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受火邪,氣得炎上而致滯氣逆氣上氣,有升無降,熏蒸清道,甚至上焦不納,中焦不化,下焦不滲 沉香化氣丸 【處方】 大黃、沉香、人參、白術(shù)、神曲、條芩、竹瀝、姜汁。 【功能主治】 肺受火邪,氣得炎上而致滯氣逆氣上氣,有升無降,熏蒸清道,甚至上焦不納,中焦不化,下焦不滲。 【用法用量】 原書用本方治上證加黃連。 【摘錄】 《證治寶鑒》卷五
氣瘤 沉香化氣丸 【處方】 沉香1兩,木香2兩,白芍4兩,白術(shù)8兩,人參2兩,黃耆8兩,枳殼1兩,檳榔1兩,茯苓4兩,香附2兩,附子5錢,天花粉4兩。 【制法】 上各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氣瘤。 【用法用量】 每日服3錢。 【摘錄】 《洞天奧旨》卷十一
心腦血管病 將上好的黑豆洗凈,涼干,用好醋泡一個星期后即可以吃。早、中、晚空腹吃,每次 15 粒。長年堅持必有好處,延年益壽。
干咳 生黑芝麻 3 錢(約一調(diào)羹),冰糖適量,共搗碎開水沖早晨空服,3 天痊愈,少吃魚類。
關(guān)節(jié)炎 用野線麻葉裹住關(guān)節(jié),多用幾層,3 日換一次,多換幾次,關(guān)節(jié)部位逐漸好轉(zhuǎn)。
有痰咳 包括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兒童氣管炎。 白蘿卜二兩,鴨梨二兩,一起切碎加水一碗煮熟加適量冰糖食用,一日二次連用 3 天。清熱化痰。可與第九條同用。
理氣疏肝,消積和胃。用于肝胃氣滯,脘腹脹痛,胸膈痞滿,不思飲食,噯氣泛酸 沉香化氣丸 【處方】 沉香25g 木香50g 廣藿香100g 香附(醋制)50g 砂仁50g 陳皮50g 莪術(shù)(醋制)100g 六神曲(炒)100g 麥芽(炒)100g 甘草50g 【性狀】 為灰棕色至黃棕色的水丸;氣香,味微甜、苦。 【炮制】 上十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低溫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理氣疏肝,消積和胃。用于肝胃氣滯,脘腹脹痛,胸膈痞滿,不思飲食,噯氣泛酸。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 孕婦慎用。 【貯藏】 密閉,防潮。 【摘錄】 《中國藥典》
沉香化氣丹 【處方】 香附子1斤(炒,內(nèi)4兩生用),黑牽牛(頭末)8兩,蒼術(shù)(米泔浸,炒)4兩,青皮(炒)5兩,陳皮5兩,山藥2兩,枳殼(麩炒)2兩,枳實(麩炒)2兩,三棱(煨)2兩,川厚樸(生姜汁炒)1兩,白豆蔻(去殼)1兩,莪術(shù)(煨)2兩,紫蘇(煨)2兩,木香1兩,沉香7錢半,丁香3兩,丁皮2錢半,干姜1兩,白茯苓(去皮)1兩,石菖蒲2兩,砂仁1兩(杵),良姜1兩,南星(炮)1兩,半夏(炮)1兩,人參5錢,草果(去殼)1兩半,檳榔1兩,蘿卜子(微炒)1兩,炒神曲2兩,山楂(去子,炒)2兩,官桂5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蠲積聚,化滯氣,逐病原,疏風(fēng)順氣,和胃健脾,消酒化食,寬中快膈,消磨 宿塊。主脾胃不和,過食生冷、油膩、面粉、濕面,停滯不化,胸膈滿悶,嘔逆惡心,腹脅膨脹,心脾疼痛,憎寒壯熱,或面上四肢浮腫,甚至臟腑悶澀,上氣喘急,睡臥不安,俱是有因氣所傷,寒氣、咽氣、膈氣、滯氣、濕氣、痞氣、癖氣、氣塊,凡一切氣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臨臥以淡姜湯送下;膀胱疝氣,空心以鹽湯送下;如要大便通利,漸加至100丸。 【注意】 孕婦勿服。 【摘錄】 《壽世保元》卷三
