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清代山水畫中點景人物的變化

 liangdatushu 2020-07-17

從《翁嵩年溪山行旅圖》卷談起

汪亓

中國古代的山水畫里,峰巒疊嶂之間,高樹濃蔭之下,盤旋曲徑之上,往往能夠見到點景人物,或高歌歡唱,或駐足觀景,或負(fù)重而行,不一而足。既然是點綴以山水為主題的繪畫,人物形象的面目、衣紋等便相對簡單,所占畫面比例較小,并不引起觀者的太多注意。

不過,在清初之際,點景人物發(fā)生了一些較小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由其時肖像畫名家禹之鼎引起的。

禹之鼎(公元1647—1716年),字尚吉,號慎齋,興化(今江蘇興化)人。曾官至鴻臚寺序班。擅畫人物、山水、花鳥,尤精寫真。肖像畫面貌多樣,對白描法、沒骨法、江南法皆有造詣,所繪人物形神兼?zhèn)?,獨具一格。其時肖像畫家頗多,稍早如謝彬、沈韶、張遠(yuǎn)等,但禹之鼎聲名卓著,遠(yuǎn)逾眾人。這不僅是禹氏畫藝超群的緣故,更與其筆下像主俱是一時碩儒俊彥密切相關(guān)。吳梅村、徐乾學(xué)、朱彝尊、王士、納蘭性德、陳廷敬、汪懋麟、史申義等官員、名士,莫不通過其傳神寫真而將形象傳于后世,且畫卷的題跋、詩文唱和者常常是名氣既高,人數(shù)亦夥。時賢在頌揚像主美德、雅韻之際,偶爾提及揮翰的畫家,也使位居鴻臚寺序班的從九品官員禹之鼎能滿獲美譽(yù),畫約不絕。

清初時期,文人雅士延請畫家繪制帶有行樂意味的肖像蔚然成風(fēng),《溪山行旅圖》更是以肖像畫稱勝的禹之鼎所作,堪稱佳構(gòu)。我們不妨從此圖來管窺肖像畫上像主出現(xiàn)所帶有點景人物意味的變化。

(清) 禹之鼎 翁嵩年溪山行旅圖 (局部) 紙本設(shè)色

縱34.8厘米 橫309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翁嵩年溪山行旅圖》卷是禹之鼎在54歲時所繪,卷前引首查行書題“溪山行旅圖,查”,鈐“查之印”朱文方印、“聲山翰墨”白文方印、“汝南”朱文橢圓印,另鈐鑒藏印達(dá)受“釋達(dá)受印”白文方印、“天平玉佛庵”朱文方印。本幅右上隸書題“溪山行旅圖”,左上隸書題:“文衡山先生溪山行旅圖,庚辰(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長夏為西泠康飴翁老先生摹補(bǔ)尊照成卷,不揣筆墨疏陋,漫應(yīng)臺委,未免布鼓耳。幸大巫教之,廣陵禹之鼎敬志”,鈐“禹之鼎”白文扁方印、“慎齋”朱文扁方印、“慎齋”白文方印、“醉酒”白文方印、“逢佳”朱文方印、“高云共此心”朱文長方印。另有鑒藏印,翁嵩年“康飴”朱文圓印、“白沙山樵”白文方印,達(dá)受“達(dá)受之印”白文方印、“達(dá)受之印”朱白文方印、“海昌僧六舟心賞物”白文方印,沈維?!吧蛞靖κ詹貢嬛 卑孜拈L方印,“與木石居”朱文長方印、“茂林修竹”朱文長方印。卷后兩紙,其一上有翁氏同門王丹林、查嗣、龔翔麟題跋,另鈐鑒藏印二,達(dá)受“釋達(dá)受”白文長方印、沈維裕“揖甫心賞”朱文方印、“別有洞天”白文方印、“山水友”白文方印;其二上有翁氏祖孫翁雒題跋,另鈐鑒藏印沈維?!吧虾I蚓S裕揖甫氏收藏金石書畫圖籍印”朱文方印。在三米有余的畫面之上,山水有條不紊地鋪張開來。卷首叢樹密集,板橋隱隱于后,重山疊嶂,溝壑縱橫,曲澗層巖,飛瀑流泉。隨著山勢漸次開朗,橋銜幽谷,閣連兩岸,清溪淙淙,碧竹依依,景色愈發(fā)怡人。及至卷尾,水面平靜寬闊,扁舟??堪哆叄煽诟浇┪輸?shù)檁,是往來之人進(jìn)食、歇腳之所。和尋常表現(xiàn)行旅的圖畫相仿,無論山徑之間荷柴而行的樵客,還是趕驢負(fù)貨的腳夫,都成了必不可少的點景人物,使得自然山川與觀者的距離倏然拉近。與眾不同的是,在圖中近處的路上有三人前行的一組形象,前面執(zhí)韁策蹇的儒士,眉目清雅,態(tài)度從容,兩位童子分別背負(fù)書卷、葫蘆緊隨其后。從人物形象的大小、勾畫的細(xì)膩程度等方面觀察,這與作為點綴圖畫的樵客、腳夫絕不相類。由作者禹之鼎的自題“文衡山先生溪山行旅圖,庚辰長夏為西泠康飴翁老先生摹補(bǔ)尊照成卷”觀之,原來這是一幅將前代名作與繪制肖像結(jié)合的獨特畫卷。倘若變換一個角度來審視,圖上儒士的肖像不也與樵客、腳夫相同,共同構(gòu)成了整幅長卷的點景人物嗎?面對如此別具一格的圖畫,我們不妨從了解像主開始,進(jìn)一步探察與此圖相關(guān)的信息吧。

