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高氣爽,碩果累累,金菊飄香。正值旅游佳季,一曲《月光下的鳳尾竹》又一次讓我的思緒飛到了彩云之南——云南。一直以來,暢游云南是我的夢想,隨著生命年輪的層層加深,這種欲望愈加強烈。走遍大江南北,足跡長城內(nèi)外,縱覽塞北高原,沐浴海濱沙灘,一直是我所追求的生活樂趣。裝行囊,約旅伴,報團隊,飛云南。輕裝上路,說走就走,10月19日晚11時許飛抵春城昆明,九鄉(xiāng)提起云南的大理,麗江,石林,西雙版納,人們并不陌生,但說到“九鄉(xiāng)”卻鮮為人知。“九鄉(xiāng)風景區(qū)”位于昆明市宜良縣九鄉(xiāng)彝族回族鄉(xiāng)境內(nèi),這里有我國最大的地下溶洞,那一個個神奇壯觀的鐘乳石溶洞,讓你真正的體會到“九鄉(xiāng)溶洞九十九,數(shù)完溶洞白了頭”的天籟美景,在這穹頂傾斜的橢圓形溶洞中,有一瀉千里,濤聲轟鳴雄雌瀑布,有層層疊疊,清水粼粼的神田,有凌空絕壁的天生橋,有令人嘆為觀止的地下倒石林;繽紛多彩的奇葩秘境讓人目不暇接。在洞中穿梭,仿佛時間倒回到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光,讓你默默地感嘆著大自然杰作與饋贈;游弋于彩燈魔幻的光影世界里,使人神若迷離,美倫美煥。普洱茶莊來到茶馬古道上一個普洱茶種植基地,仿佛置身于綠色畫屏之中,這里秋風送爽,樹影婆裟,茶在林中,寨淹茶園;舉目遠眺四周蘑菇狀的丘陵上,茶樹修剪的整齊有序,一層層,一坨坨,極目難盡。諸多游客觸景生情,放聲歌唱,載歌載舞,歌聲在山谷里回蕩,響徹藍天白云之巔。不僅觀賞了萬畝茶林,還品嘗到了濃郁的茗茶醇香,參觀了普洱茶的制作工藝,體會到了茶農(nóng)家田園生活。原來茶葉的采摘是很有講究的,二月采茶,蕊細而白,謂之毛尖,視作貢品,不允販賣;貢后所采茶葉方允民間販運,采而蒸之,揉為團餅,經(jīng)發(fā)酵而成熟茶。采摘于三、四月間的名曰“小滿茶”,采于六、七月者名為“谷花茶”,葉小而圓者名為“女兒茶”,女兒茶只允婦女所采,珍藏多年用來做女孩子出嫁時做嫁妝,雨前采摘為最佳,視為極品。普洱茶的沖泡更是大有講究,茶葉、茶具、水溫、水質(zhì)、沖泡時間等直接影響著茶味的口感和質(zhì)感,影響著茶水的顏色和營養(yǎng)成分。真乃是 “霧鎖千樹茶,云開萬壑蔥,香飄千萬里,味釅一杯中”。西雙版納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云南省8個自治州之一,首府景洪市,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屬北回歸線以南熱帶雨林區(qū),瀾滄江穿境而過,南部和西南部分別與老撾、緬甸山水相連。這里居住著13個民族,旅游業(yè)是當?shù)匾淮蠼?jīng)濟支柱。這次旅游旅行社安排了“野象谷”和“勐泐大佛寺”兩個景區(qū)。野象谷野象谷是以動物保護和環(huán)境保護為主題的國家森林公園,由于氣候變化因素,這里聚集了我國西南部最大的野象游牧群,也是亞洲野象種源繁育基地。走進景區(qū),古樹參天,百花爛漫;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身著不同的服飾在觀看大象表演,憨態(tài)可掬的大象表演,惟妙惟肖,不時的引起熱烈的掌聲。各種動物鳥類棲息自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人流連忘返。游玩之余,有幸而感:彩云之南云彩飛,風光旖旎盡銷魂,華夏河山多奇秀,不虛瀟灑走一回。勐泐大佛寺勐泐大佛寺位于西雙版納景洪市城郊,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飄佛寺”的原址上恢復重建的。“景飄佛寺”是傣族歷史上一位名叫拔龍的傣王為紀念病故的王妃而修建,始建于明代,是南傳佛教象征十二版納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納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此佛寺于公元1848年清咸豐年間毀于戰(zhàn)亂,距今已有169年。云南解放后,于2005年重修,同年5月9日舉行盛大的大殿奠基開光儀式,據(jù)說在大殿施工時,挖出大量的銀幣,銀盒,佛教法事用品。