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下焦篇:二十、時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易者,有瘀血也,犀角地黃湯主之。 邪在血分,不欲飲水,熱邪燥液口干,又欲求救于水,故但欲漱口,不欲咽也。瘀血溢于腸間,血色久瘀則黑,血性柔潤,故大便黑而易也。犀角味咸,入下焦血分以清熱,地黃去積聚而補陰,白芍去惡血、生新血,丹皮瀉血中伏火,此蓄血自得下行,故用此輕劑以調(diào)之也。 犀角地黃湯方(甘咸微苦法) 干地黃(一兩) 生白芍(三錢) 丹皮(三錢) 犀角(三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青龍試注:本方來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吐血門犀角地黃湯 治傷寒及溫病應(yīng)發(fā)汗而不汗之內(nèi)蓄血、及鼻衄、吐血不盡,內(nèi)余瘀血,大便黑、面黃,消瘀血方。 犀角(一兩) 生地黃(八兩) 芍藥(三兩) 牡丹皮(二兩) 上四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者加大黃二兩,黃芩三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但根據(jù)方不須有所增加。 通過孫思邈描述大家可以看出本方用于傷寒化熱,或者溫病熱邪入營血,導(dǎo)致各種吐血出血證。具體表現(xiàn)大便黑,面黃,其作用可以消瘀血。方后加減喜妄如狂加大黃黃芩清熱攻下,屬于加減法。那么從傷寒論來看熱邪入里影響神志如狂描述有桃核承氣湯,嚴(yán)重可以抵擋湯,然后此兩方屬于攻瘀,非消瘀之方; 《瘟疫論》云:初則晝夜發(fā)熱,日晡益甚,既投承氣,晝?nèi)諢釡p,至夜獨熱者,瘀血未行也,宜桃仁承氣湯。服湯后熱除為愈,或熱時前后縮短,再服再短,蓄血盡而熱亦盡。大勢已去,亡血過多,余焰尚存者,宜犀角地黃湯調(diào)之。 這里吳又可用于攻瘀之后,瘀血發(fā)熱,未盡血虧不易再攻,改犀角地黃湯消瘀,他是尊孫思邈之意。因此可以看出本方消瘀同時還能補血滋陰,其中生地作用出一藥兩用,消瘀補血。 葉天士醫(yī)案: 陳 夜熱。邪迫血妄行。議清營熱。 犀角 鮮生地 丹皮 白芍 青龍試注:夜熱入血分迫血旺行,有吐血跡象,因此給與犀角地黃湯,是學(xué)習(xí)吳又可經(jīng)驗。 尹 環(huán)口燥裂而痛。頭面身半以上。發(fā)出癮疹赤紋。乃陽明血熱。久蘊成毒。瘦人偏熱。頗有是 癥。何謂醫(yī)人不識。犀角地黃湯。 青龍試注:口唇痛,全身隱疹赤紋,考慮陽明血熱,瘦人多火,雖然沒有脈舌,也可治血熱,犀角地黃湯涼血散瘀止血。 葉天士加減法犀角地黃湯 王(十四) 脈左數(shù)右長。頸項結(jié)癭。時衄。(癭) 青龍試注:犀角生地丹皮涼血散血止血,夏枯草土貝母清熱散結(jié),梔子清肝,鉤藤平肝,薄荷辛涼疏肝 ,屬于透熱轉(zhuǎn)氣法,量大顯然丸方。 溫病條辨當(dāng)中,吳鞠通犀角地黃湯方證論述口干不欲咽水這句是金匱要略語,大便黑是孫思邈語,簡單總結(jié)是熱入血分,吐血便血這些吳氏雖然沒有提到,只是簡略而已??偨Y(jié)來看以上就是犀角地黃湯演變繼承。 臨床應(yīng)用: 程杏軒醫(yī)案鼻血案 汪氏婦,夏月初患齒衄,衄止旋吐血,血止鼻又衄,大流三日,諸治不應(yīng)。診脈弦搏,知其肺胃火盛,非寒涼折之不可,乃用犀角地黃湯,取鮮地黃絞汁,和童便沖藥,外用熱酒洗足,獨蒜搗涂足心,一晝夜衄仍不止。因憶門人許生曾言∶人傳止衄奇法,先用粗琴線數(shù)尺,兩頭各系錢百文,懸掛項下,再用手指掐定太溪穴(太溪穴在兩足內(nèi)踝下動脈陷處,)神驗。 外治之法,于病無傷,今既諸治罔效,姑一試之,衄竟止。惟神形疲困,頭昏少寐,思血去過多,真陰必傷,改用麥易地黃湯加龜板、石斛、白芍、女貞、沙參、阿膠、旬日霍然。識此以廣見聞。 丁甘仁醫(yī)案: 楮左 傷寒兩感證已半月,疊投溫經(jīng)達(dá)邪,諸恙向安,昨忽吐血,鼻衄、牙齦舌衄俱見,晝夜不止,盈盞成盆,幸脈象濡中不洪,神識尚清,蓋由氣分大傷,邪熱入營,逼血妄行,雖曰衄解,然尚在危險中也。今擬大劑育陰清營,以制炎上之火,未識能得挽回否? 西洋參(三錢) 京玄參(三錢) 大麥冬(三錢) 大生地(一兩)生白芍(三錢) 犀角片(煎沖,四分) 粉丹皮(二錢) 側(cè)柏葉(二錢) 鮮藕(切片入煎,四兩)鮮竹茹(三錢) 【二診】 服育陰清營之劑,諸衄已見輕減,原方去犀角,加川石斛(三錢)。 