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妨先來分享一個案例——
小易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女生,喜歡唱歌、跳舞、講故事,但語文、數(shù)學和外語三門功課的學科成績十分糟糕。小易平時就喜歡找借口不做作業(yè),而這周周五,班級要舉行“愛心故事會”,小易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愛心故事會”的準備工作上,完全把做作業(yè)這件事丟到了腦后。
連續(xù)三天,小易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愛心故事”:搜集資料,認真朗讀,編排動作,繪聲繪色地練習講述……
而連續(xù)三天,小易的媽媽都收到老師的微信,說小易的作業(yè)沒有完成。小易的媽媽很生氣,對小易又打又罵,但小易似乎鐵了心,無動于衷。
星期五的故事會上,小易的故事內(nèi)容生動、引人入勝、講述流暢,獲得了一等獎。而之后整整一周,小易每天都是在老師的監(jiān)督下才肯補完自己欠下的家庭作業(yè)……
小易的學習顯然遭遇了困難。小易的學習怎么就遇到了困難呢?三年級的孩子,做父母的人,要認清一個事實:從無憂無慮的二年級進入三年級,孩子的學習內(nèi)容有了許多變化。簡單表述就是:課文它變長了,原來一兩百字的文章現(xiàn)在變成三四百字,甚至五六百字了;作業(yè)它變多了,原來回家主要是口頭作業(yè),現(xiàn)在回家留有書面家庭作業(yè)了;游戲的時間它變少了,原來回家之后時間可以大把大把的揮霍,現(xiàn)在被作業(yè)擠啊擠,慢慢就少了;作業(yè)題目它變難了,原來看一眼兩眼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現(xiàn)在有時看半天可能不知所云,絞盡腦汁而無果。最最苦惱的,語文開始寫作文了。原來一二年級,只是寫話。寫話,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通順連貫就好??墒菍懽魑倪@件事,就復雜許多,它要謀篇布局,它要求表達要圍繞一個意思,它要求敘述有一定條理,為增強表達效果,還要求內(nèi)容盡可能真實和具體。
這些困難,就給剛剛進入三年級的孩子造成巨大壓力。三年級不好玩,慢慢的,進入三年級的孩子都會有這樣一個共識。多數(shù)孩子在家人、在老師、在同伴的幫助和陪伴下,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很快適應,并逐漸在學習上步入正軌。但是,不可否認,有部分孩子因為困難一時無法克服而對學習產(chǎn)生恐懼,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煩躁、焦慮。這些適應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因為恐怖會出現(xiàn)短暫的厭學情緒,會逃避和排斥學習,不接受父母或老師的學習建議,甚至會發(fā)展至對抗和逃學現(xiàn)象。
這個案例中的小易就是一個典型。小易為什么會故意放大“愛心故事會”的準備工作?一方面,這是興趣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最關(guān)鍵的原因,則是他對學習的恐懼,他想借準備“愛心故事會”來轉(zhuǎn)移注意力,轉(zhuǎn)移他自己和家人在學習方面的注意力,將自己對學習的恐懼隱藏在準備“愛心故事會”中,以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幫她度過一段對學習恐懼和抵觸的日子。即便他知道,這種躲避和隱藏是暫時的。但潛意識里,他義無反顧,逃一天是一天,躲得了多久算多久。
這么一說,做父母的,您就應該懂得,其實小易不容易,其實我們的孩子都不容易。真心不容易。怎么辦呢?家里遭遇這樣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就像小易,我們怎么辦呢?
