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新解 “雍也篇第六”第21、22、23、24章 第21章 引錄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詞句釋: 1、中人:天賦平平,中等人才; 2、上:指高深之學; 譯 孔子說:“天賦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天賦在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們談論高深的學問?!?/span> 新解 1、不知中等以上和以下的天賦如何區(qū)分?把兩個六歲的小孩、兩個沒有受過教育的成人、兩個同是大學畢業(yè)的人,交給孔子,不知他能否判斷他們天賦如何? 2、和中等以上的談論高深學問,和中等以下的人談論高深學問,孔子或者都做過,或者都沒有做;從孔子的這句話看,他什么都沒有做過。 3、真不知孔子的“有教無類”該如何理解。 第22章 引錄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span> 詞句釋 1、知:同智; 2、務:從事,致力于; 譯 樊遲問怎么才算聰明,孔子說:“對人民盡心專一,合乎道義,對鬼神恭敬而遠離它,這樣就可以稱得上聰明了。”又問怎樣才能叫仁德??鬃诱f:“仁德的人先付出而后收獲,可以稱得上仁德?!?/span> 新解 1、孔子一再要人敬鬼神,這里又說遠離鬼神,不知道孔子恭敬的鬼神什么樣,孔子一定是見過的,不然,他怎么說要遠離它們。 2、孔子好像說錯了,對人民盡心專一,不僅不能聰明,相反,會成為呆子。至于敬鬼神就變聰明了,這幾乎是鬼話。 3、原來,先付出后收獲,就是仁德了。世上的事哪一樣不是這樣啊。 第23章 引錄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喜歡動,仁德的人喜歡靜;明智的人樂觀,仁德的人長壽?!?/span> 新解 1、現(xiàn)代人全都喜歡山喜歡水,如果孔子活著,一定會說現(xiàn)代人又明智又仁德。 2、原來喜歡動和靜與是否明智是否仁德有關系。血型論真是豈有此理。 3、明智和仁德有如此好處,怪不得要提倡,怪不得人人都想仁德。 第24章 引錄 子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span> 譯 孔子說:“齊國的政治一有改革,就趕上魯國了;魯國的政治一改革,就合乎正統(tǒng)了。” 新解 1、什么樣的政治改革?改革就這么好嗎? 2、孔子說這話,是在和自己的“克己復禮”唱反調(diào)嗎? 3、齊國的政治一改革,趕上的是改革前的魯國,還是改革后的魯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