【三診】 加清阿膠(三錢)。 青龍試注:丁甘仁老用犀角地黃湯,而又合增液湯麥冬玄參生地養(yǎng)陰,側(cè)柏葉新鮮藕節(jié)等加強止血,竹茹止嘔,一診奏效!可見犀角地黃湯其涼血止血力量甚大! 一:劉渡舟醫(yī)案:顏面過敏性皮炎:曹某某,女,45歲。2000年5月8日初診。 患面部過敏皮炎,顏面起紅斑腫脹,脫屑,瘙癢,中西藥治療月余,竟無寸效。我曾從發(fā)于頭面高部,癥以風(fēng)癢為主考慮,用荊防敗毒散3劑,也無效。1個月后,情如故,患者瘙癢難忍,再次來求診,我遂將其介紹給劉老診治,劉老診完看了一眼患者的面部,問了一下二便,得知大便干燥難解,一周一行,隨處下方:水牛角15g(先煎),生地16g,丹皮10g,赤芍10g,玄參16g,黃連6g,黃芩10g,大黃3g,山梔子10g,連翹10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枇杷葉16g。此方僅服1劑,面部腫消,服完3劑,為之痛苦數(shù)月的皮炎痊愈。后再未發(fā)作。(作者張文選) 青龍試注:孫思邈有加大黃黃芩手法,劉渡舟老不僅加大黃黃芩,還加黃連梔子公英紫花地丁枇杷葉等。揣摩劉老犀角地黃湯是合方三黃瀉心湯之意再加五味消毒飲(連翹公英紫花地?。?,加枇杷葉是學(xué)習(xí)醫(yī)宗金鑒清肺枇杷飲之意,是發(fā)展藥王孫思邈手法總結(jié)后世諸家經(jīng)驗。 二:低熱鼻衄 劉渡舟醫(yī)案:孫某某,男,20歲,1992年1月8日就診?;嫉蜔?、鼻衄已四年之久,累服中、西藥治療無效?;颊呙坑谖绾蠛疅嵬鶃?,其特征是:先是惡寒、頭痛,繼之發(fā)熱,體溫徘徊在37.5~38℃,隨之則鼻衄不止,衄后則頭痛,發(fā)熱隨之減輕。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納差,口苦,問其二便尚可。舌邊紅,苔白膩,脈弦細(xì)。辨為少陽經(jīng)郁熱內(nèi)伏,迫動營血,血熱妄行之證。 治宜和解少陽邪熱,清火涼血止衄。 柴胡15克,黃芩10克,水牛角15克,丹皮12克,白芍20克,生地30克。 服7劑,寒熱不發(fā),鼻衄亦止。唯口苦、脈弦仍在,又與小柴胡湯加白芍、丹皮而愈。(《劉渡舟臨證驗案精選》1996:12) 張伯臾醫(yī)案變應(yīng)性亞敗血癥 陳x*女書安 門診號:75/1659 一診1975年5月14F日 發(fā)熱皮容關(guān)節(jié)痛反復(fù)發(fā)作延今兩載,經(jīng)某醫(yī)院住院治療, 會斷為查應(yīng)性亞收血癥,出院后仍經(jīng)常發(fā)熱關(guān)節(jié)痛?,F(xiàn)早晚先寒后熱,熱勢漸高,得汗熱退,五日來胸背發(fā)出紅斑,間有粒疹,有灌漿狀,脈細(xì)濇,舌光邊暗,口干便軟。陽癥陰脈,正虛邪熱化毒,侵犯營血。擬犀角地黃湯加味。 廣犀角9.0克(先煎)生地30.0克炒丹皮9.0克赤白芍各30.0克金銀花30.0克帶心連翹15.0克白花蛇舌草30.0克炙升麻9.0克生黃芪克12.0克生甘草9.0克紅藤30.0克敗醬草30.0克 七劑 二診1975年6月4日 皰疹紅斑已退,體溫亦退四日,惟仍感煩熱如火迫,舌光質(zhì)暗,便軟脈小。仍擬原法出入,從熱毒施治,佐以化瘀之品。 廣犀角9.0克(先煎)大生地18.0克炒丹皮12.0克赤白芍各9.0克金銀花15.0克帶心連翹15.0克漢防已12.0克生黃芪12.0克生甘草9.0克紅藤30.0克敗普草30.0克杜紅花6.0克 七劑 三診I975年6月11日 四日來身熱又起,達(dá)38℃,前發(fā)紅斑漸回,但又有新紅斑出現(xiàn),納呆口干苦,大便不爽,舌光紅邊青,二便均有熱感,脈細(xì)。正虛邪實,前法宜參益腎之品。 仙靈脾15.0克仙茅15.0克炒知柏各9.0克全當(dāng)歸15.0克廣犀角9.0克(先煎)大生地18.0克炒丹皮9.0克赤白芍各6.0克白花蛇舌草30.0克炙黃芪12克,土大黃30克敗醬草30.0克 連服十四劑 四診順975/年7.月2日 身熱一周未發(fā),胸背紅斑已回,但右手臂紅斑尚來退凈作癢,怕冷多汗,二便可,脈細(xì)苔薄邊質(zhì)暗。再擬前法出入。 仙茅仙靈脾各15克,知母黃柏各9克,灸黃芪12克,廣犀角4.5克分吞,赤白芍各9克,炒丹皮9克,大地龍9克,紫草白鮮皮各12克,生甘草9克。 本方加減30多劑停藥,后防半年只有一兩次低熱,一二日可退,未服激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