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什倫布寺,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山”。聽其名字就很是不凡。的確,在西藏擁有無與倫比的宗教地位。原因很簡單,一是歷代班禪的駐錫之地,二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 “六大寺”之一。 己亥年初秋,我與朋友自駕西藏,專程去瞻禮了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 按照過去的習慣,每到一座寺廟,自然從其歷史沿革開始。導游一開口,扎什倫布寺意為"吉祥須彌寺",創(chuàng)建于明朝正統(tǒng)12年(1447),由宗喀巴的弟子根敦珠巴興建,后來四世班禪羅?!s吉堅贊加以擴建。天呀!宗喀巴是誰?根敦珠巴又是何許人?突然間,我才意識到這是西藏的寺廟,恐怕要先了解一下藏傳佛教的背景,方可明白其來龍去脈。 藏傳佛教分四大派系:格魯派(黃教)、寧瑪派(紅教)、噶舉派(白教)、薩迦派(花教)。其中,格魯派占據(jù)藏傳佛教的統(tǒng)治地位。其創(chuàng)建人宗喀巴(1357-1419)出生于青海省塔爾寺地方,本名羅桑扎巴。明永樂七年(1409) 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權的支持下﹐在拉薩發(fā)起大祈愿法會,參加的各宗派僧人1萬余人。法會后,宗喀巴建造了甘丹寺,標志格魯教派的正式形成。格魯派的領導人稱達賴和班禪。達賴、班禪均沿襲轉(zhuǎn)世制度,至清代,其轉(zhuǎn)世系統(tǒng)均由清廷扶持確認。從此,格魯派成為西藏地方政權的執(zhí)政教派,形成了“政教合一”。格魯派六大寺廟為拉薩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青海的塔爾寺、甘肅的拉卜楞寺。 過去,“政教合一”的西藏,達賴和班禪各司其職,共同協(xié)作管理西藏。達賴主管前藏政務,班禪主管后藏政務。前藏包括拉薩和山南地區(qū),后藏指日喀則地區(qū)。所以,達賴的冬宮為布達拉宮;班禪的冬宮為扎什倫布寺,這也是兩座寺廟宗教地位高的原因之一。不過,要說明的是,活佛轉(zhuǎn)世系統(tǒng)于明末清初,從四世班禪羅?!s吉堅贊才正式開始,此前的一、二、三班禪和達賴封號均為追認的。如:宗喀巴的弟子克珠杰被追認為第一世班禪,宗喀巴的另一位弟子根敦珠巴被追認為第一世達賴,他也是扎什倫布寺的建立者。 當導游講到這里,我才好象有一些明白了。抬頭一望,寺院依山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南,殿宇疊聳,樓臺醒目,依次遞接,宏觀而壯美。其中,最耀眼的金瓦大殿有三:強巴佛殿(彌勒殿) 、扎什南捷(吉祥的天國)、措欽大殿(大經(jīng)堂)。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耀,四周云霧繚繞,殿堂后面環(huán)屏著日光山,這一切猶如一幅詩意般的畫卷,仙山瓊閣,深邃幽美。 措欽大殿(大經(jīng)堂) ,是扎什倫布寺是最早的建筑。據(jù)載,明朝正統(tǒng)12年(1447),根敦珠巴為紀念其經(jīng)師,聘請西藏、尼泊爾工匠,制作了一尊高3米的釋迦牟尼鎦金銅像,并開始建扎什倫布寺。根敦珠巴任第一任法臺,陸續(xù)修建了密宗佛殿、大經(jīng)院、展佛臺等大小佛殿7 座,供奉佛像達 53 尊。其中,也包括大經(jīng)堂。始建于1447年,至1459年落成,歷時十二年。并筑四壁的彩繪、石刻佛像約 2000 尊。使扎什倫布寺成為了格魯派在后藏的真正道場。 殿前是講經(jīng)場,為歷世班禪講經(jīng)說法及僧侶立宗論辯的場所。