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連載】青洋山村志之四:

 蘇氏信息平臺 2020-07-18

——青洋山《村志》報道之四:

 三、教育與文化

(一)教育的迅速發(fā)展

民國以前辦學,都稱為私塾,義學,書院,系私人所辦。我村是否辦過書塾,無從查考。清末廢科舉,改書院為學堂,至民國時期改學堂為學校。

一九三三年,青洋山的第一所學校,由鄉(xiāng)紳蘇雪樵創(chuàng)辦,定名“育光學?!保V吩O碧陽祖祠。三八年改名“中心小學”, 校址設明時祖祠。以上辦學屬初級小學,只辦至四年級,且與碧嶼合辦。學生數(shù)僅有數(shù)十人。四五年開始,青洋山碧嶼正式合辦完全小學,校名為“青碧中心小學”,校址于嚴祖祠。四九年起青碧分辦小學,青洋山正式自辦青洋山小學,地點于嚴祖祠,分校點于符祖祠、梅祖祠、學生數(shù)二百三十多人。其時仍未設六年級班,一九五二年才與碧嶼學生一起,開設六年級,正式辦成完全小學,五三年青碧拆開,分別辦完全小學。我村學生數(shù)增至四百多人。


碧陽祖祠

明時祖祠

嚴祖祠

隨著學生數(shù)的增多,辦學地點不斷擴展。由原嚴祖祠、符祖祠、梅祖祠,增加青窗祠、杉鋪、鴨湖、前圍祠等。一九六八年起學校附設了初中班,學生數(shù)增至七百多人,班級十六班,辦學地點又增擴了老祠、四房祠(文誠祖祠)、鄉(xiāng)政府(兩原厝)等。


青窗祠

杉鋪

前圍祠


四房祠

老鄉(xiāng)政府

以上學校所用教室,全是祠堂,教室分散,教學點多,辦學條件極差,嚴重影響了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一九七四年,學生數(shù)增至八百多人,班級擴至十八個班,村中大部分祠堂被占用,再也無法解決辦學用的教室了,此時,由村主持,拆四房祠,利用其杉木,加上采筏獅山集體山林松木,在山頂三層園(獅仔墳),建了八間教室,加上利用原榨蔗廠廢棄廠房共十間教室。一九八二年港胞蘇培生及僑胞蘇炳隆等多人捐資,連續(xù)先后在山頂大操場建起了十間教室。至此,青洋山學校才擺脫了利用祠堂分散辦學的窘境,辦學條件才有所改變。


三層園

大操場學校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jīng)濟的好轉(zhuǎn),教育事業(yè)迅速發(fā)展。九一年,學校教學班增至二十多,學生數(shù)達一千多。擴建教室,成為我村急切需解決的大事。在泰國僑胞蘇炳得、蘇廷漢的全力資助下,經(jīng)多年努力,終于在一九九五年四月建成了“青洋山華僑學?!保陆ǔ傻膶W校有三十五間教室。但因九六年起,學校兼辦初中,校名為“青碧中學”,總學生數(shù)達一千八百八十七人——歷史以來最高峰。故而校舍又明顯不足。二00三年,在華僑學校內(nèi),由鄉(xiāng)賢蘇鎮(zhèn)濤捐資三十萬元、蘇少初捐資十七萬元,合建了有九間教室的“培英樓”;二00三年下半年,又由長壽先生等五位鄉(xiāng)賢捐資二十三萬元,合建了有六間教室的“育才樓”,加上教育部門撥款建了一幢有六間教室的附屬樓,這才從根本上解決了學校教室的欠缺問題。

現(xiàn)在讀學校


校內(nèi)培英樓

校內(nèi)育才樓

青洋山學校校舍的解決,為青洋山村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奠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其功勞離不開泰國僑胞蘇炳得、蘇廷漢、蘇炳隆等及港胞蘇崇順、蘇和恩(嚴祖人)、蘇烏豆、長壽先生等以及鄉(xiāng)賢蘇鎮(zhèn)濤、蘇少初、蘇欽雄等。

