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默爾曼,為讓所部從蘇軍鐵桶般的包圍中突圍,選擇了留下來掩護其他軍人撤退,最終,倒在了蘇軍進攻部隊的槍口下。 陣亡時,施特默爾曼在軍中的職務,是東線德軍第11軍軍長,軍銜為炮兵上將;此役戰(zhàn)場的最高指揮官,卻寧愿選擇與官兵共存亡,在二戰(zhàn)軍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體現了這位日耳曼軍人-德國國防軍高級將領的鐵血。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1944年1月28日,以蘇軍近衛(wèi)第5坦克集團軍為先導的精銳主力作戰(zhàn)單位,總共有兩個方面軍數十萬大軍,完成了對烏克蘭科爾松地域卡涅夫突出部德軍的合圍,二戰(zhàn)史上著名的“切爾卡瑟鋼鐵合圍戰(zhàn)”,即將拉開帷幕。 為解救被圍的德軍第11軍所部6萬余人馬,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帥集中了第3裝甲軍、第47裝甲軍共10萬大軍,進行了艱苦的解圍作戰(zhàn),卻遭到蘇軍4個坦克軍的頑強阻擊,加上惡劣天氣、泥濘道路的阻攔,胡貝裝甲兵上將所指揮的2個裝甲軍,被迫止步于距離第11軍10公里左右的地方。 面對嚴峻的戰(zhàn)場態(tài)勢,曼施坦因元帥不得不命令被圍的施特默爾曼炮兵上將率第11軍突圍,其他所部只能在外圍支援接應。 為了第11軍6萬大軍的安危,特默爾曼炮兵上將決定率領包括2000余名重傷員在內的官兵留下來,掩護其他大部官兵打開缺口突出重圍。 為此,施特默爾曼精心部署了突圍方案,第1梯隊由最精銳的黨衛(wèi)軍“維京”坦克師擔任尖刀,第72步兵師輔助突圍,在蘇軍的防線上迅速打開一個缺口;由第57步兵師、第88步兵師和第389步兵師組成的第2梯隊,在缺口打開后隨即迅速跟進突圍。 施特默爾曼則親自挑選了黨衛(wèi)軍最強悍的“維京”坦克師的一個后衛(wèi)營來擔任斷后掩護主力突圍,此時,施特默爾曼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拒絕了大本營派遣軍機將其撤出包圍圈,那架軍用運輸機是搭載重傷員起飛的。 許多將校級軍官,強烈反對施特默爾曼將軍親自斷后,紛紛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掩護大軍突圍,施特默爾曼堅定地說自己是將近60歲的垂暮老人,可你們還年輕,突圍命令必須執(zhí)行,違者就地槍決。 科爾松突圍戰(zhàn),行動很快就蘇軍察覺,蘇軍轟炸機的轟炸,遠程炮火的打擊,以及前沿步兵猛烈的輕重機槍火力,仍然擋不住德軍為了求生,拼命潮水般地涌向蘇軍陣地。 第11軍成功突破了蘇軍連續(xù)不斷8道封鎖線,6萬余人中有1萬余名官兵突出重圍,為突圍做出最大貢獻的“維京”坦克師,在這場坦克大決戰(zhàn)中,全軍覆沒只有5人幸存下來。 施特默爾曼遺體,是被打掃戰(zhàn)場的蘇軍所發(fā)現,以戰(zhàn)斗姿態(tài)手中仍然緊握一把毛瑟-98K步槍,將軍制服上血跡斑斑,身旁躺滿了斷后的“維京”坦克師后衛(wèi)營的德軍士兵,與施特默爾曼將軍一塊以悉數戰(zhàn)死的代價,讓許多第11軍官兵突出重圍。 蘇聯大將科涅夫說,一位上將以長槍為士兵斷后,我此生第一次遇見。親自鳴槍為德軍施特默爾曼上將下葬,命令用黑色大理石做了一尊十字架,上面刻著:愿槍聲在這里變成化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