禹之鼎提到的“康飴翁老先生”便是像主翁嵩年。關(guān)于翁嵩年的生平經(jīng)歷,其門生張廷玉所撰《奉直大夫原任廣東學(xué)政按察使司僉事翁公墓志銘》記載詳盡。“公姓翁氏,諱嵩年,字康飴,號蘿軒,先世中州人,宋南渡遷浙之仁和,代有名德”,“公生于順治丁亥(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九月十一日”,“康熙壬子(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舉順天鄉(xiāng)試,試南宮數(shù)不利,就武義教諭。戊辰(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成進(jìn)士,甲戌(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授戶部山西司主事。越三年,升本部四川司員外郎,未任,丁袁太宜人艱。己卯(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服闋,補(bǔ)云南司。庚辰(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升刑部廣西司郎中。是歲奉命分校禮闈。壬午(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列名學(xué)政,詔試內(nèi)廷稱旨,賜御書朱子詩一幅,遂受命督學(xué)廣東。三年秩滿,督撫交章推薦,而公素志沉靜,遂不復(fù)出。公之司教武義也,講明經(jīng)術(shù),樂育人才,有胡安定之風(fēng),修文廟、建啟圣祠、立義學(xué),人已服其經(jīng)濟(jì)宏遠(yuǎn)矣。任農(nóng)曹,經(jīng)理財賦出納,必慎。既轉(zhuǎn)秋官,斷獄平允,有仁之頌”,“公酷嗜林泉,以葛嶺密邇城市,筑數(shù)椽于白云山之塢,蒔花種竹,怡然自樂,遂終老焉”,“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春正月十日,前廣東督學(xué)僉事蘿軒翁公卒于家,卜以十一年四月十三日葬于錢塘白云山之原”。

不過,《墓志銘》更多關(guān)注仕途徙轉(zhuǎn),對于翁氏的文物收藏與繪事并未著墨。摭拾現(xiàn)存清人詩文集與筆記、書畫著錄等史料,尚能展示出翁氏在為官之余的生活閑情、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點點滴滴。

