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初,國內(nèi)專家開始關注元青花,這也正是河北省博物館現(xiàn)藏青花釉里紅蓋罐等元青花出土的前后。同時出土六件,不僅器物完整,而且質(zhì)量也極精致。特別是青花釉里紅蓋罐更是稀見的文物,造型雄渾,紋飾多樣,瑩亮的紅色與湛藍的青花交相輝映,集彩繪、鏤雕、貼塑、青花、釉里紅等多種裝飾技法于一身,是元青花中的頂 級國寶,素有“青花王”的美譽。青花釉里紅蓋罐出土了一對,罐蓋完整的一件由當時的河北省博物館收藏,另一件由故宮博物院收藏。 鐵銹斑一定是下沉,深入胎骨,決不是用手撫摸,還能感覺到是往外突出的,用放大鏡觀看鐵銹斑,一定有流淌紋,由此元青花鐵銹斑在放大鏡中,是形成很自然的網(wǎng)狀紋。 青花瓷器基本上都是露胎(極少裹足盤和杯除外),一般情況下,傳世器相當有限,基本都是出土器或海撈器。由于700多年的歲月侵蝕,鑒別元青花瓷器最重要的是胎相和釉子必須要開門。傳世有舊相(老皮殼包漿),出土胎相有各類土皮子(出土特征的老皮殼):生坑有生相,熟坑有熟相,水坑有水沁相,泥坑有泥相,墓坑有葬氣相,窖坑有窖相,窯址有窯相,海撈有鹽蝕相等等。針對各個坑口判定胎體是否具備自然老化胎相(皮殼)特征。 在元青花的故鄉(xiāng)中國卻受到了令人尷尬的冷落與漠視。由于當時中國社會動亂、文化窒息,沒有人有興趣、有條件去做這方面的研究,加上古董藏家主要是那些對元朝素存敵意的清朝遺老遺少,他們從心理上就排斥元代器物,誰還會掏錢去買它?沒有買家,就算元青花貌若天仙,自然也難以吊起唯利是圖的古董商們的胃口。中國人對元青花置若罔聞的態(tài)度,被一些外國學者理解為是對霍布遜理論的否定。于是,元青花第 一次浪潮迅速潰退,終成曇花一現(xiàn)。 許明細致講解了伊朗館藏元青花及仿品的微觀圖像,從微觀、出土特征、畫風、館藏對比、市場規(guī)律等對元青花進行真?zhèn)伪鎰e,還對元青花機檢、窯址、文化來源、用途等爭議問題與藏家進行探討?!拔?guī)缀鯇θ珖母G址出土的瓷器都看過、調(diào)查過?!崩钶x柄作為資深的陶瓷專家,他坦言自己一開始也把許多收藏家的很多藏品“槍斃”了,后來在廣東的一次墓 考察,他親眼目睹了出土瓷器的真實性,“從此我的觀點轉(zhuǎn)變了”。 元青花上的菱形飾帶畫于盤的口沿或作瓶罐紋飾的間隔。圓口大盤一段用菱形飾帶裝飾邊沿。每一單體為兩個菱形套疊,有的在其間填青。內(nèi)菱形中 心和四邊各有一點。 “瓷器之成,窯火是賴”。如果說窯制為瓷器燒造準備了空間硬件,那窯溫便是至關重要的軟件。窯溫對元青花瓷器的燒成有很重要的作用。為了檢測窯溫和燒制效果,古人發(fā)明了“火照”(即瓷窯爐膛內(nèi)火候、溫度的照子或標樣試片)。 |
|
來自: 博搜藝術 > 《藝術藏品數(shù)據(jù)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