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圣彼得堡宮殿廣場上的冬宮,原為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后辟為圣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起,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 該館最早是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館。為了彰顯權勢,葉卡特琳娜二世在位的34年間(1762-1796),不斷大量收購擁藏各種類別的藝術品。 冬宮博物館收藏有來自世界各地從古到今的270萬件藝術品,有人推算在每一件藏品前只停留一分鐘,也要用5年的時間才能全部看完冬宮全部的收藏品。 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對美術品的收集熱衷程度激進瘋狂,僅繪畫作品從歐洲購回就有4000萬以上。據說僅里面的藏畫,如果在每一副畫前僅停留3分鐘,也需要一整年的時間才能看完。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最著名的館藏之一是萊昂納多·達·芬奇的油畫。目前傳世的達·芬奇油畫總計不過10幅(一說6幅),盧浮宮館藏一幅《蒙娜麗莎》,而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就藏有兩幅達·芬奇油畫——《圣母麗達》和《持花圣母》。 (達·芬奇自畫像)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1452年—1519年),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發(fā)明家、建筑工程師。他還擅長雕刻、音樂、發(fā)明、建筑,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學科,被譽為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 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保存在手稿中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fā)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達·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繪畫,其杰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巖間圣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 這幅保存在意大利都靈圖書館內的《達·芬奇自畫像》,是達芬奇的素描精品。其素描作品被譽為素描藝術的典范。有專家評論,在這幅《自畫像》中,畫家觀察入微,用的線條豐富多變,剛柔相濟,尤其善用濃密程度不同斜線表現光暗的微妙變化。此畫用線生動靈活,概括性強,簡單的寥寥數筆卻包含許多轉折,體面關系,發(fā)線代面,立體感很強,人物的表情也很傳神。整幅畫用筆流暢、洗煉。 從這幅自畫像上,我們看到這位巨匠晚年時的思考力,氣質以及他那深邃的充滿著智慧的目光。其鼻梁和嘴唇則顯示了一種堅強不屈的性格與意志力。畫家臉上披散著的長發(fā)與頜下的長須,其中每一根線條,都讓人感覺到達·芬奇作為一個才智超群的老人的精神狀態(tài)。 冬宮現有400個展廳,《圣母麗達》和《持花圣母》就陳列在其中的西歐藝術館,成為冬宮的鎮(zhèn)宮之寶。 分析家指出,《持花圣母》,創(chuàng)作于1478年左右,被視為達芬奇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圣母瑪麗亞懷抱圣嬰,面帶微笑,圣嬰耶穌坐在她的膝上,瑪麗亞手持鮮花與嬰兒逗樂,圣嬰右手探出想要拿花,同時伸長另一只手抓住母親。 持花和探花的母子逗樂的動作變成主題,圣母的微笑反映的是塵世中年輕少婦面對自己孩子的幸福之感,是世俗的母性,這同先前圣母畫像的嚴肅和呆板大異其趣。 《圣母麗達》是達·芬奇1490年前后創(chuàng)作的一幅油畫。畫中的圣母正在為耶穌哺乳。端莊秀美的圣母懷抱圣嬰,圣嬰專注地在吸奶,而圣母則安詳地凝視著正在吸吮乳汁的圣嬰,臉上的微笑溫馨、寧靜,不失端莊。有人說,這個微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母親的笑顏。也有人解讀說,圣母的微笑掩飾著圣母內心情感:溫柔悲傷,專心注視,似乎已然感受到了嬰孩耶穌未來坎坷不平的命運;圣母衣著的紅藍組合、圣嬰手中的小鳥,象征耶穌為人類犧牲所流出的鮮血。 同《持花圣母》一樣,達·芬奇刻意淡化了畫作的宗教色彩,而賦予圣母人性的輝光,這就是達芬奇的偉大。 達·芬奇的油畫真跡被封閉在專有的玻璃鏡框內,可以拍照但不能開閃光燈。大師的油畫跟前時時人頭攢動,擁擠十分;再加之玻璃反光,所以好不容易搶拍到的畫面自然與真跡效果相去甚遠。 盡管這樣,我也是很滿足了,畢竟與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的偉大作品有了零距離的接觸,趕緊留個影紀念吧!
|
|
來自: 昵稱6958409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