水腫一切急難證,小便不通者;血結(jié)小腹,青紫筋絆,喘急脹痛 沉香琥珀丸 【別名】 沉珀丸 【處方】 琥珀半兩,杏仁(去皮,炙)半兩,赤茯苓半兩,澤瀉半兩,紫蘇(真者)1兩半,沉香1兩半,葶藶(炒)1兩半,郁李仁(去皮、殼)1兩半,橘皮(去白)7錢半,防己7錢半。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以麝香半錢為衣。 【功能主治】 水腫一切急難證,小便不通者;血結(jié)小腹,青紫筋絆,喘急脹痛。 【用法用量】 沉珀丸(《醫(yī)級》卷八)。 【摘錄】 《普濟(jì)方》卷一九一引《德生堂方》
補(bǔ)陽還五湯治療腦血栓后遺癥 2009年6月我回到老家陜西省渭南市程家村探親訪友,見到80多歲的堂兄東川哥,他患腦梗已經(jīng)一年多了,犯過兩次,右半身癱瘓,語言蹇澀,只能坐在輪椅上,由別人料理他的生活。我回來之后就開始給他用針灸加中藥治療,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治療,竟然出現(xiàn)了奇跡,他居然能拄著雙拐自己在村道中來回行走了。 他在渭南市人民醫(yī)院住院時,主治大夫是神經(jīng)科主任張院長,聽說這位患者能拄杖行走,院長不相信,便親自開車來看?;颊咦约褐糁照冗B續(xù)在村道上走了3個來回,大約有300多米,張院長才信以為真了。院長認(rèn)為這么高齡的患者已經(jīng)是恢復(fù)無望了,眼前的事實給他上了一課,他不得不承認(rèn)針灸和中藥治療腦血栓確有療效。 補(bǔ)陽還五湯加減 組成:黃芪200克,當(dāng)歸、赤芍、川芎、地龍、桃仁、紅花、三七、葛根、水蛭、地鱉蟲、焦山楂、雞血藤、丹參、天麻、鉤藤、烏蛇各50克,蜈蚣2條。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主治:腦血栓后遺癥。 體會 方中用《醫(yī)林改錯》中的補(bǔ)陽還五湯補(bǔ)氣活血,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原方活血之力尚嫌不足,故加入三七、雞血藤、丹參以通之。水蛭、地鱉蟲破血祛瘀、消癥散結(jié)之良藥也,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溶栓消栓之功,醫(yī)者不可等閑視之!用葛根者,因其現(xiàn)代研究有擴(kuò)張冠狀動脈和腦血管的作用,使冠脈流量和腦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血栓之消除。用山楂者,以其善入血分為化瘀血之要藥也,也有消栓溶栓之功,且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郁氣而不傷正氣,《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用以治療月經(jīng)數(shù)月不同,屢試屢效,足證其有較強(qiáng)的化瘀之能也。諸藥配伍,補(bǔ)氣活血性能強(qiáng),溶栓消栓功力盛,故能挽狂瀾于既倒,獲取良效。 患者一共服用了3劑,大約服用了2個半月。 患者除服用中藥外,還配合針刺治療,每天頭針和體針合用,每次都扎二、三十針。所取穴位有:四神聰、百會、人中、頰車、肩髃、肩髎、曲池、外關(guān)、合谷、八風(fēng)、環(huán)跳、風(fēng)市、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豐隆、懸鐘、昆侖、太溪、八邪等,每次留針30分鐘,10分鐘捻轉(zhuǎn)1次。 另外又讓家屬在房子的天棚上安了一個滑輪,用一根繩子從滑輪凹槽中穿過,一頭拴在患者癱瘓的右手(或右腳)上,另一頭讓患者用左手拉拽,右手(或右腳)就自動地一抬一落。自己進(jìn)行鍛煉,每次20~30分鐘,每天2~3次。治療1個月左右,就收到了明顯的療效。原來青紫的患肢顏色轉(zhuǎn)為正常,浮腫的患腳已經(jīng)消腫,患側(cè)的上下肢都能夠大幅度地抬高,也能在護(hù)理人的攙扶下走幾步了。2個月后,自己可以單獨拄杖行走。 