清初文人多喜藝術(shù)收藏,談文論道固然重要,古物雅玩也是啜茗時不可或缺的話題。蘿軒身逢其時,自然留心書畫佳作。據(jù)筆者所見材料,蘿軒頗為寶愛古籍、碑帖、繪畫,可謂“博綜嗜古”。順康年間,常熟絳云樓內(nèi)的錢謙益、汲古閣中的毛晉、昆山傳是樓上的徐乾學(xué)、秀水曝書亭里的朱彝尊等俱是藏書大家,盡管翁氏藏書難與前述諸位比肩,但是也有零星佳槧。如晚清藏書家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載,元刊本《文公先生小學(xué)明說便覽》“卷首有‘翁嵩年字康飴’朱文橢圓印”。翁氏收藏名拓善本及原石的質(zhì)量遠(yuǎn)過古籍,宋拓《定武蘭亭》、王獻(xiàn)之小楷《洛神賦》碧玉版原石、唐拓武梁祠像都曾歸其囊中?!缎脸箐N夏記》著錄《宋拓〈定武蘭亭〉》,鈐有項子京、王世貞、朱之赤、高士奇等鑒藏印,并有金琮、陸師道、董其昌、高士奇題跋。高士奇在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的題跋中言及,蘿軒“于長安書肆以半歲俸購此帖,焚香評賞”,不是酷愛此道,難能如此以半年官俸攜歸此帖。王獻(xiàn)之小楷《洛神賦》的宋刻本中有碧玉版和白玉版之別,碧玉版原石自明萬歷年間現(xiàn)身杭州葛嶺,遞經(jīng)泰和縣令陸孟鶴、觀橋葉氏、王氏收藏,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流入京師,蘿軒出重價相購,此事見于楊賓題跋。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秋蘿軒命人刻楊賓與自家題跋于石后,康熙末年貢入內(nèi)府,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此石重回民間,歷經(jīng)百余年磨難,終歸首都博物館收存。周中孚《鄭堂讀書記》載《唐拓武梁祠像》后有蘿軒等人題跋,此冊今在故宮博物院,已被改定為宋拓。

(元) 佚名 十六應(yīng)真圖 (局部) 紙本墨筆

縱30厘米 橫960厘米 西泠印社藏

翁嵩年對繪畫的興趣明顯高于古籍與碑刻,在其舊藏的諸多名作上均能見到其題跋或鑒藏印記。元人《十六應(yīng)真圖》卷后有蘿軒于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題跋,是應(yīng)誤將元人繪畫認(rèn)作祖先遺墨的明張瀚后人之請而題。在此跋中,蘿軒多有恭維曾任吏部尚書的張瀚之語,寓目此九米有余的長卷則顯明無疑。沈貞吉《秋林觀瀑圖》軸上“武林翁氏書畫記”白文印,沈周《京口送別圖》卷上“蘿軒書畫”“嵩年真賞”兩方朱文印,祝允明《手札》冊上“蘿軒審定”朱文印,唐寅《葑田行犢圖》軸上“蘿軒鑒藏”“武林翁氏書畫記”兩方白文印,唐寅《品茶圖》上“康飴”“蘿軒審定”兩印,贈送友人的唐寅《秋林送別圖》、董其昌《仿倪瓚筆意圖》軸上“蘿軒審定”印,都清楚顯示出蘿軒對繪畫的品鑒水平和收藏規(guī)模的一隅。

(明) 唐寅 葑田行犢圖 紙本設(shè)色

縱74.7厘米 橫42.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在購藏古物之余,蘿軒亦擅揮灑丹青,山水、花木皆有所能,頗得友朋青睞,于是贈畫、求畫事往往見于眾人別集之中。查慎行提到翁氏為老友藍(lán)漪送行而寫枯樹小幅,湯右曾賦詩一首題于蘿軒為李旸(字寅谷)繪制的《秋成圖》上,又題五古長句在蘿軒為滿族阿金(字云舉)圖寫的山水扇,湯氏也曾收到蘿軒贈送的《柳舍漁莊圖》并悵然寫出五律四首。

既是同輩友朋往來,對于翁氏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便多是贊譽(yù)之聲,主觀情感可能多于客觀評判。但后來的評論者仍對蘿軒的畫作評價甚高。比蘿軒年少三十余歲的張庚論及蘿軒畫作曾言其“善山水,以枯瘦之筆作林巒峰岫,氣味古雅疏拙,畫家習(xí)氣苗發(fā)不能犯其筆端,洵士人之高致,藝苑之別調(diào)也”。道光年間的秦祖永更是將蘿軒畫作歸入“逸品”,稱其“筆墨沖淡”,贊其“深得迂老之神”。不過,根據(jù)蘿軒現(xiàn)存作品來重新審視,其所作山水確有用筆枯瘦、氣息古雅的特質(zhì),但稱其得倪瓚的神氣或有過譽(yù)之嫌。從存世的部分作品看來,其筆墨之法未能如倪瓚那般淡而有味、簡而存韻,倒是與董其昌筆下生拙、疏曠的旨趣有著相同的藝術(shù)取向。

