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這里是『守真學堂』—一個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社區(q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日月盈昃”這四個字! 【上講回顧】 在上一講里,我們介紹了中國人的“天地觀”和“宇宙觀”,一起來回顧下: 〖天地觀〗簡單來說,中國人的“天地觀”就是“觀天道”、“執(zhí)天行”,“法天則地”。 這種思想觀至少包含了以下三層含義: 一是,天人同構(gòu)。這是認識天地的基礎(chǔ)和一切思想、行為的出發(fā)點; 二是,法天則地。這是達成目標的方法和實現(xiàn)路徑; 三是,天人合一。這是中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活著的終極意義。 〖宇宙觀〗道為第一因,道生出無,一種混元之氣,純粹的能量,無質(zhì)無像,所以無名。無生出有,有質(zhì)有像,始可有名。有生出萬物,萬物并作,參差各態(tài),各命其名。 關(guān)于“天地觀”和“宇宙觀”,大家一定要好好理解,這是我們世界觀形成的基礎(chǔ),打牢了這個基礎(chǔ),我們的思想才不會出現(xiàn)大的偏差,人生之路才會更加亨通。 【本講內(nèi)容】 剛才我們一起回顧了上講的內(nèi)容,這一講呢,我們接著學習下一句:“日月盈昃”。 〖認識漢字〗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這4個字。 大家跟著一起讀一讀:日-月-盈-昃。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字“日”:
“日”這個字是個象形字,很好理解。甲骨文表示在天體形狀的圓圈內(nèi)加一橫,這一橫是個指事符號。整個表示太陽。 所以,“日”字的本義就是指太陽。 再來看“月”字。
“月”與“夕”在甲骨文中本是同一個字,后來分化。月,甲骨文是個指事字,字形在半圓形中加一短豎指事符號,表示月亮。古人發(fā)現(xiàn)月亮有圓缺變化,月滿時短,月缺時長,遂以殘缺的圓形即半圓代表月亮。 “月”字的本義就是指月亮。 看完了“月”字,接著看“盈”。 從甲骨文的“盈”字可以看出,,表示兩個人同時進入一個盛器(缸)內(nèi),水滿溢出之象。有的甲骨文以“止”(趾,腳)代替“人”,強調(diào)人站在裝滿水的盛器里。 所以,“盈”字的本義是指人進入盛器(缸)內(nèi),水滿外溢。 最后,我們來看“昃”字。
從“昃”字的甲骨文看,是一個日加一個人,這個人呢,是倒在地上的,意即“人影”,以太陽和一個偏斜的人影,表示夕陽西下這一景象。 故而,“昃”字的本義是指“太陽西斜”。 〖日月〗 日、月這兩個字,單字筆畫不過四劃,但其背后卻有著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 剛才我們講了,“日”就是指天上的太陽。那么,天上的那顆整天懸掛在我們頭頂?shù)男求w為什么叫“太陽”呢?因為,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也就是古人講的“陽氣”的來源。沒有它,一切生命活動就會戛然而止、歸于死寂,所以,古人稱“日”為“太陽”。“太”就是極致的意思,“陽”就是陽氣的意思,“太陽”就是指極致的陽氣。同時呢,太陽決定著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對我們而言,那是非常的重要。 “月”呢,今天我們俗稱“月亮”,其實啊,她的學名叫“太陰”。這里的“太”也是極致的意思,“陰”是陰氣的意思,與出現(xiàn)在白天、充滿能量的“太陽”相對。太陽是地球陽氣的來源,而月亮呢,她引起的潮汐和月光決定著地球部分的“陰氣”(地球的另一部分陰氣源自地球本身)。同時,月球還決定著月份的更替,對地球的影響十分廣泛。它圍繞著地球公轉(zhuǎn)的平均周期大概是一個月,初一的月亮叫朔,初三之前叫新月,初八前后叫上弦月;十五的月亮叫望,十八九叫下弦月,農(nóng)歷月最后一天地球、太陽、月亮剛好在一條直線上,所以看不到月亮,因此月末叫晦。這個周期是如此的明顯,以至于對地球上生活的人們的情緒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女人。月亮圓缺變化,地球隨之潮漲潮落,這種變化直接影響著女人的情志和精神狀態(tài),甚至還可以影響女人的身體狀態(tài),所以說,女人是被月亮所支配的。 現(xiàn)在的人們,經(jīng)常在初一、十五燒香,除了因為習俗沿襲的關(guān)系,我想更重要的是出于對天地自然的敬畏吧。通過祭祀這種方式,收斂內(nèi)心,使心緒達到平衡,防止因躁動而做出出格的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使中國人懂得天地運轉(zhuǎn)的關(guān)系,知道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進而通過這種儀式守神歸一,與天地相合,達到趨福避禍的目的。 【課后思考】 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有一句詞很有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請大家思考,蘇軾在詞中所言的悲歡離合,僅僅是人的感情變化嗎?有沒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影響甚至左右著它呢? 【溫故知新】 這節(jié)課的四個字就分享完了,課后請大家寫一寫這四個字的篆(zhuàn)體字: 【下期預(yù)告】 1、時間:周五晚8:00-8:30; 2、地點:『守真學堂』微信群 3、內(nèi)容:講解“辰宿列張”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我們下周見! 有興趣入群學習的朋友掃碼加微信
|
|
來自: 戰(zhàn)略與時政 > 《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