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桂區(qū)四塘鎮(zhèn)橫山村,因村前的上馬山和村后的獅子山都向村莊橫臥,故名橫山。為清代大學(xué)士陳宏謀和三元及第者陳繼昌的故里,明代立宅,地處丘陵,村左湘桂鐵路過境,設(shè)有橫山四級火車站,有公路通村。200余戶,1000多人,離桂林市區(qū)20公里。2013年橫山村獲中國傳統(tǒng)文明村落稱號。 陳氏家族五代連科 橫山村清代住有陳、龍、劉、李、駱5姓,陳姓為望族(今有陳、龔、劉、陽、黃、董、吳、張、嚴(yán)、韋姓)。陳姓原籍湖南,橫山陳氏有碑記:“吾家有洞庭廟,相傳始祖自楚遷粵。”又陳氏始祖墓碑:“公先世自明代由楚南遷居粵西臨桂西鄉(xiāng)橫山村”。 五代連科第一代:陳宏謀年幼時家境貧寒,父兄勤勞耕作供其上學(xué)。他刻苦學(xué)習(xí),少懷大志,雍正元年(1723年)春,中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很多人為他高興,他卻為籌不到上京赴考的盤纏而不樂。這時有人對他說,本邑茶洞鄉(xiāng)垠頭村有一謝姓富豪,此人樂于助人積善,何不去找他借貸銀兩,日后再歸還。走投無路的陳宏謀試著到茶洞垠頭村找謝姓富豪,他二話不說,馬上叫管家拿出幾十兩銀子給他(陳宏謀后來還銀予謝,謝說當(dāng)時是送不是借,因此不收,陳贈“謝恩匾”一方,今存垠頭村)。陳宏謀赴京參加會試,中第109名,參加殿試中三甲第12名進(jìn)士。這是陳家第一代的科名。 第二代:陳鐘珂(陳宏謀兄宏誠第二子,過繼給陳宏謀為子),乾隆六年(1741年)舉人。侄子陳鐘琛,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舉人。 第三代:陳宏謀孫陳蘭森,陳鐘珂長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廣西鄉(xiāng)試第26名舉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會試中式第194名,殿試二甲第26名進(jìn)士。侄孫陳蘭策嘉慶十年(1805年)進(jìn)士, 第四代:陳宏謀曾孫。陳兆熙,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廣西鄉(xiāng)試舉人;陳元燾,舉人出身;陳鼎勛,庠生。 第五代:陳宏謀玄孫陳治昌,清道光元年(1821年)舉人;陳繼昌,嘉慶十八年(1813年)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二十五年(1820年)會試中會元,接著參加殿試中第一名狀元,為清代兩個三元及第者之一;陳永昌,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科舉人。 從陳宏謀起,至陳繼昌共歷五代,在科舉中,有狀元、進(jìn)士、舉人多人,故稱五代連科。 陳繼昌三元及第 陳繼昌受歷代書香熏陶,從小資質(zhì)穎異,過目成誦,加之勤奮,博覽群書,學(xué)業(yè)進(jìn)步很快,成為四塘出類拔萃的少年。他參加縣試考第一名,初露頭角。嘉慶十八年(1813年)參加鄉(xiāng)試,中解元;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參加庚辰科會試中第一名進(jìn)士,中會元;接著參加殿試,中狀元,成為三元及第者。在1400多年的科舉考試中,全國中出13個“三元”他是最后一個。陳繼昌對此也非常高興,他的書聯(lián)圖章刻有“古今科第名次十三”以記不忘。橫山村的陳氏宗祠有題聯(lián):“祖父當(dāng)朝一品,玄孫及第三元”,以示橫山村陳氏家族在科舉中的盛事。 陳繼昌三元及第后,廣西五大古文家之首呂璜評論說:“自隋設(shè)進(jìn)士科迄今,千余年矣,而鄉(xiāng)貢禮部試廷對皆第一,不過十余人,豈非數(shù)十年,數(shù)百年而見者耶?”大學(xué)士潘學(xué)恩特贈陳繼昌一聯(lián):“畿輔為屏,越五百里;科名蓋代,第十三人。”時任兩廣總督阮元在廣西貢院(今天桂林皇城門)端禮門上,建“三元及第”坊以示志慶。陳繼昌三元及第是橫山陳氏五代連科的頂峰。 陳氏官員四朝循吏 循吏,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好官、清官。從陳宏謀至陳繼昌的五代人,歷經(jīng)了雍正、乾隆、嘉慶和道光四朝,他們在位時勤政為民,清正廉潔,被后人譽為四朝循吏。 雍正朝:陳宏謀雍正元年(1723年)中進(jìn)士后,入選庶吉士,授檢討職、禮部郎中、監(jiān)察御史、揚州知府,代理安徽布政使、云南布政使。期間廣西巡撫金鉷為取悅朝廷,虛報墾荒三十余萬畝,朝廷增加廣西賦稅,百姓苦不堪言。陳宏謀向皇帝彈劾金鉷作假,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乾隆朝:乾隆二年(1737年)陳宏謀再次彈劾金鉷“欺公累民”,高宗怒責(zé)其“粵人屢陳粵事”,將他降二級。有人也勸他莫多管廣西的事。他說廣西的事也是國事,寧可不為官也要為百姓謀福。陳宏謀再三堅持,朝廷終于查實金鉷“欺公累民”的事實。高宗降旨豁免由金鉷虛報廣西墾荒三十余萬畝所增的賦稅,并處分了金鉷。陳宏謀計外任35年,歷12行省,擔(dān)任過21任官職。后調(diào)京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漢協(xié)辦大學(xué)士、東閣大學(xué)士兼工部尚書。 嘉慶朝:陳宏謀玄孫陳繼昌,二十五年(1820年)三元及第后,任翰林院編修。 道光朝:元年(1821年)陳繼昌仍任翰林院編修,在京任職3年,經(jīng)歷了嘉慶逝世、道光登基等重大的政治事件。二年(1822年)派任外官,典試陜西、甘肅、北京、察哈爾,任江西按察使、直隸保定知府、山西布政使、直隸布政使、甘肅、江寧布政使、江蘇巡撫等。 陳繼昌在任職期間,公正廉潔,弘揚教化,振興實業(yè),教民耕織,深得民心。晚年辭官歸田3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去世。他生于乾隆盛世,榮于嘉慶末年,而死于道光衰落之年。他科舉筆掃千軍三鼎甲,惠政親民克勤儉,詩賦文章稱泰斗。著有《如話齋詩稿》、《禮學(xué)須知》等,還有考狀元時的《殿試策》存世。 橫山村陳氏祠堂有聯(lián),上聯(lián):“四朝循史高祖一品當(dāng)朝相繼四巡撫十六州府四十三縣令”,下聯(lián):“五代連科玄孫三元及第共攬三翰林中八進(jìn)士三十二舉人”,道明陳氏家族五代連科的盛況和歷任官員清正廉潔政績卓著的宦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