(清) 禹之鼎 城南雅集圖(局部) 絹本設(shè)色

縱50.5厘米 橫126厘米 〔日〕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翁嵩年與禹之鼎的交往,筆者未見相關(guān)記載,只能從與兩人相熟之士的行跡來略作勾勒,進(jìn)而推測大致的情形。

蘿軒的老師徐乾學(xué)至少在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便認(rèn)識了禹之鼎,此年徐氏到揚州汪懋麟的愛園做客,逢慈溪姜宸英同座,遂命初會的禹之鼎寫三人小像,圖成則稱《三子聯(lián)句圖》。

隨后的二十年間,禹之鼎又為徐氏主持、參與的文人聚會畫過兩幅“合影”—《城南雅集圖》[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遂園修禊圖》[作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汪懋麟去世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此前亦曾由禹氏繪制兩幅肖像,一為“主人獨坐高閣中,復(fù)有美人于桐下抱錦瑟而立”的《百尺梧桐閣圖》;一為與惲壽平合作的《十二硯齋圖》卷(故宮博物院藏)??滴跏吣?公元1678年)春,蘿軒于昆山徐乾學(xué)家中結(jié)識汪氏,后陪伴其游杭州,并請其為乃父詩集《凈業(yè)堂詩》作序。禹氏繪寫肖像的技藝高妙,徐乾學(xué)、汪懋麟當(dāng)與蘿軒提及。

(清) 禹之鼎畫像、惲壽平補(bǔ)圖 汪懋麟十二硯齋圖(局部) 紙本設(shè)色

縱30.8厘米 橫185.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筆者暫未查得翁、禹二人初次相遇的具體時間,然而自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蘿軒以二甲第十四名的成績金榜題名始,至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受命督學(xué)廣東止,除康熙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697—1699年)其母過世而返籍守制外,十余年間皆客居京師。禹之鼎則在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遠(yuǎn)赴福建執(zhí)行公務(wù),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隨徐乾學(xué)南還,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方才再次北上京師,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仍在金臺。從時間重合的角度審視,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六年(公元1695—1697年)、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699—1702年)的數(shù)年間兩人同在京師。加之有著共同的交游圈,極有可能是他們往來較多的時期。而禹氏先后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為翁嵩年繪制《負(fù)土圖》《溪山行旅圖》,恰恰是在這兩個時間段內(nèi),便是明證。

(清) 禹之鼎 翁嵩年負(fù)土圖 (局部) 紙本墨筆

縱41.8厘米 橫128.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初,京畿重地,南北文人匯集,自然而然形成了京城文化圈。在大的文化圈內(nèi),或以同鄉(xiāng)親誼,或以同榜登科,或以師生授受,或以幕府主賓等各種組合方式出現(xiàn)了規(guī)模不一的文人團(tuán)體。其中,以徐乾學(xué)、王士等為中心的文人團(tuán)體,相對而言人數(shù)較多,影響頗大。翁、禹二人是京華文人圈的圈內(nèi)人,大大小小的群落將兩人聚在一處,即便職場沒有交集,工余的宴飲酬應(yīng)與小聚談心總是能不期而遇。

