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時任秦王的李世民做了一件他為了上位不得不做但是卻一直被后人詬病的事情。他率領(lǐng)自己幾乎所有的親信,埋伏在進宮必經(jīng)之路玄武門處,等到當時的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騎馬經(jīng)過此處時,一箭射死了他的太子兄長,而他的親信也在隨后殺死了準備逃走的齊王。為了抵抗太子人馬的反撲,他割下了兩位手足的首級威懾敵方,最后這一場兄弟相殘的政變在李世民的勝利中落下帷幕。 這場震驚朝野上下的政變即使是在后世也非常有名,它把皇家對于親情的漠視和對于權(quán)力的炙熱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現(xiàn)在講到李世民時,怎么也繞不開的就是這場政變,雖然他威勢懾人,史官們對于這段歷史也是諱莫如深,但是由于事件過于重要和殘忍,還是流傳了下來。作為這場政變的發(fā)起人,李世民自然是要擔(dān)負大部分責(zé)任的,但是他的對手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是完美的受害人,他們的所作所為都為激化兄弟矛盾增加了砝碼。 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但是李淵能夠打下天下,不得不說大部分的功勞屬于李世民。李家在隋朝的時候就是貴族,擁有一定的勢力。在天下開始亂的時候,是李世民當機立斷勸說父親造反的,正是因為李世民的戰(zhàn)略性眼光,李家才有了后來稱霸天下的可能。李淵稱帝之后,在外面攻城略地,掃平當時大部分軍閥的就是李世民。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非常之高,可以說唐朝大半的基業(yè)都是他一個人打下來的。 對于這樣驍勇善戰(zhàn)的兒子,李淵是既高興又害怕的。他高興是因為有李世民在國家的領(lǐng)土不斷擴大,害怕是他覺得這個兒子對自己威脅太大。從現(xiàn)在看,李世民確實比他的父親李淵在歷史上出名得多,李淵雖然也是個好皇帝,但是跟他的兒子一比就相對黯淡。因此,李淵更中意自己的大兒子李建成來繼承自己的位子,這個兒子寬厚善良,也是個治國的好料子,而且還不會對自己產(chǎn)生威脅。 李建成并不是一個庸才,他在被立為太子之后,就知道這功高蓋主的弟弟肯定不滿父皇做出這樣的決定,一定會有所動作。所以,他就先發(fā)制人,他聯(lián)合自己齊王李元吉共同對付李世民。當時后宮和前朝的界限并不十分明顯,對于自己父皇的嬪妃們,李建成等人知道枕頭風(fēng)的重要性,因此實施的是討好的政策。對于嬪妃以及她們的親眷時不時提出的封官要求,他們都統(tǒng)統(tǒng)滿足,因此那些嬪妃就經(jīng)常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夸贊李建成等人。 這還不是最致命的。李建成等人利用李世民戰(zhàn)無不勝的優(yōu)勢,誣陷他是因為買通了敵國,才每次都能取得勝利。這引起了李淵的猜忌,這之后即使李世民平定外戎有功,李淵也不再那么相信他了。而且李建成屢次給李世民下毒,企圖殺害他,并且在失敗之后甚至說動了李淵剝奪李世民的權(quán)力。李世民因此離開了京城,但是他留下的心腹一個個都被李建成找出來或殺害或罷黜,李世民的實力因此大大被削弱。 在齊王打著平定邊境之亂的借口把李世民帳下大將尉遲恭拿捏住之后,李世民的謀士長孫無忌終于覺得大事不妙,勸說李世民一定要先發(fā)制人,不然就會被完全折去羽翼,徹底與皇位絕緣。李世民聽從了他的話,開始謀劃政變。其實政變開始之前天空中出現(xiàn)兩次太白金星異動,這都讓李淵十分不安,他有想召兒子們回來問話的想法。 就在這時候,李世民向自己的父親告發(fā)自己的兩個兄弟與后宮的嬪妃私通。李淵對于這件事還是有點相信的,因為后宮嬪妃總是貶低李世民,抬高李建成等人,這本來就存在貓膩。而且他剛好有想問話的想法,于是他讓兄弟三人一同入宮。 李世民就趁著這個機會在入宮必定會經(jīng)過的玄武門設(shè)下了埋伏。在李建成和李元吉驅(qū)馬而過的時候率領(lǐng)著自己的心腹,斬下了二人的頭顱。李淵得到消息時為時已晚,他不得不在兩個月之后退位給了這個兒子。 而在這次政變中,李世民不僅殺掉了自己的兩個兄弟,甚至把李元吉的五個孩子也全部都殺掉了。更令人發(fā)指的是,李世民還把李元吉的妻子納入了自己的后宮,這就不僅僅是政治權(quán)謀那回事了,更是涉及到李世民赤裸裸私欲。但是由于李世民是勝利者,所以后來的史官都不敢將這件事寫進史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