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天學習韓冰先生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經驗。 月經調節(jié)機理失常,以致發(fā)生一系列癥狀如多毛、肥胖、月經稀發(fā)、閉經,伴雙側卵巢多囊性增大等,稱為多囊卵巢綜合征,是一種多起因、臨床表現(xiàn)為多態(tài)性的綜合征。 對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論述散見于古典醫(yī)籍之“經閉”、“不孕”、“崩漏”、“癥瘕”等篇章中。 《素問·陰陽別論》曰:“二陽之病發(fā)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論述了閉經的病因病機。 《素問·骨空論》指出:“女子不孕……督脈生病,治督脈”,督脈主一身之陽,陽虛不能溫煦子宮,子宮虛冷,不能攝精成孕,說明了腎陽虛是導致不孕的原因之一。 《素問·陰陽別論》曰:“陰虛陽搏謂之崩”,陰脈不足,陽脈盛搏,則為崩而血流下,說明陰虛內熱、脾虛有熱是導致崩漏的主要因素之一。 《素問·骨空論》曰:“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瘕聚。” 《諸病源候論》曰:“癥瘕之病,由飲食不節(jié),寒溫不調,氣血勞傷,臟腑虛弱,受于風冷,令人腹內與血相結所生?!?/span>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與中醫(yī)的閉經、不孕、崩漏、癥瘕某些證型有相似之處,可參考辨證。 多囊卵巢綜合征多因肝脾腎虛,痰濕瘀阻滯胞宮所致。 脾腎陽虛,運化溫化水濕失職,水濕停聚而成痰,痰濕阻滯胞宮沖任,則經血當下不下;肝腎陰虛,陰虛內熱,或肝郁化火,煎熬津液,煉液成痰;或肝郁氣滯,氣滯血瘀,痰瘀互結胞宮沖任,均可導致本病。 中醫(yī)治療當以調達氣機、活血化瘀、祛濕化痰、滋補腎陰為常用之法。 辨治重點在于氣、痰、瘀、腎,由于多囊卵巢綜合征癥情復雜,治療時往往理氣、袪痰、化瘀、補腎四法兼而用之。 一、疏肝理氣法 單用恐化燥傷陰,故寓疏肝于補腎之中。常取藥對如柴胡配菟絲子,橘核配鹿角霜,香附配補骨脂等。 調肝之法,諸如養(yǎng)血柔肝常用當歸、白芍,強金制木用桑葉,酸瀉肝木用烏梅、木瓜等等,隨證治之。 二、祛痰利濕法 多囊卵巢綜合征多形體肥胖,肥胖之人多陽虛、多痰濕,陽虛重點是脾陽虛,脾失健運,水濕內停,則生痰聚濕,故治療重點健脾祛痰利濕。 常用薏苡仁、蒼術、茯苓、浙貝母、皂角刺、車前子等。 三、活血化瘀法 氣郁日久可成瘀,痰積日久可成瘀,濕蘊日久可成瘀,任何邪氣積久均可成瘀,故活血化瘀法貫穿始終。 常用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等。 四、補腎調沖法 腎虛及氣、痰、瘀均可致沖任失調,沖任失調則月事不以時下,故月經稀發(fā)、閉經。因經水出諸腎,故虛者治療以補腎為主,實者要兼以補腎,虛實均要調理沖任。 常用補骨脂、菟絲子、山茱萸、淫羊藿、鹿角霜等補腎,用當歸、川芎、紫石英等調理沖任。 病案一 李某,女,31歲,已婚,干部。初診時間:2003年4月7日。 主訴:月經量少3年。 現(xiàn)病史:患者于3年前孕7周行人工流產術,術后月經周期經期發(fā)生異常,5天/1~3月,量少,色暗,有少量血塊,無腹痛,經前乳房脹痛,體重明顯增加。曾自行服用桂枝茯苓丸等中成藥調經,效不佳,近3年未避孕未再懷孕。 現(xiàn)形體偏胖,失眠,腰膝酸軟,畏寒肢冷,易疲勞,二便正常,舌質紫暗,苔白膩,脈沉。 經孕史:13歲初潮,既往月經規(guī)律,5~7/25~32天。 末次月經2003年2月18日。結婚6年,G1P0,2000年曾行人流一次,近3年未再懷孕。 婦科檢查:外陰已婚未產型,宮頸輕度糜爛,宮體前位,大小、質地、活動正常,可觸及增大的雙側卵巢。 B超:子宮6.4cmx4.2cmx3.3cm大小,內膜厚1.0cm,雙側卵巢增大,卵泡數增多,直徑達0.7cm以上的有10-12個。 實驗室檢查:性激素檢測LH/FSH>2。 