權(quán)相明珠之子納蘭成德、吳偉業(yè)之子吳與翁嵩年同列徐乾學(xué)門墻。禹之鼎曾為成德繪寫小照,且曾往來淥水亭前,與嚴(yán)繩孫、顧貞觀、姜宸英等一時俊彥“劇論文史,摩挲書畫”。然而成德于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便已去世,其與蘿軒往來暫未見于文獻(xiàn)記載,故無法獲知成德是否將善作肖像的禹之鼎引見給蘿軒。蘿軒的同榜進(jìn)士吳和禹之鼎殊為熟絡(luò),可謂世交,乃父的畫像便是后者所繪。禹氏多有為父子兩代文人寫真的畫作傳世,如為寶應(yīng)喬萊、喬崇烈、喬崇修所作諸圖,吳氏父子也屬其中之一?!秴莻I(yè)像》應(yīng)是禹氏早歲之筆,以線塑形,技法稍顯單薄,而為吳繪制的《西齋圖》則是其風(fēng)格成熟時期的佳品。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秋,禹之鼎對京師諸事生起厭倦之心,擬南還歸隱,悠游山林,特繪出《卜居圖》一卷,“卷后題者百十一人皆國初名臣詩老”,其中便有吳所題七絕三首??滴醵迥曛炼?公元1686—1687年)之間,朝鮮、安南、琉球、荷蘭等十國國王遣使來京入貢,朝見事畢,賜宴禮部。時任禮部尚書的徐乾學(xué)命禹之鼎隨其陪宴,并“從旁端視,疊小方紙,粗寫大概,退而圖之絹素。凡其衣冠、劍履、毛發(fā)、神骨之屬,無不畢肖”。故而,吳于次年專門寫下《廣陵禹生王會圖歌》記此盛事。在禹之鼎為他人繪制的行樂圖后,往往也能見到吳的題詩,見證了他們交游圈的重疊,如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春,禹氏為曹廉讓作的《故園櫻筍圖》,又如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前后,禹氏為喬崇烈作的《蒹葭書屋圖》卷。想來,吳、翁同榜,且有同門的交誼,對禹氏妙筆的介紹是自然而然之事。

康熙年間,新城王士詩名遠(yuǎn)揚,主盟文壇,一時名士汪楫、汪懋麟、喬萊、陳奕禧、朱昆田、湯右曾、林佶、史申義、曹廉讓、徐蘭皆出其門下。禹之鼎與這些人多有往來,請其圖寫形神者不在少數(shù)。汪懋麟前文已然述及,喬萊本人畫像出于禹氏之手者便有《侍直圖》(康熙二十五年)、《濯足圖》《書畫娛情圖》《平蕪獨立圖》等多幅,《月波吹笛圖》卷(康熙二十七年春)是朱彝尊之子朱昆田的寫照,《春泉洗藥圖》卷(康熙四十二年夏)是為史申義留存形象而作。

(清) 禹之鼎 史申義春泉洗藥圖 (局部) 絹本設(shè)色

縱36.2厘米 橫132.4厘米〔美〕克利夫蘭藝術(shù)博物館藏

在徐乾學(xué)、王士兩個文化圈之外,尚有一條隱形的脈絡(luò)將蘿軒與禹之鼎相牽系—那就是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進(jìn)士群體。此年的榜眼查嗣韓,位列二甲的查、湯右曾、吳、劉灝、張尚瑗、史申義都與禹之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聯(lián)。除《吳西齋圖》《史申義春泉洗藥圖》外,今藏于南京大學(xué)的《查寫經(jīng)圖》、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劉灝、劉泌兄弟風(fēng)雨連床圖》(康熙四十年冬作)皆為明證。查嗣韓、湯右曾、張尚瑗也是禹氏筆下諸多名賢肖像圖卷后常見的題詩之士,湯更與蘿軒往來密切。

清初的徐、王文化圈,與唐時牛李黨爭水火不容之勢不同,各自門人往來頻繁,茶酒宴飲不絕,詩文應(yīng)和殊多,翰墨雅緣常存??滴跞哪曛寥?,30位畫家、60位文人與宗室為王士的門生—常熟徐蘭,合作《芝仙書屋圖》軸并題寫詩句。禹、翁兩人應(yīng)徐蘭之請,分別廁身畫者與題者之列,禹之鼎“寫寒林茅屋”,翁嵩年題“不言自芳,在彼空谷。幽人貞之,吾守其獨”。盡管未必是同場補(bǔ)景、題句,但至少證明兩人有共同所作書畫合裝一冊,其中第十七葉為禹之鼎《墨筆山水》,第二十葉為翁嵩年《墨筆山水》。第十二葉吳《自書詩》為“乙亥(康熙三十四年)七夕在京師”所作,第十八葉朱瀛《設(shè)色草蟲花卉》繪于“乙亥夏日”,第二十葉為翁嵩年《墨筆山水》款署“乙亥六月”,第二十一葉吳清《枯木竹石》在“乙亥長夏”完成,由此可知,雖然曹氏裝裱成冊時未按照創(chuàng)作時間將諸家書畫排序,但禹作也應(yīng)為康熙三十四年夏、秋之間繪寫。可以說,禹、翁兩人再一次借助筆硯翰墨,滿足了朋友風(fēng)雅的愿望。

