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維持在低位,令產油國承受巨大的壓力。而對中國來說,這有利于我國鞏固國際能源合作成果,也為推動國內能源市場化改革帶來機會。 長期以來,中國都是以煤炭為主要消費能源,低油價有利于這種消費結構的改善,同時也為天然氣消費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圖為“長江之祥”油輪在冊子島實華原油碼頭卸載完27.15 萬噸原油后離港。 近兩年來,國際油價持續(xù)走低。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幾近腰斬,2015年進一步下滑30%左右。今年1月20日前后,伊拉克、加拿大、委內瑞拉等地現(xiàn)貨油價一度低于每桶20美元。受西方解除對伊朗制裁、新能源開發(fā)、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和化石能源效率提升等因素影響,2016年國際石油供給仍將富余。 高盛、國際能源署、英國石油等機構普遍預測2016年WTI油價維持在40至45美元的低價區(qū)間。而WTI油價遠期曲線低于每桶70美元已經成為共識。很多能源經濟學家認為,至2020年,石油價格仍將維持在低價區(qū)間,從每桶50美元左右緩慢恢復至每桶60至65美元??梢灶A見,國際油價將在低價區(qū)間內緩步上升,這也將成為一種“新常態(tài)”。 應該說,國際能源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是此輪油氣價格下跌的主因。從供給側來看,雖然低油價限制了全球油氣新增產能增速,但現(xiàn)有產能已經造成供給富余。2014年下半年油價暴跌之后,由于已經形成的產能早已固化,大部分生產者為了保護現(xiàn)金流只得堅持生產,因而長達16個月的低油價僅造成非歐佩克國家增速放緩。盡管持續(xù)低價對北美、北海部分難采油氣田的生產構成打壓,但這類油氣田往往對國際原油價格非常敏感,一旦價格回升,其生產能夠在短期內復蘇,為價格增長設置障礙。 從需求端的角度來看,近年來北美能源獨立趨勢明顯,歐盟國家油氣進口呈現(xiàn)觸頂趨勢,西方國家自西亞、北非的能源進口開始萎縮。2008年以來,美國自中東的石油進口量累計減少16%。烏克蘭危機和克里米亞事件后,歐洲對俄羅斯疑慮加深,未來能源消費和進口結構會更加多元,減少對俄依賴。有研究指出,未來能源消費增長低于全球經濟增速,2012年至2035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3.5%,而同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所需能源量將下降36%,能源強度將呈現(xiàn)加速下降之勢。 總體而言,2016年全球石油供給富余將在每天130萬桶上下,油價承壓巨大。近年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開發(fā)力度空前,也已經成為影響全球能源形勢的重要因素。盡管煤、油、氣仍占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的85%,但風、光、水、核、潮汐、地熱、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開發(fā)已經對化石能源消費增量產生一定的壓縮效應。 油價的“新常態(tài)”對產油國、消費國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尤其是產油國受到的沖擊最為明顯。俄羅斯經濟、財政依賴油氣資源出口,持續(xù)的低油價已經漸次造成盧布貶值、通貨膨脹、經濟復蘇乏力。未來油價的逐步提升將在一定程度上收窄俄羅斯財政赤字,而近兩年的低油價也將倒逼其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如果說此前俄羅斯國內對于遠東開發(fā)和大規(guī)模經濟產業(yè)結構調整尚有不同意見,此輪油價下跌客觀上促使俄國內統(tǒng)一了思想,力圖擺脫經濟對油氣資源出口的高度依賴,實現(xiàn)產業(yè)水平的大幅提高。油價若真如預測般在幾年內恢復到每桶60美元左右,不僅利于俄經濟建設,也有利于普京總統(tǒng)鞏固執(zhí)政地位,其在克里米亞、敘利亞等地區(qū)事務和核裁軍、反導等安全問題上與美國的分歧會持續(xù)下去。在美國相關政策立場無較大調整的情況下,俄美關系的實質性改善尚需時日。 美國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2015年美國原油產量超過1200萬桶/天,對中東原油進口的依賴大幅下降。