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給大家整理了一篇翡翠的發(fā)展史,提到了“云南翡翠料”,有很多朋友后來留言互動,想讓阿幺具體說一說。其實明代之前翡翠并未在民間普及,因此并無大量史料和實物可溯。個別書中提到的只言片語,卻足可窺見當時云南邊界變更和玉石貿(mào)易精彩的一角,今天就帶大家走一遍當時的‘南方絲綢之路’。 翡翠產(chǎn)于云南永昌府 眾所周知,翡翠幾乎僅產(chǎn)于緬甸一個國家,云南雖然毗鄰緬甸卻未發(fā)現(xiàn)有翡翠礦床。但是從歷史上來講,翡翠與云南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據(jù)《滇海虞衡志》中記載:“玉出南金沙江,昔為騰越所屬”,即翡翠的礦產(chǎn)地緬甸霧露河流域一帶,在明朝萬歷年間曾屬云南永昌府管轄,故有“翡翠產(chǎn)于云南永昌府”之說。后來由于緬甸洞吾王朝的興起及英國殖民者的入侵,將勐拱大片的土地劃入緬甸版圖,翡翠遂成為緬甸的國寶。 所以,歷史上有“玉出云南”、“玉出騰越”之說,這便是翡翠為什么被稱為“云南玉”的緣由。 世界上有幾個地區(qū)產(chǎn)翡翠,緬甸(北部)、中美洲危地馬拉、哈薩克斯坦、美國以及日本等,但真正具有經(jīng)濟價值的寶石級翡翠絕大部分產(chǎn)在緬甸。在緬甸古都阿摩補羅城的一座中國式古廟里,碑文上刻有五千個中國翡翠商人的名字。明中葉高官太監(jiān)駐守保山騰沖專門采購珠寶,當時從永昌騰越(今騰沖)至緬甸密支那一線便已有“玉石路”、“寶井路”之稱。 圖為網(wǎng)絡配圖 可以說,翡翠的開采、運輸、加工、銷售歷來都是云南人在做。騰沖至緬甸的商道最興盛時每天有兩萬多匹騾馬穿行其間,騰沖的珠寶交易幾乎占了世界玉石交易的九成。到1950年,騰沖縣在緬甸的華僑達三十余萬人。 翡翠集散地云南騰沖縣 兩千四百年以前的《史記》中就記載,有長江中游的商人不遠千里來到這里尋寶,到了明清更有無數(shù)的馬隊馱著絲綢蜀布來這里,他們都是為了換取一種被稱為“東方人之夢”的石頭,也是財富和權力象征的翡翠玉石。這就是數(shù)百年間世界最大的翡翠集散地——云南省騰沖縣。 云南省騰沖縣和順古鎮(zhèn) 在騰沖縣與翡翠最有淵源的要數(shù)和順僑鄉(xiāng)。據(jù)說這里的每一棟房屋,每一條街道都藏著一個翡翠的故事,有人因發(fā)現(xiàn)寶物而暴發(fā),有人因誤識賤品而頹敗。在和順有很多名振東南亞的玉石家族,他們建造了十幾個宏偉的祠堂和上百個深宅大院,他們的祖輩都是白手起家,從玉石場里的小工,玉石店里的伙計,做到了控制東南亞玉石市場的大老板。后來有人用“琥珀牌坊玉石橋”來形容和順這個著名的翡翠之鄉(xiāng)。 琥珀牌坊玉石橋 傣族的勐卯古國——瑞麗 翡翠的出產(chǎn)地據(jù)史書記載:“紅翡綠翠水玉王,精雕細琢傳家寶,均生帕敢。” 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珠寶級翡翠交易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傣族勐卯古國(即瑞麗)。記載于傣文貝葉經(jīng)里的瑞麗,是勐卯果占壁王國、滇越乘象國、麓川王國的國都,是傣族文化的發(fā)祥地。勐卯自古就有珠寶交易,地名姐相(傣語)譯成漢語是“寶石街”,就是古代進行翡翠珠寶交易的場所。 翡翠產(chǎn)于緬甸密支那以北的帕敢地區(qū)烏龍江流域。自東漢就設置永昌郡,管轄地域遠達密支那以北的帕敢地區(qū)。這個地方原來是中國云南的管轄地,所謂“玉出云南”指的就是出產(chǎn)地密支那北部的龍肯和帕敢地區(qū)。 《中印緬交通史》:“自元代開滇以來,數(shù)百年間產(chǎn)于勐養(yǎng)土司(瑞麗勐卯管轄地)之翡翠、紅藍寶石、瑪瑙琥珀等珠寶玉器,因交通便捷愈為內(nèi)陸人所注目。商人采之,轉販各處。云南地當中介為重要市場,故購買珠寶者,輒或疑云南為其產(chǎn)地呼其為‘云南玉’?!敝钡?885年,英國侵占緬甸后將翡翠產(chǎn)區(qū)帕敢一帶劃入緬甸版圖。從此,“翡翠產(chǎn)于緬甸”成了后期的固定說法。 