教師問題,是關(guān)系到教學質(zhì)量能否提高的關(guān)鍵問題。故聘請教師特別重要。解放初期,仍屬地方辦學,教師由地方聘請。一九五二年起學校轉(zhuǎn)為國家辦學,教師當然由國家調(diào)撥。但由于當時共和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國庫財力不足,加上解放不久,人才培養(yǎng)跟不上。諸多原因,政府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實行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公辦與民辦相結(jié)合的辦學形式。于五七年下半學期開始,民辦小學誕生,開始有了民辦教師。

民辦學校統(tǒng)一由公辦學校管理,其辦學模式與公辦小學相同。學校名義上,報幾個班級公辦,幾個班級民辦,沒有區(qū)別。有所區(qū)別的是民辦教師,他們由生產(chǎn)大隊撥給工分,每月約十三至十五個工;國家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民辦教師在教師隊伍中的比例,高峰時達百分之四十以上。

一九七八年開始,民辦教師分期分批逐步轉(zhuǎn)為公辦教師,學校欠員,改為聘請代課教師,此時,不管民辦教師、代課教師,其工資一律由國家統(tǒng)撥發(fā)放。直至九十年代,全部民辦教師都轉(zhuǎn)為公辦教師,民辦教師這名字便告消失,已成為歷史,不復存在。

九十年代期間,青洋山學生數(shù)迅速提高,加上附設初中班,導致教師奇缺,代課教師迅速增加,竟占學校教師數(shù)的五分之二。特別是初中班老師,更是難請。其時,由上級部門,介紹了湖南、山東、云南等外地老師九人,雖然他們的學歷都有大專程度,但因語言不通,在對學生教育中很難交流,達不到較佳的效果。小學的代課教師,大部分是初中畢業(yè)。故在這段時間,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只停留在一般水平。

00八年開始,村黨政特別重視教育,動員鄉(xiāng)賢及民間組織,支援學校。每年固定由蘇鎮(zhèn)濤、蘇少初等及村福利會捐款十多萬元,解決了學校獎教獎學問題。目前青洋山學校,已沒有代課教師,且教師學歷基本符合要求,大部分達到大專程度。這有效地保證了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解放初期,青洋山人讀初中,必須走幾十里路到貴嶼界河、麒麟愛群、桿塘興文、洪陽一中或峽山六都等學校。至一九五八年南徑始辦普寧第十一中學。從此,解決了青洋山學生在本鎮(zhèn)讀初高中的難題。

學校從一九六七年起附設了初中班。其時,與碧嶼合辦,地點在嚴祖祠。六八年,青碧初中分開辦學。學制改為小學五年,初、高中各二年。同年八月,公辦小學下放由大隊辦,教師一律回原籍安排,高考停止。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大三中全會后,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右派教師平反,高考恢復,初中學制改回三年。小學至八六年才恢復為六年制。

青洋山學校附設初中班,只辦至初二,一直堅持至一九九六年七月,一九九六年九月一日起,開辦青碧中學,正式辦初三,成為完整的初級中學。校址仍在青洋山華僑學校內(nèi),學生數(shù)達二百六十七人,二00一年,江士遠校長到校,青碧中學只辦初一級,二00二年七月,青碧中學全部停辦。自此以后,青洋山、碧嶼兩村的初中學生到南徑或者橋柱就讀初中。為此,蘇鎮(zhèn)濤、蘇少初二位鄉(xiāng)賢還分別為南徑中學各建了一幢教學樓,惠及全南徑鎮(zhèn)。

0一四年,廣東省提出創(chuàng)辦教育強校,造福子孫后代,資金則由所在村負責。為此由青洋山村黨總支書記蘇任忠親抓,發(fā)動了鄉(xiāng)賢蘇鎮(zhèn)濤捐款二十萬元、蘇少初捐款十萬元、蘇文信捐十萬元、蘇秋忠十萬元等等,捐款數(shù)額竟達一百八十多萬元,對青洋山學校全面整修。目前,青洋山學校內(nèi)外運動設備齊全,跑道、籃球場符合規(guī)格要求;校內(nèi)外花草樹木、道路布局合理,環(huán)境恬淡清幽,真正是辦學的理想場所。連年來,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迅速提高,僅二0一四年,上二中線的學生竟達十八人。