另一個獲效的原因我考慮是藥量問題,10克的藥丸,按常規(guī)讓患者每天吃3次,每次服1丸。此患者加量服用,每次服2丸,每天服3次,用量加倍,且無不適。量變引起了質(zhì)變,終于收到了極佳的效果。 我用同樣的方法(中藥加針灸)還治療了一位50多歲的女性患者程某某,他患腦血栓已10年,能自己行走,但右側(cè)上下肢無力,活動不靈便,右手握不住筷子,語言艱澀,別人聽不懂她說的話。治療1個半月,成效大顯,走路雖然還有些顛簸,但自覺上下肢有力,靈活多了。右手可以握筷子吃飯,說話清楚了,別人都可以聽懂她的話了?;颊咝老膊灰?。
辨證治療高血脂癥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質(zhì)的總稱,主要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脂肪酸等,它們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dāng)脂肪代謝或運轉(zhuǎn)異常使血漿一種或多種脂質(zhì)高于正常時,稱為高脂血癥。高脂血癥的主要危害是導(dǎo)致動脈粥樣硬化,進(jìn)而導(dǎo)致眾多的相關(guān)疾病,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 中醫(yī)認(rèn)為,本病的產(chǎn)生與肝、脾、腎三臟關(guān)系最為密切,其中尤以脾、腎為要,屬中醫(yī)“痰濁”、“血瘀”、“濕阻”范疇,中醫(yī)辨證治療,一般分為以下幾型: 脾虛濕盛型 證見脘腹脹悶,不思飲食,泛惡欲嘔,口淡不渴,腹痛腹瀉,頭身重困,舌胖,苔白膩,脈濡滑。 治宜健脾化濕,選用五苓散加減,藥用蒼白術(shù)、厚樸、陳皮、桂枝、豬苓、澤瀉、茯苓各10克,生姜3片,大棗5枚,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下同)。 中成藥可選用脂必妥片,每次3片,每日兩次,口服;參苓白術(shù)丸,每次9克,每日兩次,口服;香砂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兩次,口服。 氣血不足型 證見少氣懶言,乏力自汗,面色蒼白或萎黃,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脈細(xì)弱。 治宜氣血雙補(bǔ),選用八珍湯加減,藥用當(dāng)歸、川芎、白芍、熟地黃、黨參、白術(shù)、茯苓、桂圓肉各10克,黃芪15克,大棗5枚,炙甘草5克。 中成藥可選用補(bǔ)中益氣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兩次,口服;八珍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兩次,口服;阿膠補(bǔ)血沖劑,每次10克,每日兩次,沖飲。 痰濁中阻型 證見頭目眩暈,頭痛頭重,胸悶心悸,食欲不振,嘔惡痰涎,肢體困重,或見形體豐肥,或閉經(jīng),舌苔白膩,脈滑。 治宜祛濕化痰,選用二陳湯加減,藥用天麻、蒼白術(shù)、法夏、茯苓、陳皮、澤瀉、扁豆、菖蒲各10克,吳茱萸、甘草各5克。 中成藥可選用降脂靈顆粒,每次10克,每日3次,沖飲;減肥降脂靈,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減肥降脂膠囊,每天3次,每次兩粒,口服;脂可清膠囊,每次3粒,每天3次,口服;二陳丸,每次9克,每日兩次,口服。 肝腎陰虛型 證見頭暈?zāi)垦?,健忘失眠,耳鳴如蟬,咽干口燥,脅痛,腰膝酸軟,五心煩熱,顴紅盜汗,男子遺精,女子月經(jīng)量少,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 治宜滋補(bǔ)肝腎,選用杞菊地黃湯加減,藥用枸杞子15克,菊花、生地黃、熟地黃、山藥、棗皮、茯苓、澤瀉、牡丹皮、天麥冬各10克,石斛20克。 