這將使美國的中東政策更加靈活,更積極地干預地區(qū)民主化進程,其地區(qū)安全政策也將從確保中東油氣資源生產轉為更加嚴密的控制航路、影響價格,并將地區(qū)安全責任逐步轉嫁給新興大國。 美國頁巖油氣生產同樣受國際油價的影響較大。近兩年國際油價持續(xù)走低的背景下,北美頁巖油氣舊有產能尚可維持,但增量很低。不過在國際油氣供需收緊預期的作用下,北美頁巖油氣的生產也將提升,在阻礙油價上漲的同時也將提供出口資源。由于國內產能的提高,美國已經逐步解禁原油出口,且其油氣管道、港口、液化氣生產與輸出站等基礎設施集中于西部,向東亞國家出口油氣的條件相對成熟。新美國安全中心、戰(zhàn)略與國際關系研究中心等重要美國智庫,已經提出利用油氣出口和新能源合作來充實美東亞聯(lián)盟體系的政策建議。 對于西亞北非地區(qū)的傳統(tǒng)產油國而言,地緣政治與安全矛盾已經成為主導其能源政策的關鍵因素。近一年來,在多輪歐佩克會議中,沙特堅持伊朗必須參加聯(lián)合減產或凍結產能協(xié)議,導致數(shù)次會議無果而終。實際上,受到基礎設施建設周期、國際商務談判進程等要素的影響,伊朗油氣產能與出口的恢復尚需時日,因而政治、安全、宗教矛盾是沙特此舉的主要動機。沙特原油生產成本較低,國際油價低位徘徊雖然造成其財政困難,但尚不至于傷筋動骨。實際上,沙特收支平衡油價已經從2015年的94.80美元/桶大降至今年4月的66.70美元/桶。這說明面對低油價,沙特政策儲備還算充足。這也促使沙特決心利用國際油價“新常態(tài)”打擊地緣政治與安全競爭對手,壓縮其利用油氣資源獲得資金的空間。 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消費市場,也是全球能源消費增量的重要提供者。全球低油價導致原油產能出清,同時也刺激石油需求。石油行業(yè)雖被視為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市場空間仍存。對中國石油企業(yè)而言,低油價是挑戰(zhàn),同時更是機遇。 從國內來看,中國的石油作為一種戰(zhàn)略儲備,油價長期處于國家定價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市場定價體系。若低油價保持“新常態(tài)”,則有助于促進石油市場價格體系的形成。而油價走低,對于調整和改善國內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也非常有利。長期以來,中國都是以煤炭為主要消費能源,低油價有利于這種消費結構的改善,同時也為天然氣消費帶來了一定的機遇。 從國際來看,當前世界石油市場已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全球油氣長期處于低價區(qū)間,油氣產國自然會更加看重中國市場,有利于中國鞏固國際能源合作成果,也為推動國內能源市場化改革帶來機會。俄羅斯、中亞、西亞各國及澳大利亞、莫桑比克等新增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普遍擴大對亞太地區(qū)市場國家的出口。這十分有利于中國推動落實已有協(xié)議,將其轉變?yōu)槟茉催M口多元化的實際成果。 低油價導致產油國普遍面臨不同程度的經濟和財政困難,一些產油國向中國企業(yè)開放油氣上游產業(yè)的意愿和力度都有所提升,希望以資源合作帶動經貿合作,利用中國經濟發(fā)展成果推進自身產業(yè)結構調整。中國的石油企業(yè)應充分利用中國戰(zhàn)略買家的有利地位,加快“走出去”步伐,同時加快建立現(xiàn)代化石油市場體系,抵御油價波動風險,重塑國際原油價格體系。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國與很多油氣產國達成合作協(xié)議,精準對接發(fā)展戰(zhàn)略,中國企業(yè)將參與其經濟現(xiàn)代化和產業(yè)結構多元化進程。同時,獲得更多的優(yōu)質油氣資產將有助于我國企業(yè)規(guī)避地緣政治風險,鞏固投資安全。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即West Texas Intermediate(Crude Oil),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是北美地區(qū)較為通用的一類原油,也是全球原油定價的基準。目前,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的基準油價除了WTI原油,還有歐洲的Brent原油。 |
|
來自: 昵稱7162712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