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苦寒,是一味清熱燥濕藥,主要是清下焦?jié)駸?,也就是下半身的濕熱?/p> 一、下焦?jié)駸?/h2>1、濕熱導(dǎo)致的腹瀉、痢疾什么是濕熱導(dǎo)致的腹瀉呢? - 是那種大便多呈現(xiàn)黃褐色,臭味較重,瀉時便急(有時會有撲哧一聲),肛門有灼熱感,常因進食辛辣燥熱的食物引起。
- 而那種大便清稀如水,完谷不化(吃什么拉什么,有食物殘渣),遇冷就腹痛、誘發(fā)腹瀉的,屬于寒證,黃柏就不適合。
- 但黃柏很少單獨使用,一般會與其他清熱藥同用,起到相須作用,相須就是1+1>2效果。
- 比如治熱毒血痢,常與白頭翁、黃連、秦皮同用,既清熱解毒,又涼血止痢,如《傷寒論》中的白頭翁湯。
2、濕熱帶下和腹瀉一樣,濕熱導(dǎo)致的帶下,一般癥狀是白帶黃濁穢臭。此種情況在西醫(yī)看一般是有陰道炎、盆腔炎一類的疾病。 - 黃柏治療帶下時,也不單獨使用,也是常與一些清熱藥、收澀藥共同作用而止帶。
- 比如常與車前子、白果、山藥、芡實同用,以清利濕熱、燥濕止帶,如易黃湯。
- 現(xiàn)代臨床以復(fù)方黃柏苦參洗液(組成:黃柏、苦參、魚腥草、金銀花、白鮮皮、苦楝皮、土茯苓、蛇床子)沖洗陰道,用治各類陰道炎。
3、治療濕熱黃疸- 黃疸,一般是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癥的一類病癥,中醫(yī)多認為是感受濕熱或者長期飲酒、過食肥甘厚膩,或者飲食不潔,脾胃損傷,肝膽疏泄功能失常,內(nèi)生濕熱所致。
- 黃柏可治濕熱郁結(jié)肝膽所致的陽黃證,常與梔子、甘草配伍,以清泄肝膽、利濕退黃,如《傷寒論》梔子柏皮湯。
4、治療濕熱淋證(相當(dāng)于西醫(yī)中的尿路感染一類)- 淋證,是中醫(yī)專屬疾病,是一類以小便頻數(shù)、短澀、淋漓刺痛,小腹疼痛拘急,或者引起腰痛為主的一類病癥,西醫(yī)中的急慢性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核、尿路結(jié)石,以及前列腺炎、膀胱炎等有以上癥狀者,可按淋證治療。
- 中醫(yī)認為,濕熱類的淋證多因膀胱濕熱所致,而膀胱濕熱,多因飲食辛辣、過于嗜酒、肥甘厚膩,或下陰不潔,外邪侵入膀胱所致。
- 黃柏苦寒清利,善治此類病癥,常與清熱通淋的車前子、滑石、木通等藥同用。
- 若濕熱蘊結(jié)膀胱而致小便不通,常與知母、肉桂等同用,以清濕熱、助氣化,如滋腎通關(guān)丸。
5.濕熱導(dǎo)致的足膝腫痛- 濕熱導(dǎo)致的腳腫,即濕熱下注,著于下肢,癥見足膝紅腫。
- 常與蒼術(shù)同用,即二妙散;
- 若再加牛膝同用,以增強引濕熱下行之力,治濕熱下注之兩腳麻木或腳膝紅腫熱痛如火烙,即為三妙丸。
6、治療濕熱導(dǎo)致的遺精- 膀胱濕熱,也容易導(dǎo)致夢遺滑精,多伴尿色赤濁,尿澀不爽,余瀝不凈,莖中作痛等癥狀。治療此類病癥,常用黃柏與真蛤粉配伍,共研細末,滴水為丸,空心酒下,即珍珠粉丸。
二、火證多用治火熱毒盛所致的癰瘍腫毒,目赤腫痛,口舌生瘡,以及濕熱毒邪所致的濕疹濕瘡、陰腫陰癢等證。 1.癰腫瘡毒- 因濕熱火毒所致之瘡瘍腫毒,本品內(nèi)服、外用均可。
- 內(nèi)服常配伍黃連、金銀花、升麻等清熱解毒藥同用,以增瀉火解毒、消腫止痛之功,如黃連解毒丸。
2.目赤腫痛- 可用于熱毒熾盛、實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
- 治時行赤目,以本品去粗皮為末,濕紙包裹,黃泥固,煨干。每用一彈子大,紗帕包之,浸水一盞,飯上蒸熟,趁熱熏洗。
3、口舌生瘡- 治口舌生瘡,可用本品與細辛等分為末,每用少許,摻于舌上,如赴筵散。
4、濕疹濕瘡- 濕疹濕瘡之成因常與濕滯、熱盛相關(guān)。
- 常與荊芥、苦參等同用,煎服,或煎汁敷洗患處。
- 黃柏還有一個功效, 治療陰虛內(nèi)熱證。
- 主要癥狀是骨蒸潮熱,虛煩盜汗,腰膝酸痛,常與知母、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等同用,以滋陰降火、除熱退蒸,如知柏地黃丸。
三、使用注意本品苦寒,過服久服易傷胃氣,故脾胃虛寒(癥見:胃常隱痛,胃喜暖惡寒,喜按,口淡不渴,喜熱飲,瀉下清稀,舌淡苔白等)者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