中成藥可選用杞菊地黃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銀杏葉片(舒血寧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杜仲葉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延衰降脂膠囊,每天兩次,每次兩粒,口服;調(diào)脂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靈精膠囊,每天3次,每次3粒,口服。 肝膽濕熱型 證見脅肋脹痛,口苦納呆,口氣臭穢,嘔惡腹脹,大便不調(diào),小便短赤,或陰囊濕疹,或睪丸腫脹疼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 治宜清泄?jié)駸?、疏利肝膽,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藥用龍膽草、木通、甘草各5克,黃芩、山梔子、澤瀉、生地黃、柴胡、當(dāng)歸、車前草各10克,茵陳15克。 中成藥可選用龍膽瀉肝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3次,口服;茵梔黃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兩次,口服;茶多酚降脂膠囊,每日3次,每次4粒,口服;大黃醇片,每次3片,每日一次,空腹服。 肝火上炎型 證見頭目眩暈,耳鳴如潮,面紅目赤,口苦咽干,脅肋灼痛,煩燥易怒,不寐或惡夢紛紜,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舌質(zhì)紅,苔黃糙,脈弦數(shù)。 治宜清肝瀉火,選用清肝湯加減,藥用當(dāng)歸、龍膽草、梔子、黃芩、黃柏、黃連、大黃、蘆薈各10克,草決明15克,青黛5克(沖飲)。 中成藥可選用月見草油膠丸,每次5粒,每日兩次,口服;絞股藍(lán)總甙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茶色素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決明降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山花晶顆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牛蒡螺旋藻顆粒,每次一袋,每日3次,沖飲。 氣滯血瘀型 證見情志抑郁,易怒,胸悶而喜太息,胸脅或乳房脹滿,走竄疼痛,少腹疼痛,性情急躁,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或咽中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弦澀。 治宜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選用桃紅四物湯加減,藥用桃仁、當(dāng)歸、川芎、白芍、熟地黃、丹參、柴胡、佛手、枳殼各10克,紅花5克,山楂15克。 中成藥可選用腦血康滴丸,每次10丸,每日兩次,口服;康爾心膠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丹田降脂丸,每次1~2克(約5~10粒),每日兩次,口服。 脾腎陽虛型 證見形寒肢冷,面色恍白,腰膝酸軟,少腹冷痛,腹脹便溏,面浮肢腫,小便不利,舌質(zhì)淡,苔薄白滑,脈沉細(xì)弱。 治宜健脾溫腎,可選用濟(jì)生腎氣丸加減,藥用桂枝、附片、熟地黃、山藥、棗皮、茯苓、澤瀉、牡丹皮、木瓜、扁豆、豬苓、大腹皮各10克。 