佛寺于2007年11月3日竣工,竣工之時,邀請了海內(nèi)外108位高僧為佛寺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大典,州內(nèi)外參加大典的各民族佛教信徒達65萬人之多,可見佛寺在東南亞地區(qū)的影響力有多大?佛寺依山而建,落差達122米,為國內(nèi)外所獨有,景區(qū)以佛祖釋迦牟尼的生平佛寺活動為主線,巧妙融入到景觀及建筑群體中,充分展示南佛教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色彩。從萬佛塔前廣場俯視景洪市區(qū),旖旎的熱帶風光盡收眼底。西雙版納的傣族人們南傳佛教,傣族男孩到了8~10歲都要入寺去過僧侶生活,他們在那里學經(jīng)識字,一般在1~5年還俗回家。每逢潑水節(jié),關門節(jié),開門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傣族人都要到寺里拜佛,在西雙版納佛寺遍布村寨,勐泐大佛寺是所有佛寺中規(guī)模最大的,地位也是至高無上的,是傣家人心中的圣地。盡管我不信佛,當身臨此地,令人感慨萬千,肅然起敬。佛緣、人緣,邂逅即是緣。信則有,不信則無,佛在心中;誠則靈,不誠無過,人行其善。打洛鎮(zhèn)打洛鎮(zhèn)位于勐??h西南部,與緬甸接壤,這里是中國通往緬甸的一個重要交通口岸,俗稱西南第一鎮(zhèn)。打洛,是傣語的地名,意為不同民族共居的渡口。這里居住著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小數(shù)民族,屬北熱帶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干濕季分明。近年來隨著旅游業(yè)的興起,這里開發(fā)了“打洛森林公園”,“獨樹成林公園,“中緬第一寨”。站在界碑前,遙望國境對岸,兩域形成鮮明的對比,倍感祖國的強大,深為中國人而自豪。景區(qū)內(nèi)一顆千年大榕樹見證了中緬兩國邊境的和平與友誼,這顆“獨樹成林”大榕樹,株高達28米,平生眾多枝根,順樹而下,相互交纏,盤于根部,形成根枝相連的叢生樹木,塑造出一樹多干的成林景致。漫步景區(qū),環(huán)周依山傍水,原始森林密布,在這里我們第一次近距離的鑒賞了橡膠樹。穿過橡膠樹林,展覽了中國遠征軍戰(zhàn)斗遺址,在國界碑前合影留念,留下了一次難忘的邊境旅行。北回歸線標志園從西雙版納回昆明途中,途徑墨江縣北回歸線標志園。學生時代在書本上知道中國是北回歸線所經(jīng)地區(qū)唯一一個有人居住的地區(qū);也是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北回歸線標志園之一。始建于1993年,它融天文、地理和國家園林藝術,民族文化,觀賞旅游為一體的4A景區(qū)。站在回歸線標志塔前,豪情從心底油然而生,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幸運。北回歸線(北緯23。26’)經(jīng)過地球上16個國家和地區(qū),多屬沙漠和草原地帶,如非洲經(jīng)過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沙漠,印度巴基斯坦的塔爾沙漠,北美洲的墨西哥沙漠,人稱“回歸線沙漠帶”;唯有經(jīng)過我國云南,廣西,廣東,臺灣四地區(qū),卻是另一番景象,這一帶森林繁茂,雨量充沛,物產(chǎn)豐富,稱之為“神奇的回歸綠帶”。因此,來到這里,我為我是中國人而幸運,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再見了,七彩云南;再見了,神話般的西雙版納。您的美麗富饒,您的秀美山水,您深沉歷史文化將永遠刻畫在我的記憶中。
足跡天涯人未老萬水千山更妖嬈山外青山樓外樓五湖四海任我游作者簡介:羅銀龍,(羅龍)54歲,網(wǎng)名中華龍。1980年高中畢業(yè)。職業(yè):牙科醫(yī)生。愛好文學,攝影,旅游,書法等,是“洛寧文苑”“河洛風景線”“洛寧城事”“印象宜陽”群會員,愿與愛好文學的朋友們交流學習,共同提高,閑暇之時,寫點見習之作,宣揚正能量,幸福你我他。洛寧城事媒體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