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敏:母親的桃核雕 母親的桃核雕 記得小時候,每到盛夏,母親就給我們兄弟姐妹買來很多桃子,讓我們吃,并且告訴我們,吃完桃子就把桃核放在一個碗里,不準扔掉,交給母親。母親就把這些桃核放在鹽水中洗凈,并且逐個用牙刷仔細刷過,然后,放在窗臺上晾曬。 過幾天,桃核曬干了,母親就把一個個桃核固定在納鞋底子用的夾板上,用刻刀雕成各種造型的玩具,有的像小船,有的像水桶,更多像小動物,猴子、小狗、小貓、老虎、小雞,擺滿了桌子。我們嘰嘰喳喳地欣賞了半天,母親和祖母又用紅絲線穿起來,分別戴在我們的脖子上,據(jù)說能辟邪。 我最喜歡的是小老虎,妹妹喜歡猴子,弟弟喜歡水桶和小船。小船是帶篷的烏篷船,這樣的形狀桃核不好找。木桶是造型最逼真,而且還可以盛一點兒水。 母親是裁縫師,她什么時候?qū)W會的雕刻我們都沒有問,她也從來沒有說過。 長大以后,我才知道桃核雕刻是一門藝術(shù),它源遠流長,已經(jīng)有上萬年歷史。按中國習(xí)俗,桃為壽的象征,因此古代朝珠只選用桃核。古典史籍記載,宋代中期就出現(xiàn)了,到了明代已是極為昌盛,不但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已成為皇室官妃、達官貴族的把玩珍藏之品,皇宮里有專刻桃核的能工巧匠,為皇竄大臣雕刻桃核藝術(shù)晶,供其玩賞。當時的天啟皇帝朱由校,也是一個核雕迷,并親自操刀,且技藝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到了清朝核雕名匠更是層出不盡。乾隆年間桃核雕刻藝人仕上元,當時被譽為“鬼工”。沈君五。宋風(fēng)起等都是有名的桃核雕刻藝人,橄欖核雕藝人宋租章、湛谷生所雕的橄欖核舟也是難得的珍品,它的絕妙之處是把蘇東坡的“前赤壁賦”用行楷刻在廠舟的底部,使其作品有了進一步升華。 桃核木質(zhì)堅固結(jié)實,沒有年輪,不易破碎,幾百年不會損壞,核雕品更是把玩得越久越漂亮, 據(jù)說,周恩來總理一九五五年出訪,贈送外國元首的禮品中有了件為其核雕作品。 母親是湘潭技校畢業(yè)的裁縫師,不是藝人,桃核雕刻可能是她兒時的業(yè)余愛好。桃核雕刻主要在中國北京、河北、沈陽、西安、貴州、廣川、蘇州、湖南、山東。其藝術(shù)特點是在較小的果核上表現(xiàn)出復(fù)雜的題材,雕刻手法也細致入微。母親是湖南人,也能雕刻就不奇怪了。查閱資料得知,北京翰海二〇〇五年春拍賣創(chuàng)造了一項拍賣紀錄,一串“清核雕先賢人物”,總計一百〇八粒,以一百三十四點二萬元高價成交,感到震驚。又聽說江蘇藝人雕刻的核舟記,拍賣上百萬元,更是怦然心動。 我也找來母親用過的刻刀、錐子、木銼等工具,想雕刻一個桃核試一試。不過,失敗了——如今在街上賣的桃子,桃核根本不能用,桃子沒熟透就摘下來搶市場,桃核不成熟,一用刀刻,核子立刻就碎了。 半個世紀過去了,那些桃核雕不僅有了包漿,而且深深地雕刻在我們的記憶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