兩邊柱上還刻有建寺人根敦珠巴與四世班禪的立像,周圍有宗喀巴師徒和八十位高僧造像等。大殿里,誦經(jīng)井然;佛像前,信徒頂禮膜拜。朝拜的人很多,他們大多來自牧區(qū)或者草原,衣衫樸素,風塵仆仆。有一家老小、也有獨自一人的,手里不是轉(zhuǎn)著經(jīng)筒,就是嘴上念著經(jīng),對路過的行人視而不見,全神貫注地活在自己信仰的世界里,專注的眼神顯得格外嚴肅莊重,這種空靈靜謐的氣氛在西藏各大寺廟都存在著。沿臺階而上就進入殿內(nèi)的大經(jīng)堂。可容僧眾3800名。堂正中設有歷世班禪法座,莊嚴精美,精雕細刻。堂上懸掛著近100幅唐卡,如:清代唐卡《無量壽佛凈土變》,還有為歷世班禪、達賴生平事跡所繪的唐卡,構圖明快,清色巧潤,妙筆飄逸。四周墻上還有許多古老壁畫,繪著宗喀巴三義子《師徒三尊》及歷代祖師、大論師的畫像等。此時,導游還專程給我講了一下“千佛參禪圖”,每20個為一組,或三三或兩兩相對,座間繪以山水、松枝、猛虎、白象、法螺以及吉祥物。這些壁畫人物體姿態(tài)優(yōu)美、形象生動,畫工精美細膩、色澤鮮艷,實為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只可惜,我悟性不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經(jīng)堂后面為三間佛殿,釋迦牟尼殿居中,西側(cè)是強巴佛殿(彌勒殿),東側(cè)為度母殿。強巴佛殿中供有一尊高達11米的強巴佛。佛像的兩邊還有根敦珠巴親手塑造的觀世音菩薩和文殊菩薩像,這些都是扎什倫布寺最古老的塑像。度母佛殿中供有一尊2米多高的白度母塑像,兩旁泥塑的綠度母像,度母像背后有二十一尊度母的壁畫。“度母”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經(jīng)堂里面是用喜馬拉雅山麓的片巖鋪成,整個環(huán)境彌漫著一種修行煉法的濃厚氣氛。 強巴佛殿,即彌勒殿,藏語“強巴康”,這是我們參拜的第二個大殿。殿內(nèi)有高達26.2米的鎏金青銅強巴佛像,譽為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銅塑佛像,十分引人注目。 大殿建于1914年,由九世班禪曲吉尼瑪(1883~1937)親自籌劃、主持修建。佛殿高31米,平面呈“凸”字形,分為蓮花殿、腰部殿、胸部殿、面部殿和冠部殿等5層。佛殿全為石壘砌,接縫密實,莊嚴肅穆。整個佛殿分四大階梯狀,層層收攏高出。每層頂角各臥雄師一尊。上部檐下懸掛著一排排銅鈴,隨風搖曳,不時發(fā)出悅耳的叮當聲。殿堂以銅柱裝飾,氣勢雄偉。殿前,經(jīng)幡高高矗立,直指云霄。有趣的是,所有人進入大門后,都會用手拔響懸掛于頂上的一個大鈴鐺。清脆的鈴聲不絕于耳,縈繞在強巴佛殿內(nèi)。是一種儀式?還是告之活佛?我不得而知,只好隨鄉(xiāng)入俗地也去拔響鈴鐺。 香爐紫煙升騰,貢臺燈火閃爍。強巴佛結(jié)跏趺坐于在高達3.8米的蓮花基座上,面部朝南,俯瞰著寺宇。佛像用黃銅澆鑄而成,佛像高26.2米,是巨型雕塑行列中的珍品。據(jù)導游介紹,鑄造這尊佛像,由110個工匠花費4年時間才完成。共耗黃金6700兩、黃銅23萬多斤,其他裝飾更是不計其數(shù)。僅眉間白毫所用的金剛大鉆石直徑約3厘米,直徑1厘米的金剛鉆石30多粒,大珍珠300余顆,以及各種珠寶1400多個,是藏族工匠巧奪天工的杰作。說實話,我對導游這種表達持有不同的看法。用黃金、鉆石、珍珠等貴重物品是信徒們對佛的尊重,是一種精神范疇的慨念。而導游的講解有“炫富”之嫌,給人一種太物相,太俗氣的感覺,尤其是在寺廟里應該注意。無奈,我只好回避一下,以得心靜。抬頭一望,其面相俊秀圓滿,頭戴寶冠,耳飾大環(huán),慧眼微張,右手施與愿印,左手施說法印,印上又伸出蓮花兩枝,蓮花瓣上有時輪和甘露寶瓶,使人望之無不肅然起敬。