南方絲綢之路——翡翠貿(mào)易 翡翠從漢代就傳入了中國。據(jù)史籍記載,早在東漢永元九年(公元97年),云南永昌(今保山)傲外蠻及撣國王雍“調遣重譯奉國珍寶”,這是緬甸玉石首次進入中國。 PS:撣國 即今緬甸西北勐密一帶的帕敢地區(qū) 從漢代開始,瑞麗便成為我國與緬甸進行翡翠貿(mào)易交往的重鎮(zhèn)。當時,從四川成都出發(fā),經(jīng)宜賓進入云南的昭通、經(jīng)下關(大理南詔國)到德宏的勐卯(瑞麗)、從姐告進入緬甸的木姐、南坎到帕敢、再到中亞;另一道則從德宏盈江縣銅壁關進入緬甸密支那帕敢翡翠產(chǎn)區(qū),然后直抵印度、中西亞,形成了一條“南方絲綢之路”。這條“南方絲綢之路”比“北方絲綢之路”要早好幾百年。 當時,沿著這條“蜀身毒路”,馬幫、象隊(公元前四世紀,傣族統(tǒng)治地區(qū)史稱“乘象國”,國都在現(xiàn)在的瑞麗勐卯鎮(zhèn))絡繹不絕,販運大量的玉石毛料。從明代至抗日戰(zhàn)爭后期的近五百年間,緬甸開采的玉石毛料幾乎都運入瑞麗(古勐卯王國國都),只有一部分就地打磨加工。 接著兵分三路,一部分向東,經(jīng)大理、昆明;一部分進入四川宜賓到成都,或從宜賓經(jīng)長江運出,再遠銷內(nèi)陸和沿海;一部分運到東勐即泰國的清邁。當時,玉石不僅是勐卯王國的珍寶和生活飾品,還是對西漢、明朝的貢品。那時,這些珠寶玉器還不能作為一般的商品進行交易。 明代碧玉將軍扣 這些珍奇的綠色石頭,明朝稱碧玉,滇西永昌郡稱翠生石。中國的王孫貴族視為異寶,競相佩戴裝飾,成為貧富等級的劃分。有的還以玉去作裝飾,區(qū)分官級。直到明代中葉,中國皇帝派太監(jiān)駐永昌郡麓川(瑞麗),專門采購珠寶玉器。明末熹宗天啟《滇志》載:“官給本錢,由民收寶石入于官”。官私合作,使當時大量勐卯翡翠進入中國。 PS:當時,緬甸密支那勐養(yǎng)管轄的勐拱、帕敢翡翠產(chǎn)區(qū),均隸屬古勐卯王國。 綜上所述,明萬歷年間緬甸翡翠產(chǎn)區(qū)(勐養(yǎng))勐拱、帕敢曾屬云南永昌府管轄,后歸屬勐卯傣族王朝。歷史上,瑞麗既是中國翡翠的源頭,又是翡翠進入中國的主要通道和集散地。因此才有玉出云南、云南玉等說法。 瑞麗珠寶市場重新興旺發(fā)達 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瑞麗邊境貿(mào)易日趨繁榮,南方絲綢之路重放異彩。緬籍華人、傣族、景頗族等民族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國珠寶翡翠商,紛紛從泰國清邁和緬甸各地轉向瑞麗珠寶街經(jīng)營珠寶翡翠。往日古勐卯王國車水馬龍的姐相珠寶翡翠街的盛況,今天又真實地重現(xiàn)在世人面前。 云南的騰沖、大理一度是翡翠玉石的集散地,隨著時代的變遷現(xiàn)在已換成了瑞麗,如今的瑞麗翡翠市場是我國翡翠交易品種最齊全和最具人文特色的大市場。經(jīng)營者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膚色,在同一塊土地上——中國的西南邊陲瑞麗經(jīng)營著同樣的珠寶翡翠。 瑞麗翡翠市場的繁榮,不僅得益于瑞麗獨特的地理位置、國家一級口岸和姐告唯一的境內(nèi)關外政策,還與緬甸政策緊密相關。今天的瑞麗,仍然是中國翡翠的源頭和全國最大的翡翠集散地。 近幾年緬甸不允許帕敢翡翠產(chǎn)區(qū)原石直接經(jīng)過密支那轉向中國口岸盈江的那邦、昔馬和騰沖的古永、猴橋等口岸出口,必須將原料運到曼德勒(瓦城)珠寶交易市場和仰光進行公盤交易、納稅。緬甸最大的珠寶交易中心曼德勒(瓦城)到瑞麗姐告口岸僅390公里,盈江528公里,騰沖650公里,姐告距緬甸最大翡翠交易中心最近。近水樓臺先得月,獨一無二的地域優(yōu)勢造就了今天姐告和瑞麗珠寶翡翠市場的繁榮昌盛。 【小編結語】 翡翠早在漢朝便已進入國人的視野,于清朝慈禧太后的推動下大放異彩,終在現(xiàn)代人的手上影響力達到巔峰!雖然無法撼動和田白玉在歷史上、文人中的崇高地位,卻也靠著它自身獨特的質感和色澤在時光的長河中留下幾抹精彩的剪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