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研究或者喜歡遼金文化的人來說,義縣奉國寺是個避不開的話題。它是現存的遼代三大寺院之一,是中國古代佛教寺院唯一擁有完整格局遺存的寺院,在遼金文化的研究中有著崇高的地位。遼金史研究專家、鐵嶺市博物館副館長周向永先生,在他的著作《遼金文化在康平》中,就提到了義縣奉國寺中雙魚和盤長。奉國寺經歷金滅遼戰(zhàn)爭,元滅金之戰(zhàn),庚寅地震,炮火洗禮,動亂年代等五次重大劫難,仍屹立不倒。特別是1948年10月遼沈戰(zhàn)役義縣攻堅戰(zhàn)期間,奉國寺大雄殿屋頂被一枚炮彈擊穿,不可思議的是炮彈竟落在佛祖釋迦牟尼手中卻沒有爆炸,種種神奇,讓人心向往之。 我們康平縣歷史暨遼金文化研究會一行8人,于2019年9月21日,穿過北鎮(zhèn)梨花大道,翻過義縣盤山公路,來到了向往已久的奉國寺。 奉國寺位于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始建于遼開泰九年(1020年),初名咸熙寺,后易名奉國寺,因大雄殿內塑有七尊大佛,亦稱“大佛寺”。全寺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是自稱釋迦牟尼轉世的遼代圣宗皇帝耶律隆緒在母親蕭太后(蕭綽)故里所建的皇家寺院?,F存主體建筑大雄殿是中國古代佛教寺院遺存中,規(guī)模體量最大的木構建筑。大雄殿內供奉的佛祖“過去七佛”造像,是世界最古老、最高大、最精美的泥塑彩繪佛像群。佛祖“過去七佛”并列一堂的供佛形式,為國內外佛教界獨一無二,被譽為天下第一寶殿、世間佛祖道場。 奉國寺是典型的漢傳佛教寺院布局,座北朝南,沿中軸線依次為外山門、內山門、牌坊、天王殿、大雄殿。大雄殿東側是財神殿、菩薩殿,西側是西方三圣殿和義縣出土文物展室。整個寺院有佛殿5座,供奉佛、菩薩共計44尊,其中:過去七佛祖七尊、男像倒坐觀音一尊、哼哈二將2尊、脅侍菩薩14尊、彌勒佛一尊、韋馱一尊、天王四尊、菩薩四尊、財神七尊、西方三圣佛三尊。我們的探訪就從中軸開始,再向兩側延展。
奉國寺的外山門為懸山式建筑,它面闊三間。正門楹柱上懸掛的是著名書法家康殷先生所撰寫的楹聯(lián):“寶相莊嚴悉出眾智;雄堂輝煥重耀千秋”。 穿過外山門,一種古樸莊嚴的感覺充溢胸中。被風雨時光沖洗了千年的古剎,一懷風骨仍似當年。800多年前,南宋使者張邵來到這里,曾發(fā)出“寶殿穹臨,高堂雙峙,隆樓杰閣,金碧輝煥,潭潭大廈,楹以千計,非獨甲于東營,視佗郡亦為甲”的感嘆,誠如是也。 內山門為清代所建。上方懸掛的大佛寺牌匾是嘉慶十六年所書。內山門里的兩側墻上繪有壁畫,寺內工作人員介紹說,這部分壁畫并不是遼代遺存,是仿遼代風格畫的。
穿過內山門是清代所建牌坊。牌坊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它是為表彰清太宗皇太極的女兒溫莊長公主為清王朝入主中原,統(tǒng)一全國為大清江山的發(fā)展與鞏固做出的貢獻而修建的,是崇高榮譽的象征。上面原有“德配天地”“功等山河”匾額。 牌坊后面就是天王殿了。 天王殿始建于金代天眷三年(1141年),原名萬壽殿,后改為無量殿,在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2008年10月14日,以漢傳寺院傳統(tǒng)格局為依據,更名為天王殿。天王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16.14米,進深兩間12.22米。天王殿四周墻體上的壁畫描繪的是釋迦摩尼從出生到涅槃的八個階段的故事。現天王殿內中間供奉彌勒佛,也稱未來佛,兩側另供增長、持國、多聞、廣目四尊天王,彌勒佛背后是護法神韋馱菩薩。 穿過天王殿就來到了大雄殿。大雄殿是整個寺院的主體建筑,規(guī)模宏大,是中國古代佛教寺院最古老最大的大雄殿。面闊九間,通長55米,進深五間,通寬33米,總高度24米,建筑面積1800多平方米,氣勢恢宏。 整個殿宇上秉唐代建筑風格,下啟遼、金寺院布局。整體結構采用五脊單檐廡殿式建筑,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單層木結構建筑,也是現今國內僅存最完好的遼代木結構建筑。
奉國寺的木結構建筑是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在他的學術報告中盛贊奉國寺為“千年國寶、無上國寶、罕有的寶物。奉國寺蓋遼代佛殿最大者也”。主持過奉國寺維修工程的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楊烈,曾評價奉國寺大雄殿為“中國古代遼(宋)以前保存至今最為宏大和最為完整的單檐四阿頂木構建筑,建筑規(guī)模是中國第一大雄寶殿?!惫沤ㄖ穼W家曹汛贊嘆道“全國古剎千百座,奉國寺大雄殿是窮極偉麗的。”
大雄殿里至今還保存著10余通古碑,留存著歷史的余溫。金滅遼以后將有關奉國寺的遼碑碑刻銷毀殆盡,現存皆為金、元、明、清時代碑刻。我們幾人都靜靜地在碑刻前肅立良久,從這些古意盎然的字跡中,品味著遙遠的故事?! ?/span> 在寺內東側的中華名匾展室,我們看到了珍藏的清代牌匾,其中清乾隆五年所立的“大雄殿”、“法輪天地”和“滋潤山河”是中國最大的木制透雕牌匾,被譽為“中華名匾”。
遼王井乃遼朝皇帝耶律隆緒建造奉國寺時所建,為皇家用水井。耶律隆緒1031年駕崩后,百姓為緬懷先王功德,將其名為“遼王井”。此井水質清冽甘甜,被尊為“圣水”,為遼開泰年后歷代帝王所飲用之上品。此井曾消匿于民國期間,新中國成立后,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尋找多年,終于在2007年被發(fā)現。
2019年11月11日 作者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