無論是徐、王門人之間的往來,還是同榜進(jìn)士之間的酬應(yīng),翁嵩年都會或多或少得到與畫名漸盛的禹之鼎相關(guān)的一些信息,且其曾親見禹氏畫作并題寫詩句,對禹氏繪寫肖像的高妙技藝自然有所領(lǐng)略。在需要之際,蘿軒必然將禹之鼎作為圖寫形神的首選之人。所以,兩人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成就雅事,可謂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清) 翁嵩年 山水圖 紙本墨筆

縱102.7厘米 橫47.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初文人多喜作行樂圖,首先,可將自己置身山水之間,以傳林泉之志,再者,能向友朋、弟子等征索題詠,維系感情,鞏固個人于文苑、政壇中的地位,甚至擴(kuò)大自己的影響??滴跄觊g,此風(fēng)較為興盛。如禹之鼎曾十二次為王士繪制肖像,為徐乾學(xué)繪制《遂園耆年禊飲圖》,為顧嗣立繪制《小秀野圖》,為朱昆田繪制《月波吹笛圖》等,正顯示出京城文人圈風(fēng)氣的一端。蘿軒居京日久,浸潤其中,如此雅興,自然不免?!断叫新脠D》便是其早期的行樂圖。不過,禹之鼎為蘿軒圖寫肖像,卻非首次。此前三年,蘿軒因母親謝世,親自督建墳塋,以盡孝心,深表孝思,特請禹氏繪《負(fù)土圖》。此圖之后,盡是張英、田雯、高士奇、梁同書等一時名士題詩,贊美蘿軒孝行。顯然,《負(fù)土圖》的圓滿完成,令蘿軒非常認(rèn)可禹氏的“寫真”能力,否則其不會再請禹氏繪制《溪山行旅圖》。