辨證與治法: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繼發(fā)不孕,證屬腎虛血瘀型,治以溫腎助陽,活血利濕。 處方:菟絲子30g,覆盆子15g,女貞子15g,補骨脂10g,淫羊藿10g,黃精30g,鹿角霜15g,丹參30g,雞血藤30g,桂枝10g,紫石英30g。14劑。水煎服。 二診:2003年4月21日。? 服藥后腰酸、肢冷等癥狀有所改善,月經于4月16日來潮,量較前增加,3天凈。 處方:菟絲子30g,淫羊藿10g,當歸10g,熟地黃20g,白芍10g,薏苡仁30g,車前子10g(包煎),山楂30g,郁金10g,丹參30g,紫石英30g,牛膝10g 三診:2003年5月31日。 服上方30余劑,月經于5月28日來潮,量少,余無不適。此后予補腎調沖I號、II號按月經周期不同時期調治1年余,患者懷孕。 按語: 本病例主要由B超及性激素檢測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從中醫(yī)學角度辨其脈證,證屬腎虛血瘀。 經水出諸腎,腎虛則月經錯后,量少;腎陽虛失于溫煦,則肢冷、腰酸;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則易于疲勞;水濕不運,則形體漸胖。 治療上根據月經周期不同,月經前半期以補腎助陽為主,促進卵泡正常生長,月經后期以養(yǎng)血活血為主,兼以補腎理氣。病情穩(wěn)定后以成方補腎調沖I、II號長期調治。 鹿角霜、菟絲子、補骨脂、淫羊藿溫補腎陽,其中補骨脂為平補腎陰腎陽之佳品;女貞子、黃精、覆盆子補益腎精;桂枝溫通經脈使經血流暢;丹參、雞血藤活血調經;紫石英入手少陰、足厥陰經血分,暖子宮。 全方共奏補腎活血之功。二診時為經間期,減少補腎藥,加入養(yǎng)血活血、健脾利水之品以化水濕。 病案二 趙某,17歲,未婚,學生。初診時間:2005年9月10日。 主訴:月經錯后,2月余未潮。? 現(xiàn)病史:患者平素月經后錯,量少,現(xiàn)月經2月余未自覺乳房脹,夜間手足發(fā)熱,大便燥結,面部痤瘡嚴素嗜食辛辣,舌紅少苔,脈細數。 經孕史:13歲月經初潮,既往月經不規(guī),3-4/40~55量少,色深紅,有血塊,偶有痛經。末次月經2005年7月7日。 婦科檢查:肛查未捫及異常。 B超:子宮大小正常,右卵巢增大,左附件未滿意探及。 實驗室檢查:LH/FSH>2,E2低于正常值。 、 辨證與治法: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證屬陰虛內熱,痰瘀互結,治以滋陰清熱,活血化痰。 處方:牡丹皮10g,梔子10g,柴胡10g,土茯苓30g,薏苡仁30g,浙貝母10g,蓮子心6g,桃仁10g,紅花10g,益母草30g,雞血藤30g,大黃10g(后下),龜板12g,牛膝10g,生山楂30g,黃柏10g,甘草6g。7劑。水煎服。 二診:2005年9月17日。 月經未來潮,手足發(fā)熱癥狀減輕??崭寡?.5mmol/L。葡萄糖耐量試驗示胰島素抵抗。 處方:菟絲子30g,當歸10g,丹參30g,桃仁10g,紅花10g,益母草30g,龜板15g,黃柏10g,薏苡仁30g,浙貝母15g,月季花10g,蛇床子15g,牛膝10g。21劑。水煎服。 三診:2005年10月8日。 月經于9月29日來潮,量較前增多,色紅,血塊少,經期乳房脹明顯減輕。 繼以上方加減調經半年余,月經變?yōu)?~5/30~35天,痤瘡明顯減輕。 按語: 青春期生殖軸功能不完善,下丘腦、垂體與卵巢間未建立周期性的反饋,常為無排卵性月經。 本例為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根據脈證,辨為陰虛內熱。 患者素體陰虛,加之嗜食辛辣,導致陰虛內熱,煉液成痰,阻滯胞中,故月經后期;煎熬血液,漸成瘀血,瘀阻于內,血行不暢,故月經量少,有血塊;陰虛內熱,則易生痙瘡;手足心熱及舌象、脈象均為陰虛內熱之征。 對于青春期月經不調的患者,用藥時需注意補腎藥的用量應少。本例治療以滋陰清熱,活血調經為主。 牡丹皮、梔子、柴胡、土茯苓、龜板、黃柏滋陰清熱;蓮子心清心火,滋陰血;薏苡仁、浙貝母健脾化痰;桃紅、益母草、雞血藤、牛膝活血調經;生山楂祛瘀化痰;甘草調和諸藥。 