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唐朝那段歷史的朋友,肯定都知道玄武門事變。 作為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嫡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都挺優(yōu)秀,李建成是嫡長子,理所當然的大唐繼承人,但李世民對此顯然有意見,開始想方設法的爭奪儲位。李元吉貌似一直站在李建成那邊,其實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這三兄弟的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無法善了,非得決出個你死我活不可。李世民棋高一招,一手制造了玄武門事變,李淵無可奈何,只得接受既成事實,讓出了皇位退居二線。 李世民踩著兄弟們的鮮血登上皇位,無論后來他這皇帝當?shù)糜卸嗪?,玄武門之事都是他身上無法洗刷的污點。他很在意名聲,為此不惜篡改歷史,盡力淡化李建成的存在感,突出自己的功績,但并沒多大用處,這件事情上他必然背負屠殺親人的罪名。 而且他殺的可不只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個人,還有兩家的11個兒子,也就是他的親侄兒! 李建成有6子,長子太原王李承宗早夭,次子安陸王李承道、三子河東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訓、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鉅鹿王李承義,全部被誅殺。 李元吉也是5個兒子,長子梁郡王李承業(yè)、次子漁陽王李承鸞、三子普安王李承獎、四子江夏王李承裕、五子義陽王李承度,和堂兄弟們一樣的命運。 跟李建成比起來,李元吉似乎要更悲催一點。因為他的妻子楊氏被李世民不明不白地帶到宮中,生了個兒子叫李明,封為曹王。公元659年,李明被唐高宗李治過續(xù)給了李元吉。 這種兒子,估計李元吉不會想要。 侄子們一個不留,對于侄女們,李世民倒沒有加害,給她們的待遇還挺好。雖然無法和李建成在世時相比,也讓她們成長為標準的大唐貴女,該有的一樣不少,想嫁人就嫁人,不想嫁人就養(yǎng)著。 從李建成的太子妃鄭觀音的墓志銘上,可以看出李建成有5個女兒,但除了次女李婉順之外,其他人的記載很少。 按照唐朝的制度,太子之女當封郡主。李婉順17歲的時候,李世民卻只封她為聞喜縣主,這是普通親王女的封號。當然了,在父親和兄弟們?nèi)可硗龅那闆r下,李婉順還能如此已經(jīng)夠幸運了。 李婉順的夫婿是貴族出身的通事舍人劉應道,兩人都多才多藝,夫妻感情深厚。李婉順40歲時去世,劉應道悲痛不已,自此清心寡欲,為她守節(jié)直到死去。 李元吉也有5個女兒,新野縣主李令嫁給河東望族子弟裴重暉為妻,和靜縣主嫁功臣之后薛元超,壽春縣主嫁長廣公主與楊師道之子楊豫之,文安縣主嫁高密公主與段綸之子段儼,歸仁縣主嫁入天水姜氏,也是名門望族。 從這些女孩子嫁的人家來看,李世民真的沒有為難她們。為啥侄子殺光光,侄女還能有美滿人生呢?很簡單,侄女沒有威脅性,并具有政治聯(lián)姻的價值。 比如漢景帝時期爆發(fā)七國之亂,楚王劉戊參加了叛亂,后來被鎮(zhèn)壓不僅劉戊自殺,他這一脈的后人也是從此淪落,但到了武帝時期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卻被派往了西域的烏孫國和親。另一位和親的細君公主,也是罪臣江都王劉建的女兒。 對付仇家,古代講究的是斬草除根,但這個“根”,通常指的是兒子。女兒在古代,一般不算作承嗣之人。比如,某家哪怕生了七、八個女兒,在父母眼里都不如一個兒子重要,說出去依然是斷子絕孫之人,要被鄰里鄰居恥笑。 這是重男輕女的一種體現(xiàn),但擱在李建成、李元吉的女兒們身上,卻幫著她們成功逃過了一劫。真應了那句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李世民誅殺侄子們,的確非常狠毒,但站在他的角度卻很有必要。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雖死,在全國各地還有許多舊部。如果這些小王爺能夠活下來,舊部也就有了主心骨,扶持小主子茁壯成長、與李世民抗衡是必然的。 李世民沒有必要給自己留下這么大的隱患。何況,就算沒有舊部,李世民也不敢讓侄子們活在世上,他們之間有著無法化解的殺父之仇。小王爺們說一句不會報仇,李世民敢信嗎?不敢。 但如果換成侄女,就完全沒有這種煩惱。首先,李建成、李元吉的舊部不可能認女子為主;其次,封建時代的人,對女子有著天然的輕視,不相信她們能做出什么大事。 另一方面,貴族女子在古代有著一項重要職能,為家族聯(lián)姻。世家大族和小門小戶不同,從來不嫌女兒多,嫁出去一個,就能為家族籠絡一個盟友,非常的劃算。 皇家也是如此,李世民將侄女們當作籌碼,嫁入各大家族,借著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他也不怕侄女反水,她們要想在夫家過得好,還得依靠他這個叔父(伯父),怎么敢和他作對? 因為以上這些原因,李世民用不著殺兄長和兄弟的女兒,反而好吃好喝的養(yǎng)大,好讓她們?yōu)樽约贺暙I僅有的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