學校芳名榜

學校跑道、籃球場

青洋山村,在南徑地區(qū),本來是被稱為文化較發(fā)達的鄉(xiāng)村,但在解放前,只有一個大學生。解放后,從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共三十余年的時間,大學生數(shù)也只有二十人左右。九十年代起至現(xiàn)在,只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全村大學生人數(shù)竟達二百多人。

青洋山村,人口一萬五千多,就讀初中人數(shù)近五百余人,村中學停辦,莘莘學子,上學特難,須多跑十多里路,既增加家長經(jīng)濟負擔,又使上中學人數(shù)有所減少。對此,鄉(xiāng)民怨嘆之聲,不絕于耳。經(jīng)鄉(xiāng)賢蘇旭明等提議敦促,村黨政予以重視,在南徑鎮(zhèn)教育組組長蘇卓生的幫助、支持下,經(jīng)多次向教育部門反映請求,特批準我村復辦初中。并于二0一五年開始招收初中一年級新生。

復辦初中,校址是一大問題,經(jīng)村黨政召集多方人士商議,最后決定在青洋山華僑學校教學主樓后,另建初中部教學樓,這標志著青洋山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又一新的里程碑。

初中教學樓的選址,是村政經(jīng)多方征求意見,并專聘汕頭市設計院院長親臨勘察,還由村福利會虔誠祈請佛祖乩示,詩文曰:“紅日當天照,光輝遍四方;蛟龍從地起,祥云布九天?!卑葑x詩文,深感玄奧,只略領(lǐng)微意,即凡子弟進此黌舍就讀,定能成龍成鳳,飛黃騰達,平步青云。足見帝君對所選之地,十分贊許,故已奠基,開始平整基礎(chǔ)。

新設計的教學樓四層,教室十六間,教師宿舍二十套,教師辦公室四間,基本能滿足初一至初三將近十個班級五、六百學生之用。建設資金約需五百多萬,但目前分文未入手,可工程卻已動工,現(xiàn)先付出的幾十萬元整基款項,全由任忠書記向私人告貸暫付。這是青洋山村歷屆干部從所未敢為的事。因為書記相信鄉(xiāng)民對教育的重視;因為書記堅信鄉(xiāng)賢對鄉(xiāng)的赤誠之心,堅信鄉(xiāng)賢決不會袖手。這充分顯示了村領(lǐng)導班子,特別是黨總支書記蘇任忠的智識與魄力。

初中部?;?/span>

0六年,蘇任忠書記趁清明節(jié)鄉(xiāng)賢回家掃墓之機,假座蘇映廷先生的文華里,并由蘇鎮(zhèn)濤出資,辦下十桌酒席,聘請鎮(zhèn)委書記陳瑞宏、鎮(zhèn)長   、原普寧市政協(xié)副主席、統(tǒng)戰(zhàn)部長蘇澤平及村鄉(xiāng)賢,共八十多人赴席。宴會上,經(jīng)蘇任忠、蘇澤平、及鎮(zhèn)委書記等多人動員,鄉(xiāng)賢蘇俊拱、蘇鎮(zhèn)濤當場打板,帶頭各捐出巨款六十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元,在場紛紛響應,如蘇鶴明也捐出了二十萬元等。新中學教學樓的建成,指日可待。這是青洋山人的又一特大喜訊。

隨著人民生活的改善,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村民對下一代的培養(yǎng)教育十分重視,除了學校的學前班,村還開辦了多家幼兒園。最先是港胞蘇永源于一九九七年開辦的“長江幼兒園”。幾年后,又有多家幼兒園先后開辦。至現(xiàn)在,全村共有幼兒園三家,入園人數(shù)達六百多人。

長江幼兒園

青洋山幼教情況表

名稱

性質(zhì)

人數(shù)

教師學歷

辦學時間

負責人

青洋山學校學前班

公立

158

中師

1993

李啟川

新新幼兒園

私立

130

幼師

2011

蘇東虹

燦陽幼兒園

私立

120

幼師

2010

蘇桂吟

漢興幼兒園

私立

150

幼師

2009

蘇迎濤

青洋山學校1956年與1996年學生數(shù)對比

年度

學前

一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初一

初二

初三

總數(shù)

