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母親的愧疚 清代性靈派詩人蔣士詮有一首著名的《歲暮到家》原詩這樣寫“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嘆風塵。”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嘆風塵”是寫作者自己心態(tài)的?!暗突亍保鼗厍鄣囊馑?。這里寫出了自己出外謀生,沒有成就,慚愧沒有盡到兒子照應母親和安慰母親的責任。不敢直率訴說在外風塵之苦,而是婉轉回答母親的問話,以免老人家聽了難受。這首詩表達對母親有“愧”,其實,讀一讀所有寫母親詩文,都隱隱感覺出子女對母親的愧疚。 先看《我與地壇》,這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其中記錄了作者在雙腿癱瘓期間,來到一座廢棄的古園,感悟人生、感悟生死的故事,但更多是寫他的母親。這篇文章回環(huán)往復,先從現(xiàn)在的感受,回憶當年的沉痛往事,想象著母親的做法和想法,中間插敘自己為什么寫作,然后又更加深沉的寫到自己曾經多么絕望,母親又是多么無助地一遍遍尋找他。我們看到一個堅韌又偉大的母親心甘情愿為兒子默默承受著一切,毫無怨言。而這些,都是兒子多年后才意識到“現(xiàn)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彼⌒囊硪淼念櫦芍疯F生悲痛的心,即使那時的她正身患肝病,卻更加擔憂孩子的未來和他的心結。然而就在史鐵生快要撞出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匆匆離去時只有四十九歲。直至母親猝然長逝,史鐵生才開始清醒。對于母親,自己所表現(xiàn)出來的倔只留下了悔恨,沒有絲毫驕傲。那時的史鐵生還太年輕,“他被命運沖昏了頭腦,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人,殊不知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里是要加倍的?!倍赣H在臨終前,仍念叨著她那有病的兒子和還未成年的女兒。連最后一面也沒有見著,只留給作者無盡的傷痛和懷念?!皹溆o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這是對母親深深的愧疚。 曾經有許多人,只聽別人說《我與地壇》多么好,但是看了以后,覺得反復啰嗦,不能理解。我們應該仔細品味才能感悟,文章的反復,正是作者對母親綿綿不絕的愧疚,繁瑣的心理更能體會母親的無私無奈。母親想幫助兒子,卻不知道怎么幫;想替兒子受苦也無奈不能;她只能無言地幫兒子上輪椅車,悄悄地注視兒子的背影及焦急地四處張望兒子。她只能默默地注視,無助的祈禱。此時“這園中不單是處處有我的車轍,有過我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蔽覀兡X海中能夠出現(xiàn)母親焦灼地尋找兒子的畫面,字里行間蔓延著淡淡的憂傷和自責。 老舍先生也寫過《我的母親》老舍是一個含蓄、內斂的人,并不擅長直抒胸臆式的鋪陳渲瀉。然而,閱讀老舍的《我的母親》一文時,我們卻可以分明地感受到作者于平淡、樸實的言語下洶涌澎湃著的情感潮水。這是為什么呢?散文運筆隨意,從介紹母親的出身起,步步講述家境的艱辛,相比較而言,作者一家起初還過得去,兩個姐夫也比較體面。然而作者的到來,仿佛成了一個轉折,先是母親昏厥了大半夜,大姐將其“揣在懷中,致未凍死”;作者一歲半時,又“克”死了父親。作者其實并不迷信,在此處用“克”,所要傳達的是一種難言的復雜情感,有無奈、辛酸,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艱辛的困惑與茫然。 述及母愛,作者感慨萬端,一件件小事,無不平實,卻處處見真情,“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來了,滿城是血光火焰”,危難當頭,母親毫不畏懼,在刺刀下,饑荒中,護著自己的兒女;“我偷偷地考入了師范學?!?,母親知道后不但沒有責怪,還想方設法籌齊了保證金,“含淚把我送出門去”;最讓人潸然淚下的是,除夕之夜,母親戀戀不舍卻毅然送作者返校一幕——除夕夜,作者請了假回家,母親看見作者歸來的一剎那,笑了。