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舊志聞見錄作者:彭妙艷
標題的“揭陽舊志”,指今揭陽市所轄明清屬潮州府揭陽縣、惠來縣和普寧縣三地的區(qū)域所修的縣志,根據(jù)考證統(tǒng)計,包括刻本、稿本等共有16部。其中揭陽縣7部、惠來縣5部、普寧縣4部。分縣考述如下: 揭陽縣志 揭陽縣修志自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光緒十四年(1888)止,先后修志7次,成果有:一、嘉靖王志。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縣王鳳修,舉人鄭大侖纂,此志已佚。二、崇禎馮志。崇禎三年(1630)知縣馮元飚修,縣進士郭之奇纂輯。僅剩藝文部分百余頁抄本殘本,藏于北京圖書館。三、康熙鄭志。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知縣鄭濂修,舉人佘元起、羅國珍匯輯,已佚。四、雍正陳志。雍正九年(1737)知縣陳樹芝纂修,蔡祖坤、卓犖、傅偉才參修。存。五、乾隆黃志。知縣黃大鶴乾隆二十七年(1762)纂修。已佚。六、乾隆劉志。知縣劉業(yè)勤乾隆四十四年(1779)修,凌魚纂。是縣志質(zhì)量較高的一部。七、光緒王志。也稱續(xù)志。知縣王崧光緒十三年(1887)始修。存。 今人潮州黃繼澍、黃楚芬曾作《揭陽舊志考》(收入《舊志探幽》),相關(guān)評價的結(jié)語頗為中肯,錄之以為讀者參考:“揭陽縣自明嘉靖乙巳(1545)王鳳創(chuàng)修邑志,至清光緒庚寅(1890),共二百四十五年間,志有七修,惜因種種原因,現(xiàn)僅存崇禎馮志藝文殘卷、雍正陳志、乾隆乙亥劉志和光緒王志。馮志遂散佚,但從主纂者郭之奇的《修志副指》中可知大略。陳志雖體例欠佳,但有很強的資料性和存史價值。劉志吸取前人五次修志的資料和經(jīng)驗,體例完善,內(nèi)容豐富,很有特色。王志以典型的續(xù)修體例,有明確的前后時間斷限,既不重復(fù)前人勞動,又留下一定時間內(nèi)的豐富史料,對當代續(xù)修志書很有參考價值。而民國期間將劉志與王志以正續(xù)兩志合二而一,重新用鉛字排印。形式雖似簡單,作用卻是巨大?!督谊柨h正續(xù)志》是一部較具使用價值的好志書?!?/span> 惠來縣志 惠來縣于明嘉靖三年(1524)建立,修志開始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雍正九年(1731)纂修后,直至清亡,再也沒有啟動這一文史工程。 前后修志五次,均有成果,但傳世只有兩個版本,而且還殘缺嚴重。 其成果是:一、嘉靖林志。明嘉靖知縣林春秀修,已佚。二、萬歷游志。萬歷三十二年(1604)知縣游之光修,縣中舉人、貢生詹一惠、林正干、方子說、吳汝云、吳大器等參與搜集資料或執(zhí)筆。此志已佚。三、康熙張志。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知縣張秉政修,邑進士張經(jīng)纂。此志尚存,殘損嚴重。四、康熙查志??滴跛氖哪曛h查曾榮修,教諭蕭英漢、訓(xùn)導(dǎo)譚永泰,邑紳陳琳、林昂、唐寬、張鐘等參與編纂。相關(guān)方志目錄有載,但今之學(xué)者均表示尚未寓目。五、雍正張志。雍正九年(1731)知縣張玿美修。存。 惠來舊志,今可得者為康熙張志,雍正張志二個版本。因為大抵為后志為前志的補板,在編修方法上沒有大的變化,故從某種意義上說,雍正張志已可代表全部的惠來舊志。 普寧縣志 普寧置縣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萬歷三十八年(1610)開始修志。清康熙、乾隆、光緒三朝皆有動作,成果有四。 一、《普寧縣志略》,萬歷三十八年(1610)知縣阮以臨修,教諭黃秉中纂。北京圖書館有舊抄本(殘)。 二、康熙汪志??滴醵辏?/span>1687)知縣汪溶日修,邑紳林雋胄纂。已佚。 三、乾隆蕭志。乾隆十年(1745)知縣蕭麟趾修,邑紳陳元德纂。存,是普寧質(zhì)量最好的舊志。 四、普寧志稿。清光緒十五年(1899)知縣盧師識修,賴煥辰纂。知縣崔增瑞補成?,F(xiàn)存谷堂抄本,多缺。 2019年,彭妙艷對以上所存普寧舊志,并輯康熙潮州府志普寧資料匯為普寧舊志一書,并加以校點,尚待正式出版。 普寧置縣較晚,但尚存有修志四次。只是前兩志都較茍略,又嚴重殘損與散佚,光緒續(xù)志,則僅存稿,而且還未完整,故普寧舊志,只有蕭志較為完整,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創(chuàng)造條件,對現(xiàn)存舊志中質(zhì)量較高者予以整理,借之保存文獻,以供后人的研究歷史之用,意義不在淺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