1956


95

81

59

48

43

36

10

8

7

387

1996

319

310

284

226

226

174

123

85

77

63

1916

注:1996年度初三級其中29人在外校就讀。

解放后歷任校長簡表

姓  名

任職時間

姓  名

任職時間

方自由

1946.1——1950.12

周慶順

1970.9——1974.7

沈  力

1950.1——1952.7

鄭學世

1974.9——1977.7

鄭承詩

1952.9——1954.7

張承福

1977.9——1982.7

呂迪瓊

1954.9——1956.7

葉謨林

1982.9——1986.7

張仁夫

1956.9——1957.7

鄭學榮

1986.9——1989.7

鄭學賢

1957.9——1958.7

李統(tǒng)堅

1989.9——1992.7

江朝堅

1958.9——1961.7

蘇崇飛

1992.9——2000.7

莊榮長

1961.9——1964.7

江士遠

2000.9——2004.7

陳  河

1964.9——1969.7

黃祥偉

2004.9——2009.7

蘇崇學

1969.9——1970.7

李啟川

2009.9——

 解放后青洋山村在外校長錄

姓 名

性 別

學 歷

任職學校(單位)

備  注

蘇卓生

大專

民智中學

現(xiàn)任南徑鎮(zhèn)教育組組長

蘇明鏵

大專

占隴教育組

曾任占隴鎮(zhèn)教育組黨總支書記

蘇明龍

大專

普寧第二中學

現(xiàn)任副校長

蘇崇達

高中

東崗寮小學


蘇華東

大專

民智中學

現(xiàn)任南徑鎮(zhèn)教育組普教視導員

蘇展徐

大專

碧嶼小學


蘇旭炎

大專

民智中學


蘇志毅

大專

碧嶼小學


蘇崇仰

大專

海南紅泉中學


蘇明資

大專

舊地小學


蘇育明

中專

志古寮小學


蘇文強

大專

佛山市三中







 (二)文化狀況

一九五二年起,我村在原民間樂社的基礎(chǔ)上,吸收了有特長的青少年及喜好演娛的人,組成了劇社,地址在高埕公厝。劇社純屬業(yè)余,農(nóng)閑排練,重大節(jié)日演出。至一九六八年,改為青洋山文化室。五、六十年代,是青洋山劇社最活躍的時期,當時人才輩出,如導演兼司鼓的蘇耿通,善演丑角的蘇阿賊,旦角蘇奇閑、蘇美嬌等,都是較為出名的。燈光配景、幻燈也在先進之列。較出名的劇目有《妙嬋追舟》、《沙家濱》、《紅色娘子軍》等等。青洋山劇社不僅參加南徑農(nóng)村劇社會演,還經(jīng)常被鄰近的湄州、草尾、石橋頭及谷饒等鄉(xiāng)村聘請演出。

青洋山的大鑼鼓隊演出,也是以劇社為主。大鑼鼓是潮汕地區(qū)特有大型演出隊伍。它主要展示鄉(xiāng)村人民的藝術(shù)才智及人的精神面貌。計有青少年女子標隊、炮囊隊、斗鑼隊;有男女孩童的集體舞隊;還有不分男女老小組成的絲竹隊等等。解放后,青洋山的大鑼鼓隊演出共進行了四次。最后一次是一九七九年慶祝中共十二大勝利召開時組織的。游行演出時,旌旗蔽日,五彩繽紛,既有喧天的鑼鼓,又有幽美和諧絲竹樂韻,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那炮囊隊,炮擔的布彩,少女清麗的臉龐,婀娜的身材,婆裟的舞姿,令人目不暇接。那次大鑼鼓演出隊伍,足足有三百多人,真正是盛況空前。

一九五0年,青洋山就有民間組織的英歌隊,且配有英歌后棚。英歌隊導演蘇沐窗,武術(shù)教練蘇鐵仔,司鼓蘇瑞池。一九五二年,英歌隊代表青洋山村,到麒麟迎接解放大軍進駐青洋山,受到了老大哥(解放軍)的嘖嘖稱贊。

