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shù):2300字 閱讀時間:8分鐘 站有站姿,坐有坐相。這是我來到部隊后看到的第一印象,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這么“效仿”著過來的。部隊是所大熔爐,百煉成鋼,百味生活,我覺得這樣總結(jié)很真實也很貼切。的確是這樣,其中,最簡單的吃飯也非常有趣。 新兵來了,老兵離開,講究的是一個“上車餃子下車面”。每年新兵一到,班長總會先給“生面孔”來碗湯面,饑腸轆轆的“準軍人”吃碗熱氣騰騰的湯面,一路的風塵仆仆都會在這熱熱乎乎的感覺里煙消云散了,這也算給初進軍營的新兵蛋子回到“家”的最高禮儀了。畢竟,部隊是軍人的第二個家,有家總得有溫暖的樣子。 鐵打營盤流水的兵,當新兵變?yōu)槔媳鴷r,就該吃“滾蛋餃”的時候了。這時,餃子里不再是簡簡單單的“肉陷”,而是內(nèi)容豐富,極其珍貴,有經(jīng)歷、有成長、有奉獻,還有那濃濃的戰(zhàn)友情誼??傊?,關(guān)于軍旅的五味雜陳都糅雜在這最后一頓的餃子里。吃下這頓飯,也就和曾經(jīng)的自己做一個最后的告別。 部隊是最講究儀式感的地方,于是,每頓飯前總會有“飯前唱軍歌”。根據(jù)各個連隊的情況,這“軍歌”的用途與意義也不盡相同。有的連隊比的是歌聲宏量,一般的慣例是音量大、氣勢足的連隊優(yōu)先進入食堂就餐。就像電視劇《士兵突擊》里一樣,即使鋼七連只剩下高連長和許三多一官一兵時,兩人依然站成一列,這代表著整個連隊,也代表著榮譽和精神,即使倆人,唱出的歌聲也絕對不含糊。 軍歌,能讓戰(zhàn)士們照亮自己的精氣神,并能夠在這小小的比試中激發(fā)出軍人的方剛血氣。另一種常見的“軍歌”便是由當日的值班員帶頭領(lǐng)唱,所有等待就餐的戰(zhàn)士一同唱響一支歌,大家在這共同的“軍歌”里唱出團結(jié)、唱出力量。 從食堂門口走進食堂,并不是馬上就可以開始吃飯了,必須等所有人都到齊了,在值班員一聲“坐”中,千百人如同一個人般整整齊齊的坐下。不論就餐的官兵有多少,發(fā)出的聲音都只會有一聲。這,就是部隊的鋼鐵紀律。坐下后,一般會按照班排順序輪流先后打餐,這是規(guī)矩,也是作風養(yǎng)成。而現(xiàn)在都是連隊派值班員值守,每天為大家服務(wù)。過去,我最喜歡干這個差事,因為能夠偷懶,還能夠多吃的自己想吃的菜。 現(xiàn)在各部隊的伙食在強軍征程的號角下大有改善,每頓飯都會有肉、菜、還有雞蛋,為了補充營養(yǎng)還會有奶制品和水果,并且每周的食譜都是經(jīng)過領(lǐng)導、“兵專家們”討論得來的,為的就是讓廣大官兵營養(yǎng)均衡,保障戰(zhàn)士們的身體能夠跟上日常的訓練工作。 吃飯時,整個食堂里除了低低地嚼食聲,別無他聲。如果此時有雅興,你會發(fā)現(xiàn)即便不看軍裝新舊,不看肩章、領(lǐng)章,都能清清楚楚的分清楚軍官、士兵,老兵、新兵。同一個班排里,最后打飯的一般都是新兵,畢竟新兵為了彰顯尊重,一般都會讓老兵先打,這是部隊不成文的“規(guī)矩”,一代代老兵傳下來的。 吃飯時新兵與老兵也不大相同,老兵看見日日相似的飯菜大多沒啥“感情”,就著還基本合自己口味的菜把飯吃了“圖個不餓”。吃飯期間,雖然不允許說話,但并不妨礙士官們昂著頭有意無意地“打望四周”;而新兵就不同了,吃飯的時光是他們?yōu)閿?shù)不多的休閑時光,拿著餐盤打上飯便“埋頭苦吃”,那還管他好吃不好吃,合不合胃口,吃飽了才有力氣學習、訓練、干活。更何況,在許多管理比較嚴格的連隊是不允許剩飯、倒飯的。作為新兵蛋子,還是不要往紀律的“墻上撞”好,誰撞上就沒有好下場。