殿內(nèi)墻壁上遍繪壁畫,題材有1000尊強巴佛像、強巴佛傳記、輪回圖、時輪圖;宗喀巴師徒像、阿底峽尊者、仲敦巴、第九世班禪活佛和經(jīng)師丹增旺杰等,內(nèi)容豐富,色彩艷麗,繪畫藝術高超。 出強巴佛殿向東,一路的靈塔殿。即第十世班禪大師靈塔殿(釋頌南捷)、第四世班禪大師靈塔殿(曲康夏)和班禪大師合葬靈塔殿(扎什南捷)。過去,扎什倫布寺里曾修建班禪靈塔共有 8座,"文革"中,五至九世班禪靈塔祀殿被毀。后來,十世班禪大師為五至九世班禪重新修建了一座合葬靈塔殿,取名叫"班禪東陵扎什南捷"。 扎什南捷(吉祥的天國),是五至九世班禪合葬靈塔殿。1985年至1989年,歷時三年零八個月,總建筑面積為1933平方米,高為33.17米,其中靈塔高度為11.52 米。塔身銀包金裹嵌滿珠寶,用黃金217.7公斤、白銀1669公斤、黃銅5638.75公斤。雕飾華美,造型莊嚴。五至九世班禪遺骨,分裝在5個檀香木盒內(nèi),安放在靈塔的寶瓶里。靈塔正中安放著九世班禪曲吉尼瑪?shù)你~像。建筑風格上,既運用了現(xiàn)代化的技術和材料,又保留了西藏傳統(tǒng)的建筑特點。靈堂主體為鋼盤混凝土結(jié)構,二樓建有別具一格的小金頂,加上頂層的大金頂,使靈堂外表更加美觀,堂內(nèi)亦寬敞明亮。門框上鏤空雕刻有龍、鳳、飛天和“堆經(jīng)”,雕飾華美。靈堂四周墻壁繪有藏傳佛教各教派的著名高僧業(yè)績的壁畫。對此,我卻認為肉身靈塔,即為肉身舍利塔,瞻仰舍利,如見佛法。即興吟一詩:“心凈如蓮率性真,得禪似月照凡塵。靈童轉(zhuǎn)世前緣故?因果輪回自在身。” 當然,在靈塔殿中,值得一提的是曲康夏,也就是四世班禪的靈塔殿。1601 年,羅?!s吉堅贊( 1570 - 1662 年) 任扎什倫布寺第十六任池巴(住持)。是西藏歷史上非常有建樹的大活佛,是著名的五世達賴喇嘛的老師。他一面重整寺風,一面到各地講經(jīng)說法,募集資金,擴建寺院。在他住持六十年間,除重修和擴建了舊有的殿堂以外,又新建大小殿堂 10 余座。他還親自從拉薩等地募集銅鐵和金箔,修建了兩座金瓦殿。1607 年,他創(chuàng)建了專修密宗的阿巴扎倉,在寺內(nèi)建立起完整的由顯到密的學經(jīng)系統(tǒng)。成為格魯派在后藏最大的寺院,取得了與拉薩三大寺同等的地位。四世班禪活了94歲。由于他對扎什倫布寺 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僧徒們?yōu)榧o念他,建造了這座豪華的靈塔殿堂。這座靈塔殿堂,用了四年零一百三十天時間,于1666年建成,靈塔高11米,金銀為底,銀皮裹身,嵌有珠寶玉石等物,塔內(nèi)放有四世班禪遺骨。寺內(nèi)墻上的壁畫主要以人物傳記為主,有禮佛圖,十八羅漢圖等。此外,靈塔花費黃金2700余兩 ,白銀3.3萬兩,銅7.8萬斤,綢緞9000余尺。還有珊瑚、珍珠、瑪瑙、松耳石等共7000多顆,色彩繽紛,榮耀華貴。據(jù)史書記載:班禪圓寂后建造靈塔祀殿是從第四世班禪時開始的,而前三世班禪(第一世班禪葬在甘丹寺,第二、三世班禪葬在后藏安貢寺)并沒有在扎什倫布寺塔葬。 除此,還有甲拉拉康(漢佛堂)、曬佛臺、釋頌南捷、尤其是脫桑林、夏孜、吉康、密乘等四大僧院(扎倉),就不一一述之。經(jīng)行在寺院,聽著隱約傳來的經(jīng)聲,時不時響起的鐘聲,會讓壓抑已久的內(nèi)心瞬間得到釋放,一種自然,放松之感從心流露。故吟詩一首: 人登古寺逢秋雨,鐘引塵緣寂靜和。 僧侶修行成覺者,班禪入法化彌陀。 一生舍利云中塔,六字真言世外歌。 只惜無知心不在,殿堂小巷亂穿梭。 作者簡介:周聰,號覺宇,網(wǎng)名蔥姜園子,任《峨眉山志》編輯部副主任編輯,峨眉文史研究員,峨眉山楹聯(lián)協(xié)會副會長。曾參與《峨眉文物》《峨眉山志》《中國風景名勝故事詞典》等專著的編輯。先后出版《詩與禪-峨眉山詩詞》《韻-峨眉山詩》《蔥姜園子詩文集》等書籍。 展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