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吳國與蜀國是盟友關系,兩國可以相互合作共同牽制勢力強大的魏國。但三角形勢力對峙的局面卻是十分穩(wěn)定的。一旦有一方試圖打破三方對峙的平衡,這一方就將遭到另外兩方的打壓。所以說看似魏國明面上是以一敵二,但誰又能說蜀國、吳國所面臨的局面不是以一敵二呢?為了各自的利益,三國之間絕不允許一方一家獨大。當時的關羽,正是那個打破平衡,讓局勢朝著有利于蜀國方向發(fā)展的人。 公元208年,赤壁大戰(zhàn)剛剛結束,劉備為了奪取益州、漢中,特命關羽鎮(zhèn)守荊州。荊州是吳國和蜀國的利益沖突點。荊州對于吳國而言,是揮師中原的戰(zhàn)略要地。最初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是想趁著赤壁大戰(zhàn)之威讓蜀軍直面曹軍,吳軍好乘機擴張地盤。誰曾想劉備卻趁著吳軍與曹軍激烈交戰(zhàn)之際,見縫插針奪取了益州、漢中,這是孫權沒有想到的。吳國長期向蜀國討要荊州,劉備卻百般抵賴。無奈之下的孫權便想讓自己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女兒。堂堂東吳之主的兒子,就真的非要娶關羽的女兒嗎? 當然不是,孫權不過是想借聯(lián)姻之事,離間關羽和劉備的關系。即使離間計不成,鎮(zhèn)守荊州的關羽也會成為孫權的親家,這時吳國就能將與蜀國在荊州對峙的兵力,投入到對魏國的戰(zhàn)場上。當然兩國一起做大最好,但是誰曾想關羽不但拒絕了孫權聯(lián)姻的提議,他更是用言語譏諷了孫權一番。后來發(fā)動襄樊之戰(zhàn)的關羽不但將曹軍打得七零八落,曹操更是因為畏懼關羽的聲威動過遷都的念頭。這時曹操和孫權都意識到,關羽將要打破三方平衡的局勢,讓蜀國獨自一家做大。無奈之下的曹操只好派出老將徐晃前去迎戰(zhàn)關羽。與此同時誓要除去關羽的曹操還聯(lián)絡孫權,希望東吳出兵與魏軍兩面夾擊關羽。 當時的關羽只用了三萬蜀軍,就一路勢如破竹攻取了襄陽,此時的曹仁只能固守樊城向曹操求援。曹仁等來了援軍,可結果呢?生擒于禁,陣斬龐德。一場大水更是讓關羽俘虜了三萬多曹軍。此時南郡太守糜芳正在鎮(zhèn)守江陵,傅士仁屯田于公安。關羽人馬充足,糧草無憂。同時偃城、宛城等地方勢力也選擇了反叛,這些地方勢力不但誅殺了曹操派去的太守,他們還開始與關羽遙相呼應。一時間梁、郟、陸渾等地的群盜也開始遙受羽印號。此時再不遏制關羽,蜀國將無可爭議地成為三國中最強大的一方。 曹操派出徐晃后,徐晃并沒有急于與關羽正面交鋒,而是大兵壓境攻破偃城。隨著洛陽周邊穩(wěn)定,至少使曹操打消了遷都的念頭。后方穩(wěn)定的徐晃隨后又擊潰了關羽的先頭部隊,蜀軍氣勢受阻。與此同時,呂蒙稱病準備偷襲荊州,急于擴大戰(zhàn)果的關羽,并沒有急于穩(wěn)定后方而是想乘勝追擊。他將駐守在南郡等地的蜀軍調往了襄陽,最終呂蒙率領吳軍扮成商賈,破了關羽設下的烽火臺,荊州落入吳軍手中。 徐晃大勝穩(wěn)定了洛陽,呂蒙奇襲占領了荊州,此時的關羽已經腹背受敵。這還不算完,關羽大破樊城時,曾支持蜀軍的糜芳、傅士仁等人也相繼選擇了投降。自此關羽的后路被徹底截斷。在呂蒙率軍攻占南郡的同時,陸遜也領著一支吳軍占據了夷陵,這時三峽出口被陸遜堵住,蜀軍再也無法東下馳援關羽。北有徐晃、南有呂蒙,東邊是孫權坐鎮(zhèn),西邊是陸遜,關羽徹底進入了吳魏兩國設下的包圍圈。眼見關羽大勢已去,關羽手下的兵卒紛紛選擇逃散。無奈之下的關羽只好退走當陽,前往麥城,最終關羽在麥城兵敗身死。 關羽大勝后,他將全部兵力投入到了對魏軍的作戰(zhàn)當中。徐晃讓其受阻后,東吳又盡起舉國之兵前去攻打荊州,吳軍與魏軍的暫時聯(lián)手對關羽形成了壓倒性的優(yōu)勢。可以說關羽的失敗并非是因為大意,而是曹操和孫權的有意為之。歷史已給出結論,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關羽占領了樊城,兵鋒直指洛陽。如果這時候劉備盡起蜀國之兵前來,即使曹操與孫權聯(lián)手都未必能擋得住。要知道關羽死后,劉備伐吳的兵力可是80萬。只能說孫權和曹操,是先劉備一步完成了戰(zhàn)略部署,擊殺了關羽。 關羽取得的成功太過突然,這是劉備沒有想到的。蜀國丟失了荊州,樊城后,蜀軍人數上雖然占據一定優(yōu)勢,但地理上卻是處于劣勢的。這可能就是劉備急于為關羽報仇,討伐東吳的原因。劉備想奪回蜀軍的戰(zhàn)略要地:荊州。只可惜,張飛大意隕了性命,劉備大意敗于夷陵,蜀國的家底幾乎喪盡。關羽如果成功,三國鼎立的局面也許會打破,形成蜀國一家獨大。關羽失敗之后,三國鼎立的局面也被打破,即使東吳與蜀漢冰釋前嫌,曹魏施加的壓力壓垮東吳與蜀漢也只是時間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