倘言《負(fù)土圖》具有紀(jì)實性,《溪山行旅圖》則完全是將文人寄情山水的心態(tài)坦然外露。圖中重巒疊嶂,溪橋橫臥,林木蔥郁,春意正濃,蘿軒策蹇穿行其間,神態(tài)悠然愜意。卷后有王丹林、查嗣、龔翔麟、翁雒四家題跋,前三家題詩僅是借畫面物象抒發(fā)歸隱之思,翁雒題跋卻對先人喜愛“寫真”的記錄較多,提及蘿軒于“督學(xué)廣東”之際,去除招瓊州(今海南)生員與童生過海來雷州考試的舊習(xí),而渡海至瓊州之事。張廷玉曾記:“洎乎視學(xué)粵東,公明自矢凡所振拔皆寒畯之有才者。瓊郡遠(yuǎn)隔重洋,學(xué)使每檄生童赴雷州考試。公曰:人而忠信,何畏波濤?爰口占一聯(lián)云:只問寸心無愧怍,不知行海有風(fēng)波。手書懸之海神廟中,竟渡海。颶風(fēng)大作,舟師驚怖,公嘯歌自若,于此亦可想見公之生平云?!碧}軒為瓊島莘莘學(xué)子孤身犯險,嘉惠學(xué)林,這在當(dāng)時是難能可貴的。對于仕途中的輝煌,蘿軒尤為重視,理所當(dāng)然請人為此繪寫圖畫,名為《仗節(jié)渡海圖》。與蘿軒友善的查慎行作《蘿軒屬題仗節(jié)渡海圖》、查嗣作《題翁蘿軒仗節(jié)渡海圖》相贈,可見蘿軒渡海之事頗受士林贊許。更為奇異的是,“渡海時,有蛺蝶數(shù)千隨帆上下”,這為蘿軒赴瓊州平添出祥瑞之氣,未知此為附會的描寫,抑或是如實的記述。翁雒的長跋中沒有言及此圖,但其早就收藏了《采莼圖》??滴跷迨荒?公元1712年)五月,蘿軒乞歸獲準(zhǔn),遂采張翰莼鱸鄉(xiāng)思的典故而請竇次山繪寫《采莼圖》,七月十五日親題記事。不難看出,緣著個人特殊的經(jīng)歷來圖畫行樂圖性質(zhì)的作品,已經(jīng)成為蘿軒的一種生活方式,綿延于他的一生。由是觀之,繪寫《溪山行旅圖》可看作是蘿軒生活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禹之鼎筆下以安身山林、水畔的文人行樂圖為眾,常稱“師”“擬”某家云云,以示畫法淵源。如《吳西齋圖》卷稱“師王晉卿煙江疊嶂圖筆意”、《宋起春耕草堂圖》卷稱“師馬和之筆意”、《喬崇修溪邊獨立圖》卷稱“漫擬李營丘法”、《喬崇烈蒹葭書屋圖》卷稱“漫擬趙令穰江村清曉圖筆法”、《達(dá)禮西郊尋梅圖》軸稱“漫擬宋馬和之筆法”等。稱“師”“擬”“摹”諸畫乃擷取法而已,非布局、皴染筆筆步軌前賢。比之前者,禹氏臨摹某家寶繪作為背景的情況極少,其于《翁嵩年溪山行旅圖》自題“文衡山先生溪山行旅圖。庚辰長夏為西泠康飴翁老先生摹,補(bǔ)尊照成卷”,直陳在臨摹文徵明畫作后補(bǔ)寫肖像,即為一例。此圖藍(lán)本今藏南京博物院,稱為文徵明《山水圖》卷。兩者相較,自卷首起至卷中部的巖間高橋處,山石、板橋、樹木、屋亭的位置幾近一致,《翁嵩年溪山行旅圖》則將策蹇前行的蘿軒與兩位童子嵌入近處的山徑中。高橋之后,雖然俱為坡岸水景,但自存變化而各有千秋了。由上述可知,以前代名家山水圖佳作為藍(lán)本,將像主巧妙安置其中,這可視作禹之鼎繪制文人行樂圖的一種類型。

一般而言,像主多以詩句、文賦之意為主題,請畫家圖寫自家形神,完成可以表露志向、心跡的行樂圖。對于畫家用何技法、構(gòu)圖繪制,像主極少過問。但蘿軒不同于尋常像主,其兼具收藏家、畫家的身份。富收藏,方有銘心之作以令畫家臨摹成為行樂圖的林泉背景;精繪畫,便能依照個人審美選擇喜愛的名家筆墨來鋪陳山水丘壑??陀^情況如是,個人的主觀意愿亦不應(yīng)忽視。清初名臣宋犖(字牧仲,號西陂、綿津山人等)家藏書畫數(shù)量、品質(zhì)遠(yuǎn)過蘿軒,且善寫蘭竹、山水,亦請禹氏圖寫《牧仲先生像》《綿津山人笠屐小像》,以及其向子宋至傳授詩文的《學(xué)詩圖》、向?qū)O宋韋金授硯的《西陂授硯圖》,但始終未如蘿軒一般,出示所藏山水名作,請禹氏將肖像置于臨本之中??梢?,同為收藏家、畫家,蘿軒主觀意愿明確,請禹氏采用了一種超乎尋常的創(chuàng)作方式,這是有別于宋犖的??滴跷迨?公元1713年)六月,蘿軒為文徵明《山水圖》卷題跋稱:“待詔此卷相隨甚久,攜之行笥,往來南北。畫法各體俱備,時時展閱,頗覺有進(jìn),一洗畫家陋習(xí)?!憋@而易見,蘿軒至少自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禹氏摹畫前即收藏此卷,前后長達(dá)十余年之久,常常玩味其意韻,往往得益其筆墨,于其繪事一道頗有助力。自收藏之初,蘿軒對此卷便深為喜愛,方有請禹氏臨摹之舉。及至其晚年,依舊珍視有加,援筆為記。面對能影響個人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重要畫作,蘿軒愿身臨文徵明繪寫的山水之間的初衷,于此也就不言自明了。

