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次。 塞繆爾曾說: “世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 人們常說,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么不開心一點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處理好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對于我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為什么有的人能笑口常開,而有的人卻只能每天愁眉苦臉呢? 這其中的秘訣就是一顆純粹的心,心生萬物。而要修煉我們這顆心,就得有好的指導方法。這就不得不說今天的主題《懂得愛,在親密關系中成長》。 01 這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指出了我們相處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比如兩個人關系的破壞的原因來源于控制,而所有控制都會破壞關系。 比方說父母通過不好好讀書就減少零花錢的威脅、拉你去買等恐嚇手段來達到對孩子的控制、孩子通過哭泣來吸引父母從而達到對父母的控制。 基于需求而有的關系必然是控制的關系,控制的人容易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別人身上,分手時就成為充滿怨恨、憤怒的受害者。 相反的,完整的人在失落時會覺得哀傷,但是沒有怨恨。匱乏的人會彼此糾纏,缺少適當的界限,無法成長。 完整的人在關系中會變得更豐富,關系成為滋養(yǎng)每一個人的花園,使人成長、茁壯、完全發(fā)揮潛力。即使兩人分手,也能繼續(xù)欣賞彼此曾有的學習。 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際互動都發(fā)生在權力和控制的政治層面。 02 書中提出的“共鳴”真是把我深深的吸引。文章指出: 共鳴是同理心,不是同情心。同情心是將人物化的態(tài)度,是以權力為基礎的紆尊降貴,伴隨著想要照顧別人的渴望。 同理心則非常人性化,是通過坦誠和脆弱而有的親密參與。共鳴能使人連接到自己最深的本質。 什么東西能引發(fā)人的共鳴,就是你愿意袒露你的“秘密”,你愿意把你的脆弱展現給對方的那一刻,表示你從心底接受了對方。此時兩者的心達到“同頻共振”的狀態(tài),這樣關系就越發(fā)親密。 生活中的我們誰不是個堅強、拼命的人。可是,我們有自己的情感,我們在外不得不堅強。每個人心里也有很多憋屈的話、難言之言想要一吐為快。但我們不能隨便找人傾訴呀,因為怕受傷。 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我們信任的人才能敞開心扉的聊,也就是需要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03 書中還提到,溝通的時候永遠不要評論一個人。 “溝通模式的前提就是沒有對錯,只有同意或不同意。” 雖然偏見(預先的評斷)和解釋是組成世界的方式,卻會使人無法了解彼此。 隨便想一下,生活中預先評判別人的情況真是比比皆是。對方還沒有說完,就打斷人家的談話,你別說了,我知道你想表達什么。 就像農村老人傳下來的一句“牛頭不對馬嘴?!币簿褪歉髯园凑兆约旱摹拔乙詾椤眮碜?。 就像一對夫妻聊家常,女的只想傾訴一下心中壓抑已久的情感,而男的只一個勁兒的出主意,這就容易給聊死。 次數多了,雙方就會產生“TA根本就不理解我”的感受,那么,接下來的爭吵、冷戰(zhàn)、分居、離婚等一系列連環(huán)炮就在所難免了。 我很喜歡伏爾泰的這句名言:“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 學會傾聽,不要預先評判,聊天才能聊出感情,聊出水平。 *** 威廉·布萊克說,鳥需巢,蜘蛛要網,人需要友誼。 親密關系,直接影響到人生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但友誼需要經營,期待你《懂得愛,在親密關系中成長》。 By/小飛 2020年3月3日星期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