一個“笑”字,將母親見到兒子的那種喜出望外和抑制不住的激動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當聽說“我還須回?!睍r,她先是“愣住了”,然后半天才“嘆出一口氣來”。她拿了花生,對作者說“去吧,小子”。母親是多么地渴望能和兒子一起熱熱鬧鬧地過個年,又故作平靜地讓其離去。母親是悲涼的,我是慚愧的。 母愛如山,母親是師。“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span> 母親七十大壽,“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說出來?!焙髞怼拔也痖_信,母親已去世一年了?!蹦赣H一生付出,卻“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行文至此,作者痛徹肺腑,接連呼“唉,還說什么呢?心痛!心痛!”母愛的無私與偉大,讓作者的赤子之情,溢于言外,感情如滔滔江水,千里奔淌;而一系列的敘述,時時處處的對比,兒子對母親的愧疚一次次爆發(fā)出來,作者的心在流血,我們在流淚。我在想,假若當時是我,即使拼上性命,也一定要回去陪伴母親,讓她苦難一生,也能最后瞑目啊。 其實啊,現(xiàn)實不是你想不做愧疚的事,就能不做,其中原因,個中滋味,非當事人不能體會。我也寫了一篇《我的母親》,也深深地感覺對不住母親,此中心情和這些大作家分毫不差,同是人間喪母人,愧為人子我自知。 母親17歲那年,嫁給了比她大十幾歲的我的父親。日子貧寒,孩子卻不少,不到二十歲,就有了我大姐,接著是我哥,然后還有兩個哥哥,但是夭折了,后來又有一個姐姐。最后在計劃生育大潮中,我幸運地拿到最后一張船票。 她幾乎沒有讀過書,人又太善良老實,在生產隊處處受委屈。后來我長大讀書了,老是責怪她沒有及時做好飯,其實她也是起早貪黑,地里忙不過來啊。記得有一次,我還揚了她一頭泥土,姥爺打了我,我就賭氣不回家,她又三番五次央告我回去,仿佛是她錯了。 最內疚的錯怪是,我讀師范了,周末回家她竟沒有給我找人做好衣服,我大發(fā)脾氣,她默默承受,父親說你娘病了。后來,查出來她得了白血病,我竟無力為她治病,甚至買營養(yǎng)品的錢都沒有。而她總是緊出一點錢,讓我?guī)еW校,說別太屈著自己。最后的幾天里,我沒有陪在她身邊,總算在她彌留之際趕了回來。她還沒有享受到兒子的回報,就告別了這個世界。我親手為她用紙做了一座她生前不曾住上的大瓦房,用毛筆寫了一副挽聯(lián):未得子孝母先去,此恨綿綿無絕期。 讀了作家的文章,想到自己的經歷,才能更深刻理解兒子愧對母親的感情。詩人蔣士詮由于讓母親掛念擔心而愧,史鐵生因為自己沒有關心重病的母親沒有為母親著想讓她備受煎熬而愧,老舍由于自己讓母親受了那么多苦最后沒有盡到孝心而愧,我呢是因為一直都看不起卑微的母親有時還為自己藏私心而羞愧。 讀書,讀的是故事,更是人間深厚而復雜的感情?!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闭f到兒女的私心,似乎有人并不避諱。母愛如海,如陽光,兒女不能回報萬一。有的是自身難保,真的沒有能力。有的是長大以后,絕大部分的精力和愛心都在孩子愛人和自己身上,而母親已經不是最該關愛的人了,正所謂“娶了媳婦忘了娘。”不是忘了,而是真真正正淡化了。而兒子們的愧疚之心,是殘存的一點點孝心,也算是告慰母親,擋眾人之口舌了。 對于兒女,誰又敢說自己是至純至孝,絕無私心呢?倘若有,倒是感到奇怪了。二十四孝中“彩衣娛親”該為沒有讓母親抱上孫子而羞愧,“懷橘遺親”的陸績該為沒有讓母親天天有好吃的而慚愧,“埋兒奉母”的郭巨該為用殘暴的埋兒行動嚇到老太太而悔恨。母親對兒女愛得越無私,兒女的心中越愧疚。 讀書使人明理,讀書讓人知道孝心的深厚。沒有不愧疚的兒女,除非你對母親缺乏起碼的理解和熱愛。讓這份深深的愧疚,警示所有母親健在的人,你們是多么幸福,珍惜和母親的每分每秒,少留一點遺憾和愧疚吧。祝天下所有母親,母親節(jié)快樂! 人生如茶 君子之交淡如水 投稿微信 |
|
來自: 淡味茶原創(chuàng)文藝 >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