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 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詮釋】陰陽毒病是感受疫毒之邪所致,具有一定傳染性。陽毒致病,蘊郁毒熱,熱竄血絡(luò),燭血妄行,則面頰紅赤蝶斑,形如錦紋,上灼咽痛,熱盛腐膿,故唾膿血,此是陽毒的主癥。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是指早治易愈,遲治難療。而陽毒面赤斑紋唾膿血,絕非五七日釀成,時間須更長,蘊毒更深,更非五七日所能治愈,則需時間一二個月不等。可見此病發(fā)展到這個階段,治愈是相當(dāng)困難的,而升麻鱉甲湯有很好的涼血消斑,透達毒熱的效果。陰毒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為其主癥。此由疫毒入血,血脈瘀阻,絡(luò)脈不通所致。若毒熱內(nèi)結(jié)上壅于咽則咽喉作痛,故宜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透達郁毒,活血散瘀為治。 【治法】解毒滅疫,涼血散腫。 【方藥組成】升麻2兩,當(dāng)歸1兩,蜀椒1兩(炒去汗).甘草2兩,雄黃半兩(研),鱉甲手指大一片(炙)。 【服法與禁忌】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經(jīng)方方論】升麻鱉甲湯是治療陰陽毒的主方,方中以升麻、鱉甲透達陰分郁熱,又有化斑解毒的功效;升麻配甘草,清熱解毒,利咽排膿,當(dāng)歸活血散瘀,雄黃、蜀椒殺蟲滅菌,祛濕解毒,雄黃辟瘟驅(qū)疫,與升麻鱉甲配,引領(lǐng)濕熱毒邪外達,取汗而愈。 陰毒乃陽虛血瘀為患,故面青身痛,雖咽痛但無膿毒成癰之狀,此陰毒也。治法宜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義在避其苦寒傷陽,更損陰氣,重用當(dāng)歸、鱉甲活血散瘀,以求佳效。 【經(jīng)方新用】 升麻鱉甲湯配蚤休10克,青黛5克(沖),虎杖30克,紫草30克,治療紅斑狼瘡,長期身熱不退者,良效。雖升麻用之兩余,無升陽眩冒之弊。 【按語】陰陽毒與紅斑狼瘡病狀相似,同為疫毒所患,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稱之為免疫缺陷性疾病,較為難治。《金匱》中治療陰陽毒的首方是升麻鱉甲湯,對陽毒熱盛,高熱不退,面赤斑斑如錦紋,驗之臨床,確有良好的退熱消斑的作用。方中升麻鱉甲是味要藥,用量一次不可少于30克,透達熱毒和涼血消斑的功效才可顯示,升麻切不可少用,量小無效。由于人們受東垣學(xué)術(shù)思想的影響,升麻不可多用,過之則眩暈昏仆,其實不然。不錯,升麻是有升陷作用,但其效不烈,臨床使用升麻60克,配枳殼40克,治胃下垂,親眼未見有頭目眩暈的反應(yīng)。升麻更主要的功效是透斑解毒,尤其與鱉甲相配更有妙義,既透達陰分熱邪,又潛降虛陽,而且對升麻起到監(jiān)制作用,既相承、又相制,可謂精當(dāng)。從服藥“取汗”看,疫毒宜有疏透外驅(qū)的必要,切不可恐升而懼用。至于方中蜀椒與雄黃的配伍更有殊義,仲景認為本病是疫毒,非雄黃不可僻之,故取雄黃與蜀椒相配,苦寒與辛燥相擊,滅菌尤為勝手,可見,仲景真不愧為善擇藥伍之大師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