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軍兵臨京師,崇禎皇帝眼看無力回天,明朝大勢已去,吊死在了景山上。 崇禎皇帝原來一共有七個兒子崇禎有七位皇子,分別是太子慈烺、次子慈烜、三子慈炯、四子慈炤、五子慈煥,因為六子和七子夭折且三子和四子去世較早,所以久而久之,五子朱慈煥就變成了三皇子。 在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前,他安排了三位皇子的逃跑路線,在清軍入關,李自成兵敗失蹤后,三位皇子就成了民間反清復明浪潮的利器。 朱三太子清軍入關后不久,南北兩地同時出現(xiàn)了太子的蹤跡,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兩個太子蹤跡尚且疑點重重,又突然蹦出來個“朱三太子”。 為什么叫做“朱三太子”?相信讀過前面的讀者應該知道,崇禎兒子朱慈煥雖然是五皇子,但是前面兩個哥哥都去世了,所以自己輪到了第三。 在順治和康熙年間,沿海地區(qū)反清復明浪潮依舊高漲,且大多是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來造反,因為太子和二皇子當時早已被清軍查明身份被殺,只有三皇子下落不知所蹤。 造反了70次的“朱三太子”據(jù)史料記載,清朝康熙年間,“朱三太子”前前后后居然造反了70次,抓住了這個,以為萬事大吉,結果不久另一個地方又蹦出來一個“朱三太子”要反清復明,令康熙頭疼不已。 其中有一次發(fā)生在康熙十一年, 一場打著“朱三太子”旗號的京城起義正在緊鑼密鼓地策劃中。為首者叫楊起隆。為壯聲勢,他自稱是朱三太子。 殊不知,楊起隆的計劃在當天晚上就走漏風聲,康熙極度恐慌,召集軍隊護駕,下令關閉京城所有城門,在京城內搜捕聚義的人。 抓捕行動持續(xù)了一晚上,最后抓住了并誅殺了200多名與會者,康熙動用了精銳部隊花了兩年時間才抓住了“朱三太子”。 康熙原認為此次京城謀反規(guī)模如此宏大,為首者肯定是他“朝思暮想”的朱三太子,且從與會者尸體中搜出了明朝皇宮的印信,更加印證了康熙的想法。 但后來經(jīng)審訊,為首者卻是楊起隆,楊起隆是明朝一名宮女的兒子,這也就能說明為什么他會有明朝皇宮的東西了。 在后來的“三藩之亂”期間,以朱三太子的旗號起義的人突然劇增,這些朱三太子,身份頗多,但經(jīng)康熙一一查實都為假身份。 真正的“朱三太子”那么真正的“朱三太子”到底在哪呢?原來三皇子朱慈煥在崇禎皇帝死后被太監(jiān)偷偷帶出宮,跑到了江南一帶,隱姓埋名,后來一位前明的王姓官員,這位官員收養(yǎng)了他,并改名為王士元。 朱慈煥后曾出過家,又還過俗,在其期間娶妻生子,有了孫子,并成了當?shù)匦∮忻麣獾慕虝壬?/p> 本來能這樣好好安享晚年。但在康熙四十五年,浙江一位名為張念借著明朝三皇子朱慈煥的名義造反,這位和尚曾在朱慈煥出過家的寺廟當過和尚,了解他的身世。 后來和尚兵敗被捕,為了減輕處罰,便透露了朱三太子的身份,清軍不久后成功抓到了朱慈煥,當時的朱慈煥已經(jīng)年過70,經(jīng)不住官府的審訊便坦白了自己的身世。 最終朱慈煥被凌遲,其四個兒子也被斬殺,這時,康熙心中懸著的石頭終于落了下來。 參考文獻《明會典》 《明史.列傳第八.諸王五》 《南明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