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三的時候發(fā)表了我的第一篇SCI,收錄于JAN(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其影響因子有2.376。 寫SCI的時候在研二,當時的我只發(fā)表了一篇中文普刊,對于一個科研新人來說這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夢,然而實現(xiàn)了。 在此我想把SCI的發(fā)表歷程分享給大家,給想發(fā)SCI的護理同仁們提供參考和信心。 我的這篇SCI是一項關于臨床決策的調查性研究。 起初寫成了中文,投稿國內期刊,但失敗了,所以不得不再次尋找合適的期刊。(吐槽:國內的審稿很嚴(B)格(T)!)根據(jù)對臨床決策研究的文獻回顧,發(fā)現(xiàn)國外期刊對此報道很多,加上這是一個臨床上普遍存在的國際性問題,于是我決定寫成英文,準備投稿SCI期刊。 首先,我手上已有了中文版論文,但在翻譯成英文之前,我決定先確定目標期刊,有利于直接形成符合期刊格式要求的論文,節(jié)省時間。然而護理SCI雜志有100多本,應該如何需選擇? 我所考慮的內容有: 第一,期刊的影響因子。通常第一次投稿會考慮先投影響因子高的期刊,所以我選擇JAN。 第二,期刊收錄的研究類型和領域。結合我的研究方向,查看期刊以往收錄的文章。在JAN官網上,我發(fā)現(xiàn)該雜志刊登了數(shù)篇臨床決策的研究,并且收錄了數(shù)篇我國作者發(fā)表的論文。 第三,出版費用。我的論文沒有基金支持,如果要出版費,會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而JAN不需要版面費。 因此我選擇了JAN,它對我來說非常友好。 確定目標期刊后,在JAN官網上仔細瀏覽了作者投稿指南和論文模板,然后開始翻譯論文,對很多學者來說這是一大難點,可以借助翻譯軟件或找潤色公司,這取決于個人英語水平和需求。 完成英文論文的寫作后,準備投稿,需要準備的材料有:Cover letter(介紹信:用簡潔的語言介紹研究的內容,意義,創(chuàng)新點等,力求能吸引期刊的編輯),Title Page(標題頁,包含標題,所有作者,及其貢獻說明),Manuscript(稿件:論文主體),Table(表格),F(xiàn)igure(圖),Ethical Statement(倫理審查)。 投稿成功后,論文中的所有作者都會收到期刊發(fā)出的郵件。 接下去就是漫長的等待。 在我投稿后的兩個多月時收到了編輯的郵件,表示由于我研究領域的評審專家少,需要延長審稿時間。 一般審稿周期會在2個月,而我在投稿后的第4個月,終于收到了雜志社退修的郵件,我驚喜萬分,因為這意味著有較大的概率能被錄用。 接著我根據(jù)評審專家們的意見,認真地修改和答復每一條意見。在提交修改稿1個月后,我收到了通知錄用的郵件。這里我想強調一下,在答復審稿意見時,一定要虛心修改每一條意見,切勿敷衍。 我很幸運,順利地發(fā)表了我的第一篇SCI論文,但好運都藏在努力中。我認為做科研需要設立目標,做出規(guī)劃,一旦決定了,就付諸行動,要相信自己一定能發(fā)表SCI論文。 希望我的分享能給迷茫中的你送去一絲光明。 |
|
來自: Nursing小班長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