不急,彭老師給您支招:
第一,適度及時給予幫助
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身為父母,要從實際行動上適度給予孩子幫助。孩子學習上的困難,如果不及時解決,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越積越大。積至一定程度,勢必積重難返。所以,幫助是必須的。是故,及時也是必要的。怎么幫?對癥下藥,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譬如,題目不會,父母可以適當講解,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舉一反三,領(lǐng)會和積累方法。譬如,課堂上沒有理解的內(nèi)容,父母及時幫助他們弄明白。總之,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困難,只能父母條件許可,都應及時給予耐心幫助和輔導,爭取不要讓孩子的學習再出現(xiàn)新的欠賬。
第二,保持與老師的密切聯(lián)系
孩子學習遇到困難,身為父母,有時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原因所在。如果條件允許,父母能力可以,適度及時給予孩子必要幫助,只要擁有足夠耐心,假以時日,很自然就會解決問題。比較難纏的是,有時父母并不能搞清孩子問題何在,抑或即便明白孩子問題在哪兒,卻由于專業(yè)知識的匱乏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時候,就需要向孩子的老師請教。專業(yè)的事交由專業(yè)的人來做。一者,老師很容易指出孩子的困難在何處;二者,就專業(yè)素養(yǎng)而言,老師也很容易就能給出明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這是事后諸葛亮。最妙的,自然是防范于未然,與老師平素就保持密切聯(lián)系,以便在困難還沒有發(fā)生之前就將困難扼制在萌芽狀態(tài)。
第三,謹慎全程監(jiān)督陪同
孩子學習有困難,有些父母很自然就想到要陪著孩子寫作業(yè)。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習慣,形成一種喜歡:只要孩子寫作業(yè),就很自然陪在一邊,黏在一起。切記,這種行為不可取。這種全程陪同,非但耽誤父母自己的時間與精力,而且實際效果也常常事與愿違。因為陪著陪著,孩子就會滋生一種依賴心理:每做完一道題目就會問父母對不對,一遇到難題就問父母怎么做。于是,天長日久,孩子疏于動腦懶于動腦就成了一種習慣。此外,也極容易造成親子關(guān)系緊張。因為你總是坐在一邊,他有一種被盯著被監(jiān)視的感覺,這讓他感覺到不信任。個性強的孩子很可能因此而與父母產(chǎn)生逆反和對抗。
第四,無限相信孩子的潛力
孩子學習有困難,做父母的,切忌一味指責或是呵斥。否則,孩子就會情緒低落,失去自信,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這就好比一根細小的蘆葦管,你從這一頭輸入的如果是苦澀的汁水,另一端流出的也絕不會是甘甜的蜜汁。做父母的人,不論發(fā)生什么,都要無限相信自己的孩子,堅定不移相信孩子的潛力,永遠不對孩子失望。非但不要失望,反之,只要逮著機會,就決不吝嗇自己的肯定、鼓勵與表揚。正如人們所說:播種一個行為,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 ,收獲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獲一個命運。孩子的許多良好行為,都會因為正強化而固化,最后形成一種優(yōu)秀習慣。父母的肯定、鼓勵和表揚,是父母為孩子成長奠定的最重要的基石。
家有遭遇學習困難的孩子,有一篇文章。推薦大家讀一讀。這一篇文章名叫《我用比賽改變兒子》。這篇文字第一次出現(xiàn),是正式發(fā)表在《當代教育》雜志2013年的第1期。網(wǎng)上可以找到。作者在文章里寫了什么呢?大致是說,家里有個兒子比較懶散,試過很多方法,都不管用。一天,她在擦地,兒子在寫作業(yè)。兩頁作業(yè)一個小時過去,兒子都沒有完成。她急,兒子不急。提醒了一次又一次,兒子還是過一會兒就忘,邊玩邊做,邊做邊玩。她一著急,突然計上心來。她說:“兒子,咱們兩個比賽吧。看看是你先寫完作業(yè),還是我先擦完地?!苯Y(jié)果,兒子來了興致,很快就完成了作業(yè)。兒子很高興:“我第一,媽媽你輸了!”她立刻趁熱打鐵,不停地表揚兒子。那一天,兒子特別高興。有了這個經(jīng)歷,兒子以后每天作業(yè)都不用她監(jiān)督了。因為每天她們都有比賽的內(nèi)容。每次拿起作業(yè),兒子總會習慣性地問媽媽:“媽媽,今天我們比什么呢?”就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作者不但解決了孩子拖拉作業(yè)的問題,還順帶著將不認真吃飯的問題也解決了?;仡櫼郧白哌^的彎路,作者感慨萬千。作者說:“對于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家長不能一味地訓斥和批評,而應當講究教育的藝術(shù)與策略。”
諸位家長,面對孩子,你要堅持:辦法總比困難多。
對于孩子的成長,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個程序,他在某個年齡段該領(lǐng)悟什么樣的問題,其實是固定的,你沒有辦法強求,過分人為地加以干涉只會毀了他。
張文質(zhì)老師說: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有“內(nèi)在限制”,這樣的限制常常不為父母和其他人所知,在寬松和充滿鼓勵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能夠把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佳。
各位家長,為了孩子,為了更好,我們一起努力。
參考文獻:
《新父母教程 三年級孩子》,錢靜霞,張文質(zhì) 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