中成藥可選用金降脂平片,每次4片,每天3次,口服;消補(bǔ)減肥片,每次6~8片,每天3次,口服;濟(jì)生腎氣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老奴丸正宗配方 木香5錢,燈心2錢,大蜘蛛7個,蓽澄茄1兩,胡桃肉1兩,車前子1兩,馬藺花1兩,萆薢1兩,牡蠣的功效與作用1兩,韭子1兩,木通1兩,全蝎5錢,山茱萸5錢,破故紙5錢,桑螵蛸5錢,龍骨5錢,母丁香2兩,紫梢花2兩,蛇床子2兩,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2兩,菟絲子的功效與作用2兩,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2兩,淫羊藿的功效與作用(羊脂拌炒)2兩,大茴香2兩,巴戟2兩,遠(yuǎn)志的功效與作用2兩,當(dāng)歸的功效與作用2兩,沉香3兩,干漆3兩,熟地5兩 制法:上藥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七日見效。 老奴丸方解 方中用紫稍花、韭子、巴戟天、菟絲子 、肉蓯蓉、補(bǔ)骨脂、胡桃仁、蛇床子、淫羊藿溫腎助陽,使命門火復(fù)則陽痿可興; 丁香、茴香、干姜、蓽 澄茄、川烏、沉香以溫肝寒,肝經(jīng)寒散而宗筋可振;同時“肝又為命門之母”,溫養(yǎng)肝寒亦可補(bǔ)命火,故 有乙癸同源、母子相生之意; 用熟地、枸杞子、山萸肉、金櫻子、桑螵蛸填精補(bǔ)髓而秘精,使腎精充足則 作強(qiáng)有權(quán); 柏子仁、茯苓、遠(yuǎn)志、益智仁交通心腎安神,使心火下移而腎水溫,元陽興而精不寒; 馬藺花 、木香、蜘蛛、澤瀉、車前子、燈草炭則疏通肝經(jīng)郁滯,直達(dá)前陰機(jī)關(guān)。 諸藥配伍,各顯其能,使虛者補(bǔ) 、寒者溫、郁者通、滑者秘、痿者振、疲者堅、陰冷者壯熱矣、溫腎暖肝,興陽種子,是治療陽痿不育癥 的良方。 老奴丸的由來 據(jù)《毓麟驗方》記載:“此方成都府崔磨玉無子,欲服此藥,修合未服而死。有老奴丸七 十以上,腰腿疼痛,曲脊而行,褚氏與此藥服之,其老奴語褚氏日:自服此藥深有靈驗,諸疾悉痊,房事 如少壯之人,于是與褚氏通焉,后有孕。一日褚氏事露,其家母親視之,切究其由,得其實道。打死此老 奴,因折其腿骨,髓漏皆為金色。多試有驗,是名老奴丸”。另是由來,據(jù)《丸散膏丹自制法》解,“有 老奴無子服之?dāng)?shù)月連生三子,故名。” 以上就是“老奴丸正宗配方 ”的介紹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痰氣壅盛,中脘氣滯,胸膈煩滿,頭目不清,痰涎不利,大便秘結(jié),小便赤澀 沉香和中丸 【處方】 陳皮(去白)半兩,青皮半兩,黃芩半兩,檳榔半兩,木香半兩,枳殼半兩,青礞石(消煅)半兩,大黃1兩1分,沉香2錢,滑石2兩,黑牽牛末2兩2錢。 【制法】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痰氣壅盛,中脘氣滯,胸膈煩滿,頭目不清,痰涎不利,大便秘結(jié),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臨臥以茶清送下。 【摘錄】 《袖珍》卷一
痰飲氣痞,嘔吐涎沫,粥藥難停 沉香和中丸 【別名】 沉香中和丸 【處方】 沉香半兩,丁香半兩,木香半兩,肉豆蔻(面裹,煨熟)半兩,半夏(湯洗7次,生姜制)半兩,人參半兩,吳茱萸(湯洗,焙干)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水銀半兩,硫黃半兩(二味研,結(jié)砂子)。 【制法】 上為細(xì)末,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痰飲氣痞,嘔吐涎沫,粥藥難停。 【用法用量】 沉香中和丸(《普濟(jì)方》卷一六四)。 【摘錄】 《御藥院方》卷四
