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明明在鏡子里看自己,覺得自己長得還不錯,五官端正,身邊也有很多人夸贊自己顏值高。 但是只要一拍照,便慘不忍睹,感覺照片上的自己仿佛變了一個人,完全不像鏡子里的自己了。不少人紛紛表示覺得鏡子里和現(xiàn)實視頻里的自己更好看。你知道為什么嗎?有很多學者試圖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解釋,他們通過研究光的反射、鏡像原理以及相機拍照成像工作原理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有學者提出:生活里,本人會比照片好看大約百分之三十,這與心理效應的作用息息相關。如果你想知道你為什么總是不上鏡,看看以下幾類解釋。凍臉效應羅伯特·博斯特(Robert Post)和他的團隊提出了“凍臉效應(the frozen face effect)”,該理論是指,視頻中某人說話畫面被暫停時,會發(fā)現(xiàn)這個人的靜態(tài)形象往往沒有視頻動態(tài)形象好看。照片里我們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是靜止不動的,只能單一地看到一個平面。但是人在生活中是立體的,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角度與姿勢、不同的表情、面部動作也會讓人看起來更加活潑生動具有魅力,視頻里和生活中我們可以將我們的臉呈現(xiàn)得更加全面。所以,當你發(fā)現(xiàn)照片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好看時候,不要擔心,在他人眼中,你本人比照片好看的多。羅伯特研究表示:可能隨著進化,人們更習慣于看動態(tài)的面孔,而非靜態(tài)的面孔。因為大腦更容易識別動態(tài)面孔,這不需要費太多精力,這一結果可能意味著動態(tài)面孔可能被認為更加有魅力。知覺的特性我們對一個人的外貌評價與心理效應中的知覺特性也有關,因為知覺具有選擇性與整體性,所以在他人眼中,照片的你沒有真實的你好看。當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看到一個人時,我們會先通過感官,在頭腦中輸入外界刺激信息,形成對一個人外貌的反映,這是知覺形成的過程。人們評判一個人是否好看時,首先會把這個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知覺對象有許多部分組成,各部分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們并不把這多個對象感知為許多孤立的部分,而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知覺會在人們外貌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并非簡單相加,然后形成一個好看與否的整體影響。有研究顯示,嚴格的來說,人們臉部是不對稱的,但是通過大腦對其的加工,我們會覺得臉部有著對稱性,對稱性也更具有美感。由于照片是鏡像的原理,十分固定、呆板,沒有通過大腦的主觀加工,所以人們覺得照片更難看。 我們的知覺過程也會受到我們個人主觀經驗與情感等方面的影響。如果你對一個人的人品、性格持有更多的喜愛與欣賞,那么你也會覺得他更加好看;如果你與一個人長時間相處,慢慢的也會認為他越看越順眼;而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是這樣的道理,面對伴侶,因為他們對我們的吸引力,我們會認為他們有更好看的容顏。人們的評價往往不只是對一個人單純的外貌評價也包含了自己對他的整體認知。而照片只是單單的呈現(xiàn)了一個人客觀的外貌,并且具有許多局限性,所以很多人認為,真人會更好看。我們的情緒會影響直覺有相關心理學家研究表示,生活中的人們是動態(tài)的,有著多種多樣的情緒。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有著豐富多彩的情感以及更多種類的表情出現(xiàn)。在舉手投足與一顰一笑之間,都將我們的個性、生活狀態(tài)更加豐富地展現(xiàn)出來。照片僅僅呈現(xiàn)出表情單一,毫無生動的感覺,而一個人具有更多的動態(tài)表現(xiàn)才是有吸引力的。在面臨單一的照片來說,大腦接受的外來刺激更小,所以情緒起伏波動更小。面臨動態(tài)的人來講,我們更容易去評判它的綜合特征。以上三點可以表明,本人比照片更好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普遍性。參考資料:《Psychology and 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