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在研究《傷寒論》六經(jīng)實質(zhì)的同時會關(guān)注到“標本中氣”這一理論,有初學者不明所以,有人則因為無法用更好的理論將兩者結(jié)合到一起便認為兩者不屬于同一派系,便拋之棄之;也有少部分人嘗試從文獻古籍中尋找答案,但眾說紛紜。近日龍砂醫(yī)學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顧植山教授在無錫市五運六氣理論與臨床研修班講課之時以開合樞理論闡釋標本中氣的內(nèi)涵,小編聽完之后豁然開朗,便作簡要筆記,以供同道交流討論。 本次推送也有幸得到顧植山教授多次耐心而謹慎地指導修稿,特此拜謝顧師之恩。 “標本中氣”溯源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六微旨大論》 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 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 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 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 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 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 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本標不同,氣應異象。 《素問.至真要大論》 帝曰:六氣標本所從不同奈何? 岐伯:氣有從本者,有從標本者,有不從標本者也。 帝曰:愿卒聞之。 岐伯曰: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故從本者化生于本,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為化也。 方藥中老先生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運氣七篇講解》中提到,標本中氣的本質(zhì)就是陰陽的相互出入問題,要從整體恒動的角度來看待。 “標本中氣”與開闔樞 顧植山教授指出 本為氣化之始,標為氣化之終。 “少陰太陽從本從標”者,少陰君火本在南方,由南方下降入藏于北方太沖,《陰陽離合論》 “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從本火化于南方,從標寒化于北方,故《傷寒論》少陰病有熱化寒化之分。六經(jīng)病欲解時往往與其“標”的時間相一致,少陰欲解從子時始。 太陽之化始于北方寒水之位,“冬至一陽生”,《陰陽離合論》“少陰之上,名曰太陽”,而其標則在太陽氣化達最盛時的南方,也即太陽欲解時的“巳至未上”。《傷寒論》太陽病的主證“惡寒”“發(fā)熱”即是其從本從標的表現(xiàn)。 太陰氣的“始”在廣明之下,亦是長夏濕土之地;濕土的性質(zhì)向下,“終”于陰極轉(zhuǎn)樞之位,標本一氣,故太陰從其本即可。 少陽是太陽之氣上升至一定時段的一種象態(tài),始于太陽,終于與太陽的“兩陽合明“,其“始”與“終”均可稱相火,故少陽從其本。 厥陰之氣始于初春之風木,終于 “兩陰交盡” 之厥陰;厥陰出陽處為少陽,風從火化亦為少陽,故厥陰不從標本,從乎其中見的少陽相火。 陽明是兩陽合明后的右降之氣,氣化始于秋初燥金而終于陽明闔,本標同性,卻因與太陰共同完成太極的右降運動而中見太陰濕象,“燥與濕兼”,故不從標本從乎中。今年歲運為燥金太過,但同時又出現(xiàn)了大面積洪水泛濫,“燥與濕兼”之象凸顯,但這是陽明兼濕,仍有燥的制約,故少見以往濕盛時常見的發(fā)霉、舌苔厚膩等象。 所以,認識標本中氣就一定要從三陰三陽的運動去理解,而開闔樞正是三陰三陽的運動方式。 《傷寒論》六經(jīng)的本質(zhì) 《傷寒論》六經(jīng)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其六經(jīng)之實質(zhì),成為后世醫(yī)家歷來討論的焦點之一。有經(jīng)絡說、臟腑說、地面說、階段說、氣化說等等。從開闔樞與標本中氣角度理解六經(jīng)之本質(zhì)才是正確的理解方式,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傷寒論》六經(jīng)欲解時。 參考文獻 1.顧植山主審.海霞.陶國水.五運六氣臨床應用,北京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20 2.方藥中,許家松《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運氣七篇講解》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 3.楊茹蕓.呂翠霞《以標本中氣與開闔樞理論探討《傷寒論》六經(jīng)辨治規(guī)律【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