《翁嵩年溪山行旅圖》是畫家按照蘿軒的意愿、在臨摹其藏品的前提下完成的。這自然與蘿軒關(guān)系密不可分,同樣與禹之鼎出類軼群的妙筆息息相關(guān)。禹氏的肖像畫名聞其時,一時名士紛紛請其寫像傳世,自不待言。在清初的肖像畫名家中,其山水畫更是獨步無雙。一代文豪朱彝尊提到近百年來,曾鯨、沈韶、謝彬、張遠(yuǎn)等人以傳神寫照稱善,但“山水補(bǔ)圖還縮手,兼長須讓廣陵生(謂禹鴻臚之鼎也)”??咨腥胃墙柙娋洹胺郾緫?yīng)堪懸殿閣,墨圖從此壓荊關(guān)”,對禹之鼎山水畫大加贊譽(yù)。從傳世畫作來看,禹氏筆下的山水或成單幅,或為補(bǔ)景,筆墨風(fēng)格涵蓋宋、元、明三代,變化既多且廣,拙見以為:“禹之鼎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其實也已達(dá)到了較高的水準(zhǔn),完全可以在其圖寫神形的創(chuàng)作之外獨當(dāng)一面?!睕r且,禹氏的臨摹功底極佳,其摹本幾近亂真,這從其以仇英《右軍書扇圖》軸為藍(lán)本臨摹的《題扇圖》軸、臨摹的(傳)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卷(旅順博物館藏)等作品均能窺見??v觀有清一代肖像畫家,尚無能與禹之鼎在肖像、山水創(chuàng)作及臨摹古畫等方面比肩之士。緣此可稱,蘿軒遇到能夠滿足其置身文徵明筆下林泉丘壑中的愿望的禹之鼎,正是他的幸運。

(清) 禹之鼎 臨天王送子圖 (局部 ) 紙本墨筆

縱26厘米 橫267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

可以說,《翁嵩年溪山行旅圖》卷是一幅像主與畫家合作最為緊密的行樂圖,形成了一種新的行樂圖創(chuàng)作模式。惜日后未有與蘿軒具備相同主、客觀條件的像主,且無似禹氏這般技法全面的肖像畫大家,以致將像主放置山水臨本內(nèi)的創(chuàng)作模式曇花一現(xiàn),絕少作品傳世。

通過前述可知,在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便成為“天子門生”的翁嵩年經(jīng)過十二年的為官經(jīng)歷,人事的微妙變化,職位的高低遷轉(zhuǎn),更能體會文人步入政壇后的曲折心情。他請禹之鼎繪制《溪山行旅圖》,正是希望在詩文之外,借助圖畫來傳遞內(nèi)心的幽微隱衷。禹之鼎不負(fù)所托,巧妙地把像主形象與前賢妙墨融合一處,將名士肖像置于丘壑林泉之中,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像主似乎又成為山水畫作的點景人物,從而使原本只是展示文人心慕桃源之意的行樂圖,一轉(zhuǎn)身具有了山水畫的特征,觀之則悠然神往,思之則耐人尋味。

作者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亚洲精品av少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在线一区| 午夜免费精品视频在线看|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在线观看| 欧美乱妇日本乱码特黄大片| 色一欲一性一乱—区二区三区| 毛片在线观看免费日韩| 国产精品第一香蕉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五月婷婷综合缴情六月| 日本少妇中文字幕不卡视频| 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中文字幕一二区在线观看| 欧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 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中国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在线日韩精品欧美|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 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第一香蕉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高潮激情电| 国产又粗又猛又大爽又黄| 国产传媒中文字幕东京热|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版| 午夜国产福利在线播放| 内射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黄色片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级乱|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99热九九在线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在线| 国产91色综合久久高清|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a| 婷婷激情四射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加勒比|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水滴盗摄一区二区| 久热人妻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午夜一本久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