英歌以《水滸》大破大名府的故事為依據(jù)。分前棚與后棚兩部分。前棚是主體部分,后棚以化裝演唱為內(nèi)容,表現(xiàn)梁山好漢喬裝為賣藝、經(jīng)商、探親、乞丐、獵人等,趁元宵大鬧花燈之機,攻打大名府的故事。一九八0年,青洋山民間又組成了新的英歌隊,其時只有前棚。這支英歌隊曾多次到過貴嶼的后望、新厝、湄州等村演出。這支英歌隊,以短棒舞動技巧及舞蹈動作,以變換隊列形式為表演,全隊除“玩蛇”者外,共有二十四人。算是較有特色,獲得鄰近村莊群眾的好評。

燈謎是我村群眾喜好的文娛活動。燈謎的內(nèi)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歷法,自然科學等等方面。它既能開啟智慧,又能娛人身心,更是用健康的娛樂,占領(lǐng)農(nóng)村陣地的一種文娛形式。解放后,雖然我村每年春節(jié)都舉行了燈謎竟猜活動,但由于受極左思潮的影響,燈謎大部分內(nèi)容被時事問答所代替,文革期間尤甚。直至撥亂反正后,燈謎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才真正的體現(xiàn)出來。我村謎作,人才輩出,如蘇炳飛、蘇崇飛等,更是頗有功底,令人敬佩。二0一四年,年青一代成立了一個燈謎小組,相信青洋山村的燈謎活動一定會不斷地傳承下去。

燈謎場景

電影、電視是新時代的產(chǎn)物,也是我村村民廣泛喜好的文化娛樂。

最先的電影,以黑白片為主。從五十年代解放軍進駐時起,便開始放映電影。六十年代后,私人開始購置電影放映機,七、八十年代,是為極盛時期。九十年代后,便被電視所代替。村里并設有線電視廣播。至目前,既能文娛、又有科技實用價值的電腦,也在我村大部分人家中出現(xiàn),

村有線電視站

我村的體育活動,主要以籃球為主,興盛時期,全村竟有六個籃球場。鄰近鄉(xiāng)村的籃球隊經(jīng)常到我村開展籃球友誼賽。特別是春節(jié)期間,更是賽事頻繁。觀看球賽的群眾,人山人海。這既增強了青少年的體質(zhì),又活躍了廣大群眾的文體生活。


籃球友誼賽

0一一年《青洋山蘇氏族譜》,編寫至十八世的工作基本完成。這又是青洋山村的又一文化盛事,它昭示了青洋山人追本溯源、篤念倫常、尊祖敬宗的傳統(tǒng)理念。

村族譜

附:詩歌欣賞        

流沙觀潮劇

 老舍

春宵鼓板動流沙,

絕唱傾城放百花。

古調(diào)新聲春永在,

嶺南兒女盡名家。

流沙觀潮劇

陽翰笙

一曲蘆林會,

聲聲斷我腸。

千人屏息坐,

爭夸范澤華。

看游大鑼鼓

林瀚

嶺東多傳唐宋音,

潮州鑼鼓氣勢新。

弋陽腔調(diào)糅風化。

二弦椰胡伴古琴。

更有花籃彩旗陣,

載歌載舞笑相迎。

高歌一曲農(nóng)家樂,

發(fā)展經(jīng)濟順民心。

(待續(xù))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精品自拍杆香蕉视频|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 久久精视频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高清|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粉嫩内射av一区二区|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久久| 激情综合五月开心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在线播放| 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午夜亚洲少妇福利诱惑| 久久福利视频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盗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日本午夜一本久久久综合| 伊人国产精选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看| 日本在线视频播放91| 自拍偷女厕所拍偷区亚洲综合|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色图|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91爽人人爽人人插人人爽| 麻豆剧果冻传媒一二三区| 色偷偷偷拍视频在线观看| 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区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欧美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 国产91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白丝久久av| 少妇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18| 99秋霞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色婷婷久久精品| 午夜色午夜视频之日本| 青青免费操手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