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三國時代到底鬧哪樣?曹操的墓撲朔迷離,關(guān)羽埋骨兩處,劉備疑似有三處墓地……關(guān)羽的鐵哥們張遼,身后也是迷霧重重,許昌、鄴城、合肥、揚州都有張遼埋骨的痕跡,他到底歸葬何處?本文尋墓之旅,再品三國文化。 長葛是隸屬現(xiàn)在河南許昌市的縣級市,又名葛天,葛天也名長社。公元222年,張文遠病逝,被葬于其長期屯軍之地長社,在長葛市董村鎮(zhèn)張灣村西南部,雙洎河?xùn)|岸的河堤上,是一座高約六米占地面積為近七百平方米的圓形墓冢,現(xiàn)當(dāng)?shù)厝朔Q為:“大冢子”。該墓長滿蔥郁的樹木高草,不知名的鳥兒,百代千秋從灌木蒿草中留家停歇,一聲一泣的鳴叫著飛向遙遠的地方。 《三國演義》稱,孫權(quán)赤壁敗曹,張遼據(jù)合肥下戰(zhàn)書,雙軍陣中,那李典箭殺宋謙,孫權(quán)羞怒,太史慈獻計,愿推舉手下勇士戈定,混入合肥城中,舉火為號,刺殺張遼,以報宋謙之仇。 此夜,張遼得勝回城,犒勞三軍,傳令不許解甲宿夜,左右皆問,今日全勝,吳兵遠遁,將軍何以如此。張遼說:“非也,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況且,吳兵度我無備,乘虛攻擊,何以應(yīng)對?今夜防備,當(dāng)比他也更為謹慎。”果然如是,夜半后寨火起,反聲如風(fēng),報者如麻。張遼大怒:“怎么會有一城皆反的,勢必是造反之人喧嘩,驚擾軍心,亂我軍之定,如亂者先斬。”不多久,李典將軍擒獲戈定。 而據(jù)現(xiàn)有考證的歷史,羅貫中老師把張文遠弄到合肥了,此事實則發(fā)生在長葛。是年將軍據(jù)守長社,當(dāng)時天下大亂,賊心無寸,值此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荊州尚未安定,曹公令于禁、李典、張遼分守三個地方,張遼分守的正是長社。所帶新軍,預(yù)備發(fā)兵之際-----臨近出發(fā),軍中有謀反者,半夜驚起,放火亂人,整軍盡擾。張遼則對左右說:“勿動,并非一營盡反,欲以動亂人耳?!蹦颂柫钊?,其不反者安然。自己則親帥數(shù)十人,中陳而立。有頃,定,既有人提首謀者人頭進帳,也并非將軍李典,李典是后話。 現(xiàn)代網(wǎng)絡(luò)游戲說“神勇”張遼,卻不知張文遠大將之風(fēng),何以匹夫之勇。此計變平叛,后來毛宗崗評曰:“聞變而不亂,是其定也”。又是號稱張文遠治心,正如《孫子兵法,軍爭篇》:“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贝髮⒅?,平定叛亂,神武。 此前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袁紹之子袁譚敗亡,張文遠安撫海濱一帶,征破遼東軍閥公孫度所置營州刺史柳毅。又與長廣太守何夔合兵,平定矣平賊從錢等人。曹公上表漢獻帝稱張遼、于禁、樂進說:“武力強大,計謀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潔,每次征戰(zhàn),身先士卒,勇猛頑強,無堅不摧;親自擂動戰(zhàn)鼓,忘了疲倦。他們單獨領(lǐng)兵征討,統(tǒng)率全軍,撫慰將士,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臨敵決策,沒有失誤。論功記職,應(yīng)該給予顯要榮寵?!蹦且荒?,曹公從鄴城迎出,“引共戴”,封其為“蕩寇將軍”。 但是,時過境遷,1990年,許昌考古學(xué)者勘探長葛張灣村此墓,發(fā)掘確實為漢墓,整座墳塋保存完好,出土陶器、瓦器、石器及大量箭簇,瓦器典型曹魏風(fēng)格,卻沒有發(fā)現(xiàn)佩劍長戟。《三國志》明確提及張遼最常使用的兵器,是一桿月牙長戟,難道張文遠逐寇沙場幾十年,為何無鎮(zhèn)墓之寶?只能推測,此為文遠將軍的下屬將士或近人,紀念封墓,留守墓望,世道而此河一畔,感恩戴德近兩千年。 