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過敏,大家都不會陌生,比如生活中,皮膚突然出現(xiàn)皮疹以及瘙癢,我們都會說,可能過敏了。其實,過敏是西醫(yī)的說法,中醫(yī)不講過敏這個詞,只叫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簡單來說,就是身體的正氣不足了,抵御外邪的力量弱了,就很容易被“六淫”所侵襲,尤其是風邪。所以中醫(yī)講究,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就是這個道理! 常見的過敏性疾病有哪些? 濕疹、蕁麻疹、接觸性皮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紫外線過敏、化妝品過敏、環(huán)境過敏等。 很多時候,出現(xiàn)過敏現(xiàn)象,還是源于個體的過敏體質(zhì)。那么,針對過敏性疾病和過敏體質(zhì),我們該如何應(yīng)對呢? 西醫(yī)主要是采用抗過敏(組胺類)藥物,如撲爾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奧洛他定等,加上一些外用的止癢的激素藥膏。然而,這些只能暫時緩解癥狀,不能有效治療或者解決過敏的現(xiàn)象! 中藥在解決過敏的問題上有很多優(yōu)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有名的經(jīng)典方——過敏煎。 過敏煎出自《名老中醫(yī)之路》祝諶予老先生之驗方,是他根據(jù)藥理研究成果配制的經(jīng)驗方之一,具有很強的抗過敏作用。 祝老用一輩子的心血與實踐證明了這個方子很有效。 過敏煎組成:防風、銀柴胡、烏梅、五味子各10克,甘草5g。 方用銀柴胡甘寒益陰,清熱涼血;防風辛溫解表散風勝濕;烏梅酸澀收斂,化陰生津;五味子酸甘而溫,益氣斂肺,補腎養(yǎng)陰。本方藥味似乎平淡,但立方確有巧思,四藥配合,有收有散,有補有泄,有升有降;一方面能滋陰,一方面能固澀,一方面又能祛風除邪,可謂陰陽平調(diào),妙不可言。 為什么呢?因為人體本身就是一呼一吸,一陰一陽,一升一降,一出一入。單發(fā)表不通里,病邪難去,單用涼藥瀉,不用溫藥服,病邪去后又容易再回來。 這個方子適用于過敏性因素引起的濕疹、蕁麻疹、鼻炎、咳嗽、哮喘等緩解期,不可用于邪氣方盛時。 過敏有一個很重要的癥狀就是癢,癢的位置飄忽不定;中醫(yī)仿照自然界的現(xiàn)象認為它像風,是受了風的表現(xiàn),皮膚過敏的人往往被風一吹就容易加重。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shù)變,《醫(yī)宗金鑒》提出:“癢屬風”。 所以這個方子第一位重要的藥就是防風。防風是一種很神奇的中藥材,與別的植物不同,風吹不動它,能在風中靜止不動,所以古人用它來治風。 防風辛溫,最重要的一個特性是驅(qū)風。所謂防風就是防止刮風,息風之意。一個是防止外界風邪的入侵。 再一個所有風從外面進到體內(nèi),它都能把它趕出去。 防風是一個補正氣、守正氣的藥,是一種具有很好流通之性的補藥。半滋潤,半流通,以守護為主。 過敏性疾病的特點是發(fā)作比較快,這是因為免疫系統(tǒng)已經(jīng)有了外來物體的記憶,中醫(yī)則認為邪氣在體內(nèi)是有內(nèi)應(yīng)的,這樣內(nèi)外勾結(jié)所以癥狀很快就起來了,具體來說,可能體內(nèi)平時就存在熱邪或濕邪,這時候就用到了銀柴胡。 《本草經(jīng)疏》記載銀柴胡:“治勞熱骨蒸”,可見它能清潛伏之熱。讓你的血安靜下來,有一點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意味。 它可以讓血熱陰虛火旺的涼下來,血熱者心不平氣不和,就會煩躁抓癢,好比鍋里的水一直沸騰,弄得鍋蓋一直響一樣。 五味子多甘味能補虛緩急;多酸味能斂肺澀腸;多苦味能降泄燥濕;多咸味能軟堅散結(jié);多辛味能發(fā)表行散。五味子五味俱全,但以酸味為主,有一股收斂的力量。 烏梅以酸味入藥,酸柔、酸收、酸斂,是收斂之氣。 它的氣比較淡,味比較足,但里面藏的生氣還是很明顯的。 木燥則起火。你看燒山火一般都是天干物燥的時候起火,沒有看到上天滋潤下雨的時候,突然間森林大火的,都很少。 而酸入肝,可以加強肝的收斂之性,讓肝平靜下來。防止肝風內(nèi)動,又借火勢,人就更容易急躁。 甘草入脾土,植物或者樹被風吹得要倒了,趕緊干一件事情,什么事呢,培土,周圍土一堅固,它就不動了。 培土就是保護中焦脾胃,一旦培土補土以后呢,什么吹一陣風就咳嗽,受一下涼就哮喘,統(tǒng)統(tǒng)不見了。 隨證加減:如過敏蕁麻疹歸屬于寒癥者,加桂枝、麻黃、升麻、荊芥;風寒風熱者加黃菊花、蟬衣、金銀花、香薄荷;血熱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毒內(nèi)熱加連翹、金銀花、甘草、蒲公英花、紫花地丁、板藍根沖劑。過敏性哮喘,常加萊子、白介子、蘇子、葶藶子、甜杏仁。過敏性紫癜,常加藕節(jié)炭、血余炭、荊芥炭、茜草根、旱蓮草、仙鶴草。過敏性鼻炎,常加白芍、菖蒲、梔子、黃菊花、細辛、生地、蒼耳子、茯苓。強冷空氣過敏癥,加桂枝、赤芍、姜片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