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了個生日,有老公送的鮮花,女兒送的口紅,好友請吃大餐……
一個人的時候卻總忍不住默默地流淚。因為再也不能在生日前一天聽到爸爸媽媽打來的電話:"明兒是你生日,記得吃點好吃的。"
生日過了50多個,終于想動筆寫點東西說說我的爸媽。其實想寫爸媽已經很久了,就是不敢動筆,因為得找個一個人坐一天都不會被打擾的的時候,和流淚不怕被看見的地方。
媽就我一個女兒,媽自己也是沒姐沒妹的人,不同的是,媽是有兩個弟弟的老大,我是上有哥下有弟排行老三。這也許是我和媽能成為閨蜜無所不談的原因之一吧。
媽沒讀過幾天書,大字不識幾個。因為5歲就沒了父親,兩個弟弟小,媽自然跟外婆一起扛起了這個家的重任!
聽外婆說,媽小時候就心靈手巧,爭強好勝,干活麻利,做的一手好針線,小小年紀的她總在年頭就把兩個弟弟的棉衣棉褲縫得好好的,整整齊齊地碼在炕頭的包裹里。
雖然我從來沒覺得,但媽個頭其實真的挺矮,但地里的活從來都是巾幗不讓須眉,別人家男勞力多,她笨鳥先飛,比別人早下地晚收工,活從沒落在別人后頭過。
外婆說雖然她們孤兒寡母,日子過得卻也滋潤。
媽出嫁的那一天,村子里的老人都感嘆:咱這村里又少了一個能干的好閨女?。?/h3>
以至于我們姊妹每每去外婆家,總有人驚嘆“ 哦,這就是香兒(媽的小名)的孩子啊?!? 連我們都能感受到被寵愛的感覺!
爸又高又帥算是農村里為數不多的文化人。13歲當了大隊會計,打得一手好算盤,寫得一手好字!
爸圍圍脖的照片,頭發(fā)又黑又硬直直地豎著,像極了小時候教科書上的魯迅!還有一張跟奶奶,媽,哥哥合影里的發(fā)型總讓我想起毛澤東!
爸在我心目中,一直是英俊,偉岸,高大,永遠是談笑風生的樣子。
成年之后已為人父母的我和哥哥弟弟們有一次在翻看爸媽老照片時,二哥打趣地抬頭說 ”真不知爸當年是怎么看上個頭只有1.58米,還大字不識一個的媽?!?/h3>
其實在我們心里,爸媽是天底下最般配的一對。
一大家子的時候其實家里并不是非常和諧。追究起來,爺爺奶奶上一輩曾經算是大戶人家,家境是沒落了,規(guī)矩卻還是那么多,家法依然重。
成年之后我分析,奶奶不待見媽媽的原因其實可以理解, 一是,爸爸是奶奶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兒子,據說前面好幾個孩子都先后夭折,奶奶為了能保住爸爸又是給起女孩名,又是帶長命鎖。后面生的又都是女孩:我的3個姑姑。
只愛兒子不愛媳婦的奶奶,多少有些戀兒情結吧!就連我們姊妹4個小時候也沒有享受過有奶奶疼愛的幸福。以至于我從小聽不得同學講她們的奶奶,其實心里不知有多羨慕有奶奶疼愛的同學。
奶奶甚至在媽媽坐月子的時候克扣她的吃喝,以至于媽媽后面生我和弟弟的時候都沒月子坐。寒冬臘月生完第二天就下地干活。
媽一直默默地忍辱負重,一是媽要撐起爸的體面,爸經常在村里幫別人家庭調解矛盾!
我記憶里有很多這樣的畫面:我們一家人圍著餐桌吃飯,當事雙方在旁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說著各自的理由,爸經常飯吃一半就去調解說和。
二是,媽生性好強,通情達理,心疼外婆不容易,從不愿讓外婆替她操心,受多大委屈也不回娘家訴苦。
還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爸懂媽,媽崇拜爸。
結婚后我跟爸媽一起生活的那些年,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這應該也是支撐媽在苦難中熬了那么多年的最大的力量!
