zhàn)國時期最強的軍隊并不是秦軍,而是魏武卒。 這里解釋一下,魏武卒是吳起在魏國訓練的精銳重裝步。吳起是誰? 是戰(zhàn)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的代表人物,生于公元前440年,逝于公元前381年。 他與兵家至圣孫武齊名,孫武著有《孫子兵法》,吳起著有《吳子兵法》,兩書并稱為“孫吳兵法”。 《吳子兵法》在后世沒有《孫子兵法》出名,但在行家眼里,兩本著作的價值相差無幾,吳起也是不弱于孫武的兵法大家。 這樣的牛人訓練出來的軍隊,肯定不能差。那么魏武卒有多厲害呢? 史書上的記載是“大戰(zhàn)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余均解”,均解是不分勝負的意思。也就是說,吳起在時,魏武卒從沒打過敗仗。 毫不夸張的說,那個時代,魏武卒之名能讓與魏國為敵的諸侯們感到顫抖。尤其當時尚還弱小的秦國,被魏武卒打得好慘。 公元前409年,魏國開國君主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專門欺負秦國。吳起帶著魏武卒,經過數次戰(zhàn)役,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設立西河郡,堵住了秦國東進的道路,將秦國的生存空間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公元前389年,不肯服輸的秦國起兵50萬討伐西河郡。西河郡的郡守就是吳起,這時候他手里有多少兵呢?5萬魏武卒。冷兵器時代,由于防具、兵器沒有質的區(qū)別,因而兵力多寡幾乎是決定因素。 倘若多上三分之一或一倍,也許還能憑著士氣以少勝多。但如果相差10倍,這種戰(zhàn)沒法打,要么逃要么敗。然而,戰(zhàn)役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吳起竟然以這5萬魏武卒破了秦國50萬大軍。 雖然兩國軍隊配置根本不一樣,魏武卒裝備精良,又受過嚴格的訓練,秦軍則是簡單武裝起來的普通百姓,大部分沒上過戰(zhàn)場。這種戰(zhàn)績還是十分驚人。 更神奇的是,魏國并不是只有這么點兵力,還有增兵的余力。但吳起認為5萬魏武卒足矣,還專挑此前沒有立過軍功的。說白了,這是將秦軍當作經驗刷。 而魏武卒的名聲,并不是在此次戰(zhàn)役中打出來的。早在公元前405年,吳起就率領魏武卒協(xié)同韓國、趙國在龍澤大敗齊軍,殺死齊軍3萬,次年攻入齊國長城,令齊國上下感到震恐。 與秦軍打的這一次,則是將魏武卒推到了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高度。 當然了,這只是一種錯覺,世界上不存在戰(zhàn)勝不了的軍隊。原因很簡單,軍隊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得依托于國力,國力弱了,軍隊就強不起來。處于各國軍隊頂端的魏武卒最終還是敗了。 具體怎么敗的?這就得說到孫臏和龐涓這對冤家。兩人本是同門師兄弟,龐涓先下山到了魏國,受到魏文侯之孫魏惠王的重用。 但龐涓妒賢嫉能,知道孫臏比自己更厲害,怕他有一日壓過自己的風頭,便將孫臏騙到魏國,設計砍去了孫臏的雙足并在他臉上刺字。 后來孫臏逃到齊國,在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中采用圍點打援的戰(zhàn)術,于路上設下埋伏,重創(chuàng)魏武卒。龐涓也在馬陵之戰(zhàn)中兵敗身亡,魏國損失幾十萬士兵,失去了霸主地位,齊國取而代之成為東方霸主。 不過此時還有魏武卒,真正讓魏武卒退出歷史舞臺的是另一位戰(zhàn)神式人物,秦國白起。公元前293年,白起于伊闕大敗魏韓聯軍,斬首24萬,魏武卒徹底消失。 看到這里,有朋友可能想問,既然魏武卒如此霸氣側露,魏國為什么不重建一支呢? 這么說吧,想是想的,但沒有那個能力了。魏武卒興于吳起在魏國的變法,先有變法后有魏武卒,經過變法的魏國有實力建立一支裝備一流、待遇一流的軍隊。 例如,一旦入選魏武卒,就能獲得百畝的土地,還能免除魏武卒全戶的徭役和田宅稅,并有機會通過軍功得到爵位,社會地位極高。 后期的魏國,別的不說,百畝土地就不一定供應得起。 而且,并不是只有魏國懂得變法,韓、齊、秦等國都在尋求強國之道,秦國比較成功,韓、齊也在變法中,軍隊戰(zhàn)力這一塊各國都有提升,魏國的軍事優(yōu)勢就不明顯了,沒有辦法再建立一支超脫于各國的軍隊。 總之,魏國之強,不是因為魏武卒,相反,是因為魏國強了才有魏武卒。而當各國強盛起來的時候,沒有吳起那等名將的魏武卒也泯然眾人矣,別說重建不起來,重建了也不一定管用,想要達到曾經的戰(zhàn)力不太可能。 |
|
來自: 繁星mvrct0eko3 >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