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簡單的電影,它僅獻給那些還愿意相信童話的人。 《圓夢巨人》這部電影未上映時,就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因為他的導演是斯皮爾伯格,這個唯一一個能在世界影史上,九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七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人。 斯皮爾伯格被稱為“電影織夢者”,一點也不為過。他的《辛德勒名單》、《拯救大兵瑞恩》、《E.T外星人》《侏羅紀公園》等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今年已經70歲斯皮爾伯格,帶著他的童話夢和觀眾見面時,反響卻并不美好。 《圓夢巨人》七月在北美上映時,表現平平,口碑兩極分化,IMDb評分也只有6.7。國內上映一周累計票房1.2億人民幣,豆瓣評分目前也只有6.8分。這個成績對于許多導演來講,也許還不錯,但是對于老斯來說,卻只能算是合格。 要知道老斯的《辛德勒名單》可是創(chuàng)下豆瓣9.4高分成績的,去年僅擔任監(jiān)制的《侏羅紀世界》內陸票房都突破了14億,曾經的《大白鯊》更是以900萬美元的成本贏得了全球4.7億美元的票房,更何況今年的《圓夢巨人》制作成本高達1.4億美元(合計約9.42億人民幣)這樣的成績,只能說差強人意。 難道老斯今年的《圓夢巨人》真的有那么差嗎?不少評論認為“劇情幼稚,只適合小朋友們觀看”,不少評論家認為斯皮爾伯格老了,他已經江郎才盡走下了神壇。 但如果就像影片一開始那樣,以一個小姑娘蘇菲的眼光看世界,也許世界就是這樣單純而美好的,而且總有那么一剎那,仿佛穿越時空一般與童年的自己重逢。 在那里,我們也曾經像巨人一樣,能聽見螞蟻的聲音,能聽見內心深處最微小的動靜。又或者,我們自以為自己能聽到,并且深信不疑。 我們也曾經擁有過那些色彩斑斕的夢,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慢慢成熟,夢慢慢的消逝不見,在忙忙碌碌中,在四處碰壁后,我們學會了放棄夢想,向現實低頭。所以,并非童話太幼稚,而是我們太成熟。 《圓夢巨人》講了兩個孤獨靈魂的故事,一個是失去父母的孤兒,一個是不被同類所接收的巨人。兩個孤獨的靈魂注定相遇,他們一起冒險,一起織夢,有過誤會,但最終成為朋友,相互慰藉。雖然他們無法永遠陪伴彼此,但好在,巨人因為蘇菲重拾勇氣和信心,蘇菲也因為巨人內心不再孤獨,他們都給予了對方一份無與倫比的奇妙經歷。 有人說,巨人就象征著大人的世界,有爭斗有傷害,但內心需要永遠保持著一份童真,又或者是一份也許在外人看來非常蠢的執(zhí)著。而女孩就像人心中最純凈的那個部分,可能有些任性,又有些淘氣,但卻是最單純最美好的象征。 影片最后的話,讓人莫名感動。巨人對蘇菲說,“總有一天你會長大,結婚,擁有自己的小小人豆子,你有擁有許多成功和歡樂的時刻,但那都不應該是在這兒,你會度過很長很好的一生。” 像是知己的祝福,更像是父親對女兒的囑托。而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故事,恰恰是原作者羅爾德·達爾獻給自己因麻疹腦炎,于7歲去世的小女兒的,這些話爸爸永遠無法在生活中再對女兒說出,只好寄情于這個故事,講給在天堂的女兒。而今年也恰好是作者羅爾德·達爾誕辰一百周年。 看慣了情節(jié)緊張刺激的大片,甚至習慣了蒂姆·伯頓那種哥特式暗黑系童話故事,我們有時甚至忘了真正單純美好童話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如今70歲的斯皮爾伯格去掉復雜的敘事手法和電影技巧,回歸初心,試圖按照作者的原意,講述一個簡單的睡前故事時,我們卻覺得失望了。 簡單,有時也有著動人心脾的能量。 就像電影中,蘇菲思念巨人時會微笑,因為她知道,巨人也在思念她。 就像在生活中,我想起我愛的人會微笑,因為我知道,他也在同樣愛著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