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游學(xué)對于人生成長的意義, 弟弟蘇轍有一番親身的感受。 他說:游學(xué)是 “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 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 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杰。 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 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 而后知天下之富麗。 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 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游, 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可見三蘇的萬里之行, 每到一地都不忘瞻仰追思古代賢達。 對于他們的宦海人生與文學(xué)人生, 提供了豐富的閱歷和精神營養(yǎng)。 一方面讓孩子們按照科舉要求, 愛學(xué)習(xí),更加懂生活。 眾所周知,蘇軾除了美食、美酒和美女, 他人生最大的愛好,還有洗澡搓背大保健。 古代條件有限,沐浴次數(shù)很少, 洗澡被當(dāng)做一件大事來對待。 清代的公務(wù)員,每月有 3 天的“洗澡假(浣日)”, 10 天洗一回澡,這已經(jīng)算洗得頻繁的了。 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享樂主義者, 蘇軾當(dāng)然也喜歡洗澡。 在他忙著被四處貶官的年月里, 各州百姓和各地寺廟里的和尚因為喜歡蘇軾, 經(jīng)常以沐浴來招待他。 污垢搓一搓,油膩洗一洗,秀發(fā)盤一盤…… 水里一泡,魂魄出竅。 趁著洗澡的當(dāng)兒,香噴噴的東坡居士泡出一曲《如夢令》, 不忘提醒搓背的要溫柔一點兒: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 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 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蘇軾愛吃,同樣天下聞名。 不但愛吃,還會品、會做。 據(jù)說中國菜的歷史里, 有 66 道菜受了蘇東坡的影響。 最常見的有:蘇軾給自己 寫過一篇《老饕賦》,大意是: “世界上最頂級的一頓飯, 就要用最好的廚子、最新鮮的水、 最潔凈的餐具和燒得恰到好處的柴火。 ……吃肉,只選小豬頸后部那一小塊; 而螃蟹呢,只選秋風(fēng)起、 霜凍前最肥美的螃蟹的兩只大螯。 把櫻桃放在鍋中煮爛煎成蜜; 用杏仁漿蒸成精美的糕點。 蛤蜊要半熟時就著酒吃; 蟹則要和著酒糟蒸,稍微生些吃。 天下這些精美的食品, 都是我這個老吃貨所喜歡的。 這還不算完,還要有美女伴舞, 還要有樂隊奏樂,還要有頂級葡萄酒助興, 吃飽喝足睜開眼,真是個美好的世界啊!” 沒有什么能夠阻擋,蘇軾對吃的向往。 天塌了,也要把飯吃好。 被貶在惠州時,還遭遇了吃貨生涯里 前所未有強勁的對手:荔枝。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惠州一絕》 這首著名的荔枝詩可害慘了蘇軾。 蘇軾初到嶺南,不通粵語, 把別人好心的提醒“一啖荔枝三把火”, 聽成了對吃貨的挑戰(zhàn)“日啖荔枝三百顆”。 嶺南本來就濕熱,這家伙吃東西還往死里塞, 再加上吃肉喝酒,結(jié)果蘇軾的痔瘡犯了, 可不想忌口怎么辦? 他想起道家典籍上的記載, 用胡麻飯、茯苓、蜂蜜制作出一種“東坡茯苓餅”, 據(jù)他自己說,既有治痔之功,兼有修仙之效。 “如此服食已多日,氣力不衰,而痔漸退”。 對了,蘇軾除了是一個文學(xué)家, 還是半個醫(yī)生。 熱愛中醫(yī)的他,是名副其實的養(yǎng)生達人。 哪怕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海南, 也能找到生蠔來吃。 還不忘特地寫書信叮囑他兒子說: “海南的生蠔太好吃了! 千萬不要告訴那些朝廷里那幫人跑海南來跟我搶, 他們要過來那我就沒得吃了?!?/span> 如此樂天派的爸爸,怎能不讓人歡喜贊嘆! 法國《世界報》評出全球12位千年英雄, 蘇軾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 入選理由是:他有一個自由的靈魂。 尤其是和他相愛相殺的佛印法師。 蘇軾一生修佛,生平卻最愛懟和尚, 蘇軾一邊吃肉一邊誦經(jīng)。 和尚:你這樣不行! 蘇軾:我漱漱口再誦。 和尚:漱漱口也不行。 于是蘇軾在《東坡志林》里吐槽: 僧謂酒為“般若湯”,謂魚為“水梭花”, 雞為“鉆籬菜”, 竟無所益,但自欺而已,世常笑之。 人有為不義而文之以美名者,與此何異哉! 連臺灣詩人余光中也被圈粉,說: “旅行,我不想跟李白, 因為他不負責(zé)任,沒有現(xiàn)實感; 我也不想跟杜甫,因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嚴(yán)肅; 而蘇東坡就很好,他很有趣, 我們可以做很好的朋友?!?/span> 回想蘇軾官運起伏的一生, 蘇家,歷來是一個注重德行的家庭。 蘇洵及其夫人程氏十分注重 對軾、轍兄弟二人的人格教育,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嚴(yán)格要求孩子們養(yǎng)成善良天性。 蘇門雖為眉山三富之一,但為富卻仁。 從蘇軾祖父蘇序開始, 常常于豐年儲粟,荒年濟鄰。 所以四方鄉(xiāng)鄰,無論貴賤,都樂于與他交往。 到了父親蘇洵一輩, 雖沒有家訓(xùn)專文,但在《蘇氏族譜亭記》中, 列舉“六行者”以為家訓(xùn)警誡族人。 列出“骨肉恩薄”、“孝悌行缺”、“禮義節(jié)廢”、 “嫡庶別混”、“篤于聲色”、“瀆財無厭”等 六件惡行以警示約束族人。 還在《蘇氏族譜亭記》中說: 少而孤則老者字之,貧而無歸則富者收之。 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誚讓也。 意思是: 如果有年紀(jì)幼小的孤兒, 那就由族中成年人來撫育; 如果有貧窮而無家可歸的人, 那就由族中富有的人來收養(yǎng)。 要是有不這樣做的人, 那么全體族人都要來譴責(zé)他。 在《族譜后錄下篇》中,蘇洵又說: 事父母極于孝,與兄弟篤于愛, 與朋友篤于信……薄于為己而厚于為人。 意思是: 侍奉父母要盡到最好的孝心, 兄弟之間要互助關(guān)愛,與朋友相處要坦誠守信…… 對自己要嚴(yán)格要求,而對別人要寬宏大量。 蘇軾繼承了祖父和父親的家族德行, 在《六事廉為本賦》中言: “功廢于貪,行成于廉?!?/span> 功業(yè)毀廢于貪婪,德行養(yǎng)成于廉潔。 在《前赤壁賦》中說: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br> 倘若本不是我應(yīng)當(dāng)擁有的東西, 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去求取。 蘇家三父子共有的 仁政治國的思想和慷慨好義的品德, 不能不說是其家門修行的結(jié)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