平時了解的曹公滅袁紹,僅為官渡一段,亦可延宕至烏桓,實則北平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用了5年時間,曹氏統(tǒng)一北方在211年,建安十六年,而鄴城是魏晉時期中原地區(qū)富庶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為冀州所治所,曹操以鄴城為根據(jù)地經(jīng)營河北(鄴下是如今安陽市的代稱),曹操墓既鄴下高陵,現(xiàn)在安陽高陵,位于河南安陽市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陽,靈柩葬在鄴城西門西門豹祠以西的丘陵中,張遼作為曹操的重要大將,配享宗廟,受用至高無上的榮譽,若有可能,據(jù)此推測,其墓會配葬于高陵附近。 還有在于,張文遠從討袁紹殘余袁譚、袁尚于黎陽,有功封獎,為中堅將軍。袁紹官渡軍破之后,發(fā)病吐血,夏天的五月份死掉了。其子袁譚自號車騎將軍,屯軍黎陽,即如今的黃山市屯西區(qū)黎陽鎮(zhèn),當(dāng)時為東漢軍事重鎮(zhèn)。 玉米長林有糧季節(jié),曹操攜千軍萬馬,連續(xù)作戰(zhàn),到第二年幾乎青黃不接的三月,攻打城郭,引誘袁譚袁尚出城對決,大破之。之后,張文遠又隨軍征伐鄴城。第三年,曹操在春天的正月,北風(fēng)呼嘯之中,引洪水入白溝,通達糧道,奮力攻打鄴下。建筑土山,深挖地道,反復(fù)爭奪。 至八月,城內(nèi)無糧,又加袁尚投降過來的人,在城外高臺壘丘呼喊泣求,終于崩潰。袁紹的著名謀士審配之兄長審榮,在秋風(fēng)陣陣的城內(nèi),打開東門投降。攻下鄴城,張文遠立有戰(zhàn)功。 隨后跟從曹操北征袁紹第三子袁尚。當(dāng)時,袁尚已逃亡北匈奴與單于蹋頓聯(lián)合一起。張遼在戰(zhàn)前是猶豫的,《三國志》記載:太祖征柳城(今沈陽),張遼勸諫說:“公遠北征,若劉表遣劉備襲擊我后方,公之勢去矣?!睆堖|此時已經(jīng)歸順曹操多時,急欲展示自己,建功立業(yè)深入曹營之心可以推測。但謀士郭嘉則說,劉表只是個能說會說、座談?wù)摰乐耍灾拍懿蛔阌隈{馭劉備,我們不必擔(dān)憂,況且兵貴神速,千里奔襲,輕兵快馬,倍道兼行,掩其不衰。太祖也料到劉表不會信任劉備,決議一舉收拾北方。 隨此出征的是太祖的虎豹騎,留下輜重,出其不意,又有北方一歸隱者,名為田疇的人士出謀劃策,更有曹操為北伐做好的充分準備,修筑河北饒陽至滄州的、天津?qū)氎嬷廖淝宓膬蓷l河渠,糧道暢通。出征的大將有張郃、許褚、張繡、韓浩、史渙、曹純等名將,一群正值青春年華的小伙子們。其先登河北徐無山,次出喜峰口盧龍塞,直指烏桓老巢柳城。 一路雨季淫蕩,道路泥濘積水,行軍險阻,再有郭嘉之策,田疇之計,太祖之果斷,可以推想張遼張文遠是何等的心態(tài),又是怎樣的思考和歷練,而此一切,太祖是看在眼里,思忖心中。 建安十二年,207年的八月,曹操、張遼于此伍精壯神兵,急行軍登上白狼山,既遼寧省喀左縣的太陽山,袁尚及烏桓措手不及,游牧部落老少及袁氏殘部,共計二十多萬,而太祖只有輕騎五千,皆為遭遇,略有遲疑,或者說曹公故意遲緩之態(tài),以待眾將奮勇。果然,張遼從騎伍中,勸曹公出戰(zhàn),勇氣奪聲勢振,《三國志》載:“遼勸太祖戰(zhàn),氣甚奮,太祖壯之?!薄度龂尽酚涊d“大壯之”有兩處,一是為曹操合肥之戰(zhàn)“大壯張遼”,另則孫權(quán)夸江東名將徐盛。而此徐盛在合肥之役中,被張遼追殺,“皆披走”。此時張遼要估量決策北征建議的遺憾,薄天勇氣爭先鋒,如果說在長葛長社,其鎮(zhèn)定是聞變而不亂,此則“三軍奪帥而不可奪其志其矣”。 也許,曹操等待的就是這種志氣,這個即將又可帥的張遼張文遠,同為降將的張郃也隨聲隨影請戰(zhàn),效命以報曹公受降之恩,盛氣以領(lǐng)眾家曹氏將軍,先追曹公之輩,皆為一口英雄之氣,恐為人看不起哉。 曹公大喜:“自以所持麾授遼。”“麾者,軍帥大旗,行伍帥旗,麾前則前,麾后則后,麾左則左,麾右則右,不聞令而前后左右者,斬。”而且,張遼不僅帥者指揮,勇要逞強將能,亦將亦帥者也。在揮舞這群虎豹之兵沖殺的同時,奔襲敵酋中軍,立斬單于蹋頓,可比霍氏祁連山之役。 如此北方浩浩征戰(zhàn),于斯遼東,閃閃竣功,其墓其陵應(yīng)配太祖鄴下的高陵左右,以待來年的歷史契機或邂逅,以待科技的發(fā)達和光輝,來照亮那一代名將更為生動的歷史。 ☆ 作者簡介:曹旭,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qū)教師進修學(xué)校干部,筆名陳草旭變,近年來有數(shù)百篇散文、小說見散文在線、紅袖添香、古榕樹下、凱迪社區(qū)等文學(xué)網(wǎng)站,合著有人物傳記《那年的燭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