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周以后,文字逐漸普及,作為官方文字的大篆,形制比較一致。但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紛爭割據(jù),文字的地域性明顯,阻礙了各地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秦始皇滅六國,建立秦朝,首先命宰相李斯,實行“書同文”。進行文字的整理、統(tǒng)一工作。李斯以秦國文字為基礎(chǔ),參照六國文字,創(chuàng)作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也稱“小篆”。作為官方規(guī)范文字,同時廢除其他異體字。所謂篆書,就是“掾書”,官署官員用的字,是一種規(guī)范化的官方文書,因此適合于隆重的場合,如記功、刻石、權(quán)量詔版、兵虎符等。 1,小篆字形修長,筆畫向下引伸,構(gòu)成上密下疏,與小篆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相匹配。 2,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一的狀態(tài)。這種在力度、速度都很勻平的運筆,給人以純凈簡約的美感。 3,字體結(jié)構(gòu)簡約固定,章法布局縱橫成行,排列整齊美觀。 4,行筆圓轉(zhuǎn),起筆或圓或方。圓筆以秦刻石為代表,方筆以秦詔版權(quán)量為代表。 著名書法評論家傅山說:“不知篆籀從來,而講字學(xué)書法,皆寐也。” 書法家言恭達說:“篆法既熟,其他諸體則已鋪好基石。篆參隸勢奇姿可生,隸參篆勢形質(zhì)高古?!?/span> 學(xué)習(xí)篆書,首先要熟悉大篆四大國寶(已在上期介紹),小篆四大刻石,了解秦、唐、清三個時期的小篆代表人物。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20年),為了“示疆威,服海內(nèi)”,先后五次巡視全國,北到秦皇島,南到江浙、兩湖,東到山東,到處留下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 1,嶧山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東巡所刻,李斯書,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塊,內(nèi)容歌頌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廢分封,立郡縣的功績。此碑立于嶧山書門。后被北魏太武帝登嶧山時推倒,當?shù)毓倜穹贇?。杜甫有詩云:“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西安碑林所藏《嶧山刻石》,是南唐徐弦臨寫,鄭文寶重刻。 《嶧山刻石》字跡橫平豎直,布白整齊,筆畫挺勻剛健,風(fēng)格端莊嚴謹。 臨寫此碑重在用筆,妙在用鋒,需要高質(zhì)量的線條。雖只有直畫、弧畫,只要掌握好每一筆畫的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回鋒收筆即可。 2,泰山刻石:秦始皇28年立于泰山,李斯書,分為兩部分,一是始皇刻辭,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一是二世詔書,刻于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原立于泰山山頂,現(xiàn)殘石存泰山岱廟東御座院內(nèi)。 《泰山刻石》字跡寫法與《嶧山刻石》相同,行筆不緊不慢,不偏不倚,粗細統(tǒng)一。圓轉(zhuǎn)中裹扶著沉著與遒勁;結(jié)體上出現(xiàn)上緊下松的態(tài)勢,點畫間相對均衡,絕對對稱。 《泰山刻石》用筆精美、平穩(wěn)流暢、骨肉勻稱、含蓄委婉、氣勢宏大、簡潔明快、粗細一致、橫平豎直、流利飄逸、一絲不茍、如錐畫沙、骨力豐沛、橫勢穩(wěn)健、縱勢豪逸、雖法度嚴謹,但不失威嚴雄奇之神采,山岳廟堂之氣象。 唐張懷瓘《書斷》稱:“畫如鐵石,字若飛動”,“其勢飛騰,其形端儼”,“傳國之偉寶,百代之法式”。 。 3,瑯琊臺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刻,李斯書。其筆畫接近《石鼓文》,用筆既雄渾又秀麗,結(jié)體的圓轉(zhuǎn)部分比《泰山刻石》圓活。 清光緒中葉此碑尚存山東諸城海神祠中,后沒于海中,現(xiàn)僅存殘石一塊,藏北京歷史博物館。有明拓本篆書十三行,每行八字,字跡剝蝕模糊。 清書論家楊守敬說:“雖磨礪最甚,而古厚之氣自在,信為無上神品?!贝_屬秦篆最精品。 4,會稽刻石:秦始皇三十七年為祭奠大禹而刻,李斯書。碑文字刻四寸,畫如小指。原石唐以前已失,現(xiàn)為元代重刻。書體同嶧山刻石。 其他還有《芝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等,也稱七大刻石。 4,會稽刻石:秦始皇三十七年為祭奠大禹而刻,李斯書。碑文字刻四寸,畫如小指。原石唐以前已失,現(xiàn)為元代重刻。書體同嶧山刻石。 其他還有《芝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等,也稱七大刻石。 1,李斯 秦朝宰相,書法家,歷代書史論定小篆為李斯所創(chuàng),李斯所書四大刻石,師承淵源是石鼓文。他的小篆擺脫了大篆尚有的古代象形文字的遺跡,突出了圓筆的曲線美,對稱流利、工整美觀、畫如鐵石,字若飛動,確有一種運筆如風(fēng)的大匠風(fēng)采。 2,李陽冰 唐代文學(xué)家、書法家,唐代小篆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其筆法出于秦代《嶧山刻石》圓淳瘦勁,結(jié)體婉暢靈活,為秦篆承前啟后的大家。自秦代李斯至唐代李陽冰,篆書史上稱為“二李”。李陽冰是一位遵古法而又敢于破古法的創(chuàng)造型藝術(shù)家。 3,鄧石如 清代書法家,精四體書,隸、篆皆清代第一。鄧石如得漢碑碑額及唐李陽冰《三墳記》,一洗先前小篆刻板、拘謹之風(fēng)。他以篆書筆法作隸書,使隸書神定氣足,飄逸瀟灑,得漢隸神韻;以隸書筆法行篆書,揮灑自由,發(fā)揮了用筆的厚重力度和深宏博大,開辟了隸筆為篆的先河??涤袨橹赋鰧W(xué)篆之路:“從學(xué)鄧石如入手,以之以隸,輔之以鐘鼎、漢分,而探《瑯琊臺刻石》《石鼓文》之精髓,再基之以自身之性靈,是一條通幽的曲徑?!?/span> END 墨客藝術(shù) ◎ 每日分享 發(fā) 現(xiàn) 藝 術(shù) 的 美 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