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蔡瀾痛批中國茶道,鄙視刻意追求形式美,搞得太復雜,他認為喝茶,不要規(guī)矩,要真性情,簡單就是茶道,人生也是如此。 但茶的世界,從來沒有標準答案。不同人眼里的茶,往往大相徑庭,在歐美人眼里,茶是數學;在中國人眼里,茶是哲學;在日本人眼里,茶是禪學;在蘇州人眼里,茶是美學;在我媽媽眼里,茶是營養(yǎng)學;在我兒子眼里,茶是化學;在我老公眼里,茶是貨幣學;在我眼里,茶是教育學。 因為橫看層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每個人只站在某一個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答案是唯一且片面的。所以世界的模樣,取決于你看他的角度,如果360度都看過了,世界才是完整的。 而蔡瀾眼中的茶道,只能代表他那類人的需求,但有很多人還是喜歡看茶藝表演,和年齡有關,和性情有關,和需求有關,就像蔓姐說的:“年輕姑娘喜歡學習茶藝是沒有錯的,茶藝能讓姑娘們感受到自己的美,能讓她們隨時隨地施展自己的美:儀容之美,神態(tài)之美,動作之美。所有年輕人都是希望向這個世界展示自己,這是這個年齡階段和生活的必然狀態(tài)。它其實也是遵循一種人性的自然發(fā)展,所以明白之后,我不再看而不慣了。反而認為,倒是讓她們學學規(guī)范自己也蠻好,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技法熟于手,禮法植于心,才能讓她們以后的人生隨性而不隨便,因此我知道,我沒必要讓一個20歲的丫頭像一個40歲的人一樣去喝茶,20歲就該有20歲的樣子,我們應該尊重。等她到了40歲,不用誰教,她自然也就放下繁華,素手清心的喝茶了,這是需要自己走的過程,誰也教不會的?!?/p> 當我知道很多茶藝表演,也是500多次反反復復的練習,才能練就那般從容優(yōu)雅的儀態(tài)時,內心也升起一種敬意。茶藝是可以教會的,但茶道是教不會的,只能自己去悟,道由心悟。道,看似復雜,實則簡單;看似簡單,實則復雜,那么近,又那么遠。 蔡瀾說的簡單茶道,勉強只能算是生活茶道吧。不過他的文章讓我重新思考茶藝表演的現實意義,作為一種表演藝術形式,一定有他存在的價值,否則在大浪淘沙的時代便很難長期存在,形式美和本質美并不沖突,可以和諧統一,美女也可以有內涵,有內涵又會更美。 我始終感覺太過簡單,太過隨性,毫無美感可言的茶,和藝術無關。藝術源于生活,也一定會高于生活,而不是生活本身。每個時代審美情趣不一樣,唐代崇尚艷麗,所以追捧花花綠綠的唐三彩,宋代推崇極簡美學,因此宋瓷素雅簡約,看起來純粹又柔和,但越簡單越難,越溫柔越強。茶道,興于唐盛于宋,古典美學,也是在宋代達到巔峰,任何一種藝術,走向極致時,就會返璞歸真,漸漸由把儀式感做足的“形式美”,走向“簡樸美”,雖然在審美追求上,不求豐盛,只求簡單,但依舊還是有美感存在的。 而當代茶道,艷麗和素雅并存,各取所需。茶道藝術有著“由形入心”的特點,是一門詩化的品茗藝術,從看得見的美走進看不見的美。如果沒有形式美,很多人都不會走近他,就更無法走心了。我接觸茶道,也是始于茶人泡茶時那一低頭的溫柔,讓我卸下所有的防備,想要探究這溫柔背后的故事。 茶藝之美,可以這樣悄無聲息的征服你,感動我,難怪美學大師蔣勛會說“美,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比祟?,作為視覺動物,最容易走進內心的,不是深刻偉大,就是那一瞬間的美感,儀式美,是通往內心世界最短的橋梁。 看完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