沉香和血丸 【處方】 當(dāng)歸(酒浸)1兩,烏藥(酒炒)1兩,沉香(不見火)1兩,玄胡索(炒)1兩,白芷(酒炒)2錢,蒼術(shù)(炒)2錢,枳實(炒)2錢,干姜(炮)2錢,小茴香(炒)2錢,川椒(炒,去目)2錢,乳香(研)2錢,沒藥(研)2錢,牡丹皮2錢,澄茄1錢,白芍藥2兩,艾葉4兩(醋浸1宿,煮干為末,入前藥)。 【制法】 上為末,好米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羸,血氣沖任脈不調(diào),氣不升降,飲食不消,聚為痰飲,頭目昏眩,四肢倦怠,百節(jié)酸疼,子宮久冷。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以醋湯送下;米飲亦可。 【摘錄】 《袖珍》卷四
跌打損傷腫痛 組成:鹿銜草120g,扣子七60g,藤三七60g,當(dāng)歸60g,獨活60g,托腰七60g,葉上花60g,桑寄生60g,石楠藤60g,制赤首烏60g,白首烏60g,血三七60g,土牛膝60g,四塊瓦60g,兔兒傘30g,天麻60g,木瓜60g,生姜90g,紅糖半斤,高粱酒或玉米酒等純糧食白酒20斤。 功效:益肝腎,養(yǎng)氣血,祛風(fēng)濕,利關(guān)節(jié)。主治痹痛體虛,肢體疼痛,關(guān)節(jié)不利,腰膝酸痛無力,骨刺壓痛,陳傷作痛等癥。 制法、服法、禁忌同“扶正止痛酒”。 注:葉上花,始自師傳,考證于《中藥大辭典》等多種專著。為玄參科植物小葉來漿藤的全草。別名蜂糖罐、小白葉、野連翹等。味微苦,性涼。功能祛風(fēng)利濕、清熱止血。主治風(fēng)濕痹痛、骨髓炎、瀉痢、浮腫等癥。常用量12~24g,水煎溫服?;蚪粕倭糠?。 血三七,為罌粟殼植物人血草的連根全草。別名大人血七、大金盆、野人血草等。味苦(腥),性溫。功能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血止痛。草藥醫(yī)生多作“補(bǔ)血”使用。因其全株,尤其是根,損破流出如人血狀,色紅,氣腥,可能因其形色,同氣相求,用于補(bǔ)血。主治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傷出血等癥。內(nèi)服常用量一日6~12g,水煎溫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兔兒傘,始自師傳,考證于《全國中草藥匯編》等書。為菊科兔兒傘屬植物兔兒傘的連根全草。別名雨傘蒿、一把傘、破雨傘等。味辛,性溫,有小毒。功能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痛。主治跌打傷痛、風(fēng)濕痹痛等癥。口服一日量6~15g,水煎溫服。外用搗敷患處適量。
鹿絎草酒主痹痛體虛 組成:鹿銜草120g,扣子七60g,藤三七60g,當(dāng)歸60g,獨活60g,托腰七60g,葉上花60g,桑寄生60g,石楠藤60g,制赤首烏60g,白首烏60g,血三七60g,土牛膝60g,四塊瓦60g,兔兒傘30g,天麻60g,木瓜60g,生姜90g,紅糖半斤,高粱酒或玉米酒等純糧食白酒20斤。 功效:益肝腎,養(yǎng)氣血,祛風(fēng)濕,利關(guān)節(jié)。主治痹痛體虛,肢體疼痛,關(guān)節(jié)不利,腰膝酸痛無力,骨刺壓痛,陳傷作痛等癥。 制法、服法、禁忌同“扶正止痛酒”。 注:葉上花,始自師傳,考證于《中藥大辭典》等多種專著。為玄參科植物小葉來漿藤的全草。別名蜂糖罐、小白葉、野連翹等。味微苦,性涼。功能祛風(fēng)利濕、清熱止血。主治風(fēng)濕痹痛、骨髓炎、瀉痢、浮腫等癥。常用量12~24g,水煎溫服?;蚪粕倭糠?。 血三七,為罌粟殼植物人血草的連根全草。別名大人血七、大金盆、野人血草等。味苦(腥),性溫。功能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血止痛。草藥醫(yī)生多作“補(bǔ)血”使用。因其全株,尤其是根,損破流出如人血狀,色紅,氣腥,可能因其形色,同氣相求,用于補(bǔ)血。