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26歲,頭痛發(fā)作一周。 發(fā)病時先出現(xiàn)左側(cè)太陽穴疼痛,后轉(zhuǎn)到后枕部疼痛不適,頭痛在休息不好時會加重。無明顯怕風怕冷,出汗多。胃口、大小便正常。 脈診:寸浮軟,沉按緊,關尺弦緊有力。 舌診:舌苔松白,舌質(zhì)微紅。 脈象圖如下: 根據(jù)患者癥狀特和脈象特點,我選擇聰明益氣湯加九味羌活飲。處方如下: 黃芪30 黨參15 柴胡10 升麻10 黃柏10 白芍15 炙甘草10 蔓荊子15 羌活8 防風10 細辛3 白芷10 川芎15 生地15 黃芩10 蒼術10 5付 患者服藥后復診,頭痛好了。但平時人出汗多、容易累、睡眠差、肩膀常酸易痛。要求繼續(xù)調(diào)理。 診脈雙寸關濡軟無力,尺脈沉弦。予補中益氣湯加真武湯調(diào)理。 這個患者,從初診脈象來看,脈顯得緊,那為什么不判斷為風寒,為什么處方不用益氣聰明湯加葛根湯呢? 因為患者寸脈浮取軟無力,這是表虛的證據(jù)。并且患者有汗出,無怕風怕冷。這就排除了太陽風寒證。最后從舌象來看,舌苔松白,這是平素表虛,濕氣停留的表現(xiàn)。根據(jù)這些分析,那么推斷脈象的弦緊有力,是因為濕氣痹阻,水氣內(nèi)郁不能宣發(fā)導致的。 最終患者頭痛癥狀痊愈后的脈象和癥狀,也證明了患者素有虛勞表虛,下焦胃腸素有水飲。表虛虛勞者,往往汗多,汗多在遇到冷風或者水濕的情況下,汗液排泄驟然收到干擾,表陽頓時消耗過多,常常造成濕濁和水氣同時停留為患。 《傷寒論雜病論》本也有論及太陽表濕證,如麻黃加術湯,麻杏苡甘湯等。但是后人把這部分內(nèi)容編輯到了《金匱要略》之中。這就破壞了《傷寒論》六經(jīng)辯證的完整性。對后人學習《傷寒論》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并且,濕氣痹阻證,用藥還是以芳香化濁效果更佳。所以在選方上,選擇了聰明益氣湯加九味羌活飲,而不是加葛根湯或者加麻黃加術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