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上古心靈朝拜 ——上古玉文化探索之二 說真話,此次過來廈門上古藝術(shù)館之前,我對于上古玉文化的了解僅限于皮膚毛浮,知之甚淺,并沒有對此行抱有多大的期許,只是身臨其境后,方知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壯美絕倫,正是:踏高山才覺人小,潛大海方知水深,故不惜費時費力,想把所觀所見的上古玉文化珍品與大家分享一番,因為今年是看不到了,明年也不知何時何日才能開放?還是看展品最開心!昨天淺談了紅山文化,今天談一談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qū)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qū)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和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當(dāng)細致。 良渚文化遺址中心位于杭州市區(qū)西北部瓶窯鎮(zhèn),核心部位于古城的"反山、莫角山、匯觀山,11條水壩",且均在瓶窯境內(nèi)。1936年發(fā)現(xiàn)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余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zhèn)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虞朝子民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fā)現(xiàn)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yù)備名單》,2018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這件良渚文化的鳥、獸、人三合而一的玉雕展品,是館藏重量級珍品,十分精美,客觀地反映了當(dāng)時這三種生物生活的自然空間狀態(tài),人是在地面上,屬第一層;小獸生活在樹干上,屬第二層空間;而小鳥卻欲往天空中飛翔,生存的空間在第三層的天上。但無論鳥或獸,卻都可被人捕獲獵取,也反映人對大自然生物的掌控能力,謳歌的主體歸根結(jié)底還是人! 良渚文化的玉制品特點是選料精良,玉質(zhì)細膩,色彩多樣,做工精巧。這組精美的食用器,就代表了當(dāng)時人們已經(jīng)對食品的精心烹飪有相當(dāng)?shù)男枰?,對裝置食品的器具更提出了較高的審美要求。 綜觀上古文化館珍藏的良渚文化古玉器近百件,和紅山文化的玉器相比,如果概括其特點,愚認為:一是年代稍近點,比紅山文化晚了一千多年;二是玉質(zhì)緊密,細膩光澤,玉料大多釆用當(dāng)?shù)禺a(chǎn)的小梅嶺玉,質(zhì)地比紅山文化的遼寧岫巖玉略勝一籌;三是產(chǎn)地為南方浙地,人聰手巧,自然做出的玉品精巧瑰麗,鬼斧神工。特與廣大好古者共同探討,分享! ↑本文作者在藝術(shù)館留影 【附】觀眾留言摘錄: ?喜愛歷史文化的一定不能錯過,上古時期的器物展覽。上古時期是夏商周及之前的時代,非常稀有。里面很多的器物很有意思,很神秘,最好帶相機。因為有很多東西值得照下來留念... ?在廈門火車站對面乘132路,7路公交車到鐘宅村口站下車往前走150米路口右拐再走一小段就到了。這是古玉專題藝術(shù)館,館內(nèi)藏品豐富,有的藏品被專家認為是無價之寶,十分值...愛歷史文化的一定不能錯過? (未完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