主治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傷出血等癥。內(nèi)服常用量一日6~12g,水煎溫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兔兒傘,始自師傳,考證于《全國中草藥匯編》等書。為菊科兔兒傘屬植物兔兒傘的連根全草。別名雨傘蒿、一把傘、破雨傘等。味辛,性溫,有小毒。功能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痛。主治跌打傷痛、風(fēng)濕痹痛等癥??诜蝗樟?~15g,水煎溫服。外用搗敷患處適量。
金燈山根湯治咽喉腫痛 【組成】 掛金燈(即錦燈籠)9g,山豆根9g,白桔梗4.5g,生甘草8g,嫩射干4.5g,牛蒡子9g。上方用清水600ml煎至300ml,每日服2次。 【功效】 疏風(fēng)化痰,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咽喉紅腫、乳蛾、喉癰喉風(fēng)、咽痛等病證。 【方解】 本方以清熱利咽和清熱解毒兩部分藥物組成。方中掛金燈,山豆根,射干,桔梗均為清熱利咽要藥,生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甘緩和咽作用,牛蒡子配合射干對痰涎壅滯,咽頭堵塞,有宣暢利咽之功。故臨床應(yīng)用對于熱毒壅盛咽喉腫痛諸癥,殊有卓效。 【加減】 凡見惡寒發(fā)熱,脈浮教,表邪甚者,加荊芥、薄荷、蟬衣等,但熱不寒,舌淡或舌尖紅,苔薄黃,脈數(shù),里熱甚者,加赤芍、丹皮、知母、金銀花等,痰涎多,苔濁膩者,加僵蠶、瓜蔞皮、地枯蘿等,頭目暈眩,兩且紅絲,肝火較旺者,加桑葉、夏枯草、白芍等,大便干澀不爽者,加蔞皮仁;大便閉結(jié)者,加元明粉;體質(zhì)陰虛火旺,舌紅少津,口燥咽干者,加玄參,麥冬,生地黃等。
喉蛾湯與吹喉散治咽喉腫痛 【組成】 玄參12g,麥冬12g,鮮生地黃30g,連翹9g,桔梗3g,浙貝母9g,黃芩9g。 水煎服,每日1劑。 臨床用于咽喉腫痛,單雙喉蛾,痰涎壅滯,身熱煩悶,大便不通。 臨床見身熱盛者加金銀花、鮮蘆根;大便閉結(jié)者可加瓜蔞仁、玄明粉,或加胖大海潤腸通便。 若咽喉痛甚者,服用本方之同時,可酌用自制回生散吹喉(方用:硼砂0.3g,兒茶0.6g,龍骨1.5g,青黛0.3g,膽礬0.6g,冰片0.15g。研細(xì)調(diào)勻,儲使勿泄氣,凡咽喉腫痛,單蛾、雙蛾等由于積熱所致諸種喉癥,吹喉有效)。
沉香海金砂丸 【處方】 沉香2錢,海金沙1錢半,輕粉1錢,牽牛頭末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研獨顆蒜如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積聚,脾濕腫脹,肚大青筋,羸瘦惡證。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腹食前煎百沸燈心、通草湯送下。取利為驗。 【摘錄】 《醫(yī)學(xué)發(fā)明》卷六
脾胃虛寒,心腹疼痛,食欲不振,脅肋膨脹,腹中雷鳴,便利無度,面色不澤,手足厥冷;下焦陽虛,七疝痛引小腹不可忍,腰屈不能伸,熱物熨之稍緩 沉香桂附丸 【處方】 沉香 附子(炮,去皮、臍)干姜(炮)良姜(銼,炒)官桂(去皮)茴香(炒)川烏頭(炮,去皮、臍,銼如豆大,再炒令黃)吳茱萸(湯浸洗去苦,炒)各30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用好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脾胃虛寒,心腹疼痛,食欲不振,脅肋膨脹,腹中雷鳴,便利無度,面色不澤,手足厥冷;下焦陽虛,七疝痛引小腹不可忍,腰屈不能伸,熱物熨之稍緩。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腹時用熟米飲送下,一日二次。 【摘錄】 《醫(yī)學(xué)發(fā)明》卷六