爸媽打過的一次架雖不是我親眼所見,卻一直像電影一樣歷歷在目,縈繞心頭,總也不會淡忘。
那是我上高中的時候,星期三是住校的孩子回家背干糧的時間,這自然也成了有學生娃的家庭改善伙食的日子。媽和好了面準備給我包餃子,并計劃在面醒好之前去地里忙些活。
媽是急性子,干活總是爭分奪秒。每家的地都是分散在不同的幾片,每片地的距離走路還挺遠。媽跟爸交待了要去的那片地就先走一步,爸收拾收拾鎖好家門隨后去的時候,卻陰差陽錯去了另一片地。
媽一直沒等到爸來就已經有火,等媽趕著點回來準備包餃子的時候,爸居然還沒在家!鑰匙不在手上,媽進不了門!
心急如焚的媽,想著爸應該很快回來,便耐著性子找了可以在院外干的活——摘曬干的棉花,媽是一分鐘也閑不住的人!
誰知道棉花都摘完了還沒見爸的影子!可想而知媽有多著急!不耽誤孩子讀書一直是爸媽的頭等大事!
爸回來自知有點晚,任媽怎么數落也都不吭一聲,只忙著跟著媽的快節(jié)奏幫忙做飯,媽不依不饒,一邊搟皮一邊不停地數落,爸實在忍無可忍,動手推了媽一把,兩個終于還扭打在了地上。
馬上又意識到什么,正在打架的兩人又不約而同趕緊爬起來拍拍灰洗洗手,一個搟皮一個包餃配合得有條不紊,只是誰也不理誰……
餃子終于在我進門時下進了鍋,一點也沒耽誤,我一進門就吃上飯。
說起這個,多少年來,無論我中學住校,上大學,參加工作,任何時候回家,即便是半夜,媽都是早早準備,保證你一進門就有熱氣騰騰噴噴香的飯吃……
那才是一直讓我魂牽夢繞的家的味道,媽的味道,愛的味道……
看著豪不知情的我美滋滋地大口大口吃著新鮮出爐香噴噴的餃子,爸媽終于都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接著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描述剛才發(fā)生的一切......
兩個人笑成一團,我笑著笑著眼淚卻止不住地流出來,那是心疼的淚,幸福的淚,更是感動的淚,那一幕已經刻進我的腦海,永生不會忘記。
關于讀書,小時候最常聽爸媽說的一句就是, “脫褲子當襖,都要讓娃讀書” ,記憶里要繳學費前,媽必然張羅著讓爸拉一車糧食到糧站去糶。這是農民唯一能換錢的辦法。
就算農活再忙再苦再累,爸媽也要讓我們先把作業(yè)做完才去幫忙。同村同齡的女孩子做飯個個能成,唯獨我啥也不會.
因為媽總不讓我插手,以至于四姊妹中唯一輟學回家務農的大哥經常嫌棄我啥農活都不會,干活有笨又慢。
還記得中學時經常要寫理想啊讀書為了啥之類的作文,別人都寫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等等之類的話,我心里想來想去卻發(fā)現我讀書的目的真的只是為了我爸和我媽!
只覺得讀不好書,會愧對爸媽,只心疼爸媽不想讓爸媽失望,把書讀好讓辛苦的爸媽高興,是我當年唯一的目......
但又不能這么寫,至今還記得寫那個作文時的糾結。
媽開始讓我干一些農活的時候,是大嫂娶進家門以后。媽是為了不讓嫂子覺得媽有偏愛自家女兒的嫌疑。
其實早在嫂子取進門之前,媽就給我打好了預防針 :“嫂子來了,你以后得要一起干活了” 我懂媽!媽一直說“一碗水要端平” 。且吃了婆婆虧的媽,是發(fā)了誓要做個好婆婆的。
而我心里一直為即將到來的姐姐感到激動興奮又忐忑。從小沒有姐的我經常夢到媽給我“撈”了個姐姐。小時候的我們總被大人告知,小BB是從村里的澇池里撈出來的。
想有姐姐的舊衣服穿已經很久很久了!嫂子進門果然隨了我的小心愿,現在還記得嫂子穿不上的那件綠毛衣,水蘭迪卡外衣, 見了同學就說:這, 是我姐的,舊衣服......未完待續(xù)作者簡介:王存鳳,1968年出生于陜西蒲城黨木鎮(zhèn)林吉6組,90年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從事與英語專業(yè)有關的外貿工作至今,現定居廣東東莞。 一、原創(chuàng)作品獎勵
贊賞金額全部歸作者。7天內閱讀量達1000,獎勵10元,閱讀量超過3000獎勵30元;7天內新留言20條且閱讀量達300獎勵10元。作品發(fā)布一周后以紅包形式發(fā)給原創(chuàng)作者。須加微信suyan834398802 二、投稿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