二診經葡萄糖耐量試驗提示存在胰島素抵抗,因此在上方基礎上稍作加減。三診患者月經已經來潮,量增多,繼以一診方藥為基礎隨證加減調治。 病案三 展某,27歲,未婚,工人。初診時間:2005年7月30日。 主訴:經期延長半年余。 現(xiàn)病史:患者素月經后錯,近2年體重逐漸增加,半年前開始,經期延長至10-18天,點滴而出,淋瀝不凈?,F(xiàn)體形肥胖,常感腰痛,頭暈,白帶少,平素自覺乏力,困倦,舌淡胖,脈沉無力。 經孕史:14歲月經初潮,既往月經6-7/45-60天。末次月經2005年7月230,淋瀝未凈,無腹痛。前次月經2005年5月3日,18日凈,量少。G0P0。 婦科檢查:子宮及雙卵巢未捫及異常。 B超:雙卵巢增大,疑為多囊卵巢綜合征。 實驗室檢查:LH/FSH>2,E2、P水平低下。 辨證與治法: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經期延長,證屬腎虛血少,痰濕內盛型,治以補腎養(yǎng)血,活血利濕。 處方:菟絲子30g,覆盆子15g,補骨脂10g,當歸10g,白芍10g,鹿角霜15g,桂枝10g,丹參30g,薏苡仁30g,車前子10g(包煎)。21劑。水煎服。 二診:2005年8月20日。 服藥第三日月經干凈,自覺頭暈、腰痛癥狀有所減輕。8月15日陰道少量出血,當天即止。 處方:柴胡10g,桑葉15g,木瓜10g,薏苡仁30g,浙貝母10g,烏梅30g,生山楂30g,雞內金10g,劉寄奴15g,菟絲子30g,益母草30g,牛膝10g,鹿角霜15g。21劑。水煎服。 三診:2005年9月10日。 月經未來潮,白帶較前增多。 處方:菟絲子30g,淫羊藿10g,當歸10g,赤芍10g,薏苡仁30g,車前子10g(包煎),黃柏10g,生山楂30g,郁金10g,桑葉15g,丹參30g,紫石英30g,牛膝10g。14劑。水煎服。 四診:2005年9月24日。 月經于9月20日來潮,量較前增加,色紅,少量血塊,無腹痛。 處方:當歸10g,川芎10g,赤芍10g,熟地黃20g,桃仁10g,紅花10g,益母草30g,月季花10g,桂枝10g,穿山甲10g,干姜6g,橘核20g,牛膝10g。4劑。水煎服。? 五診:2005年9月28日。 患者月經7日凈,無明顯不適。 處方:菟絲子30g,覆盆子15g,熟地黃20g,山茱萸15g,山藥10g,補骨脂10g,巴戟天10g,黃精30g,丹參30g,雞血藤30g,鹿角霜15g,牛膝10g。7劑。水煎服。 此后患者來診依據經期不同時期,以補腎養(yǎng)血,活血利濕為主,隨證加減,月經期量趨于正常。 按語: 本例患者表現(xiàn)為經期延長和月經過少,綜合脈證,辨為腎虛血少,痰濕內盛。 經水出諸腎,腎虛則月經量少,白帶少,腰痛;腎氣虛失于固攝,則經血淋瀝10日以上仍不凈;痰飲水濕不能正常布化,停聚體內,則形體漸胖;水濕不布,清陽不升,則頭暈,乏力,困倦。 一診患者值經期,月經淋瀝8天仍未凈,故治療以補腎養(yǎng)血為主,兼以行氣化濕。 二診月經已凈,為經間期,治療以活血利濕為主,兼以補腎調經。 柴胡疏肝理氣,氣行則血行,水濕津液亦得以布化;桑葉強金制木;烏梅酸瀉肝木;薏苡仁健脾化濕;浙貝母化痰;山楂、雞內金健脾開胃;劉寄奴活血通經;菟絲子、鹿角霜補腎;益母草活血調經,利水消腫;牛膝活血調經,補益肝腎。 三診為月經將至之時,治以補腎養(yǎng)血活血,使沖任充盛而經水自來。四診時患者經量較前好轉,病情趨于穩(wěn)定,故予上方,養(yǎng)血活血調經。五診治以補腎活血為主,經后服用。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yī)囑!本文選摘自《中國現(xiàn)代百名中醫(yī)臨床家叢書——韓冰》,衛(wèi)愛武等整理,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出版,2007.7。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
|
來自: 光年中醫(yī)骨傷科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