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文天祥曾有詩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 人生在世,不說一定要名留青史,至少也要在這個世界上做出一點成績,才不算白活。 怎樣才能證明一個人做出了成績?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他有沒有錢。所以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錢不僅是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 很多人都聽說過“二八法則”:在這個世界上,20%的人掌握了社會中80%的財富。 沒錢的人想變得有錢,有錢的人想變得更有錢,尤其是對于一個男人來說,哪怕你不能變成那20%的其中之一,至少也要朝著這個方向而努力。 而在努力的過程中,一個人不管是有錢還是暫時沒錢,都要杜絕下面這三件事,否則只會毀掉自己,越來越窮。 雜而不精前些年,“木桶理論”這個說法特別火——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了這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于是,很多人開始學習多項技能,希望自己變成一個“復合型人才”。 但人的時間和精力終究是有限的,像蘇軾那樣什么都會、什么都精的天才,近千年以來也只有一個。 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的天資雖然說不上愚笨,但也說不上卓越。在這樣的情況,我們怎么才能脫穎而出?辦法只有一個——選擇一個方向,堅定不移地持續(xù)深耕。 雖然有俗語說“技多不壓身”,但前提是每樣技能都要精通。如果是什么都會一點點,那與什么都不會并沒有多大區(qū)別。 胸無大志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曾有詩云:“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币粋€人活著的時候就應當做人中豪杰,哪怕是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在近千年前的封建時代,一個女子尚且有這樣志氣,更何況是生活在21世紀的男子漢大丈夫? 對于一個人來說,不怕他沒天賦,也不怕他不努力,就怕他連改善生活條件、提升自己的想法都沒有。 像這樣胸無大志的人,就別妄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有錢人了。更何況,就算是富可敵國,也總有一天會變得窮困潦倒、家徒四壁。 思維定勢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在上學時代,天天刻苦學習卻考不到高分;工作以后,日日加班卻總是沒有升職加薪的機會。 這些人總是做不出令人滿意的成績,不是因為沒有志向、沒有毅力,這些他們都不缺,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形成了慣性思維。 比如說很多人在都有這樣一個思維誤區(qū):“只要我堅持下去、懂得自律,總有一天會取得成功。” 誠然,堅持、和自律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品質(zhì),但其實我們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加快自己成功的步伐。比如擴大自己的交際圈、獲得他人的幫助、提高自己為人處世和說話談判的技巧等等。 荀子曾在《勸學》一文中說:“能到達千里之外的人,并不是因為腿腳快,而是借助車馬;能橫渡江河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而是借助了舟船。” 那些只知道堅持、努力的人,就好比是想通過步行到達千里之外、想通過游泳橫渡江河。但懂得逆轉思維的人,就會借助外力,不僅安全,速度還快。 結語俗語說:“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蓖ㄏ虺晒Φ倪@條路其實并不好走,所以有錢的人少,沒錢的人多。 如果想要求得富貴,就必須要杜絕雜而不精、胸無大志和思維定勢。有錢的人不擺脫這三點,會親手毀掉自己的財富;而沒錢的人,則會越來越窮。 |
|
來自: 發(fā)揚中醫(yī)濟病人 > 《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