治中寒,心腹冷痛,霍亂轉(zhuǎn)筋等證 沉香桂附丸 【處方】 沉香、附子(炮.去皮臍)、干姜(炮)、良姜(炒)、官桂(去皮)、茴香(炒)、川烏頭(炮.去皮臍.剉作如豆大小塊)、吳茱萸(湯浸.洗炒),各一兩。 【炮制】 上為細(xì)末,用好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中寒,心腹冷痛,霍亂轉(zhuǎn)筋等證。 【用法用量】 每服五七十丸,熟米飲下,空腹食前,日進(jìn)二服。 【注意】 忌生冷硬物。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消栓散》治療腦梗塞后遺癥 此乃鄭州一個老中醫(yī)的方子。傳言50年從醫(yī)經(jīng)驗方。 【配方】:全蟲30,蜈蚣20,穿山甲30,地龍50,水蛭20,天麻30,僵蠶30,膽南星50,土元60,金錢白花蛇6條,五靈脂20。 【用法】:共粉。一次3g。一日三次。不同人的癥狀不一樣,要隨著癥增減為妙。
【民間奇方】退燒、防治痰濕和眩暈 退燒奇方,立見奇效: ②999感冒沖劑加鮮姜,用開水泡一泡,喝下去立馬退燒。 ②用10克荊芥開水煮5分鐘,加板藍(lán)根沖劑,喝下去,大約30分鐘后微微出汗,就好了。 ③蠶砂10克、竹茹10克、陳皮10克煮水開后3--5分鐘,一般一次就好,重者2~3次就退燒了,就不用喝了。 防治痰濕的方子: 生山楂10克、茺蔚子5克、紅花3~5克,決明子3~5克,煮水或泡水喝。(注:如果是大便稀經(jīng)常拉肚子,去掉決明子;如果大便特別干,則可適當(dāng)加量)。 退燒奇方,立見奇效: ①999感冒沖劑加鮮姜,用開水泡一泡,喝下去立馬退燒。 ②用10克荊芥開水煮5分鐘,加板藍(lán)根沖劑,喝下去,大約30分鐘后微微出汗,就好了。 ③蠶砂10克、竹茹10克、陳皮10克煮水開后3--5分鐘,一般一次就好,重者2~3次就退燒了,就不用喝了。 眩暈證: ①澤瀉60g,白術(shù)30g。腦動脈硬化癥加丹參、川芎各15g,三七5g; ②高血壓病加桑寄生、石決明各30g,菊花l0g; ③高脂血癥加山楂、半夏、茯苓各15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以15天為l療程。
《還陽軟堅膏》治風(fēng)濕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一)方劑組成及劑量 土鱉20克、麻黃15克、馬錢子10克,蜈蚣30克,生山甲15克,細(xì)辛10克,生草烏30克、防己30克、全蟲30克,地龍30克、透骨草75克、烏梅120克、血余30克、急性子105克、靈仙75克、甘遂60克、白介子60克、肉桂1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血竭20克、鐵棒槌20克、黃丹160克、香油2000ml。 (二)方義分析 方中乳香、沒香、山甲片、急性子、透骨消、鐵棒錘行氣活血、散瘀止痛;生草烏、肉桂、細(xì)辛、蜈蚣、全蝎、地龍、靈仙溫經(jīng)通絡(luò)、祛風(fēng)除濕、舒筋活絡(luò)、軟堅止痛。 (三)功能與主治 椎間盤突出、椎間管狹窄、骨質(zhì)增生、肩周炎、風(fēng)濕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陳傷筋骨痛等。 (四)膏藥制法 取香油置鐵鍋內(nèi)然后將前19味藥加入鍋內(nèi)浸泡3天,加火熬黑黃為止,去渣后加熱至鍋內(nèi)大冒白煙,加入黃丹熬至滴水成珠離火,將清水100ml均勻地噴灑于鍋內(nèi),待稍停后將后三味藥研成細(xì)末,加入攪拌均勻,用時加熱攤于布上。 (五)用法用量 將膏藥在火上熏熱至軟,貼于疼痛部位,然后用膠布或繃帶固定。 (六)應(yīng)用禁忌 局部皮膚破損者,孕婦、對膏藥有過敏史者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