我當初就和老兵班子發(fā)生過沖突,被好好地訓了一頓,時至今日我還記憶猶新。 吃完飯,當日輪值的班級留下來幫忙打掃食堂衛(wèi)生,其余官兵拿上自己的餐具洗刷干凈放進消毒柜中,放置碗筷的位置一定要牢牢記住,因為部隊里的每一副碗筷都有固定的“主人”。每人只有一副,沒有多余。因此,如果某天找不到自己的餐盤或者筷子時,很有可能就要餓肚子啦。 記得有位戰(zhàn)友曾給我講過這么一件小事。一天,他因在基層部隊采訪,就餐后洗自己碗筷時一不小心筷子掉進了后廚里的下水道。下水道里污穢惡臭,彎腰去撿吧,不一定能撿起來,再說撿起來,這位戰(zhàn)友也沒有勇氣下頓繼續(xù)使用這雙筷子吃飯。不撿吧,又礙于部隊“別無他筷”的原則,下頓總不能吃“手抓飯”吧?正在朋友兩難時,旁邊的一位小戰(zhàn)士從容不迫的揭開下水道的蓋,撈出那雙不堪入目的筷子,并將自己洗干凈的筷子遞給了朋友。吃下頓飯時,朋友發(fā)現(xiàn)那位小戰(zhàn)士正在用自己那雙曾掉入下水道的筷子吃著飯,而戰(zhàn)友手里拿著的是那位小戰(zhàn)士干凈的筷子。戰(zhàn)友說,那一刻讓他感動的真是淚流滿面,把頭埋得低低的吃完了飯。戰(zhàn)友還說,這就是戰(zhàn)士們的質(zhì)樸與可愛。 我生活在這個有著光榮傳統(tǒng)的部隊里,的確是終生的精神財富。我們部隊素有自力更生、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因而部隊飯桌上的飯菜并不都是外購的,大部分食材是官兵們自己種養(yǎng)的,可能現(xiàn)在情況就不一樣了。 在連隊,每個班都有自己的“自留地”,種過莊稼的都知道,種莊稼不能靠天吃飯,因為蟲傷苗,不傷“害”莊稼;因為草爭肥,不除減地力。因此這部隊里的土地不是撒了種子就坐等收獲的,也就苦了我的戰(zhàn)士們在學習訓練工作之余,還要穿著軍裝把這些農(nóng)民要做的活一樣不落的做了。有時雖然很累,但是也沒有辦法。畢竟民以食為天,官兵們要是沒吃飽肚子,又哪里來的戰(zhàn)斗力呢。 當應(yīng)季的蔬菜成熟時,炊事班的戰(zhàn)士們做飯便又多了一道工序,那便是去菜園子里挑選適宜的蔬菜。換上膠鞋,拿上菜刀,抱著盆子去菜園里摘菜,將蔬菜摘回后還要繼續(xù)處理,該洗的得洗干凈了,該摘的菜得摘好了,該切的切,該剁的剁。因此啊,炊事班里總是忙個不停。 其實,在炊事班里這種非戰(zhàn)斗單位也總會有意外發(fā)生,比如,自己在炊事班幫廚時,就曾因為削土豆的刀太快把自己的拇指削下一大塊皮。記得《雪域雄鷹》里喬二在紅二連養(yǎng)豬時炊事班長教導他時說的一樣,養(yǎng)豬種菜也是一種戰(zhàn)斗力! 說到豬,又有許多好玩的事了。當小豬崽被養(yǎng)大,到了為“革命”奉獻自己的時候,炊事班就會聯(lián)系當?shù)氐耐婪虻讲筷犂飦韼兔⒇i。我初當兵時所在的七連,營房旁邊就是豬圈。殺豬是炊事班乃至整個連隊的大事,炊事班肯定會全員出動,還有其他班級的戰(zhàn)士一起來幫忙、圍觀,大家的分工也很明確,有負責放豬的,有負責燒水的,有負責按豬的,當然負責“主刀”的便是屠夫了。 每個人當兵的歷史不盡相同,但部隊里的吃飯二三事,卻又是這么的相似。不論軍種、不看軍銜,大抵都擁有過共同的歸屬感。我想,這種油然而生的歸屬感,有些部分就來自于這些五谷雜糧、油鹽醬醋。不論自己主觀感知的軍旅生活如何,但這些在部隊才有的“吃飯往事”,我卻是歷歷在目。怨也罷、愛也罷,當脫下軍裝后,方知尚能再飯否? (2018年11月14日星期三作于天津市西青區(qū)) 作者:任志民 山西省芮城人 曾是一名軍人 現(xiàn)就職于天津市西青區(qū)政協(xi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