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推崇“厚”的智慧,由來己久。厚積薄發(fā)、厚德載物、宅心仁厚…… 厚,是高尚的品格,一種博大的胸懷,是一種深藏的遠見。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為人處世,應(yīng)行厚道,積厚德,養(yǎng)厚福。 行厚道 《道德經(jīng)》曰: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 真正有貴氣的人,立身敦厚,不居于淺薄;存心樸實,不居于虛華。 古人治家與教育子女,多以“厚道”為先。 朱子治家格言講: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 厚道的人,見到窮苦的親人、鄰居,都應(yīng)該盡力愛護、幫助他們,體恤他們的困難。 曾國藩在家書中曾說:與其見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天下皆是好人。 在厚道之人看來,厚道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做人的準(zhǔn)則。 日本有位良寬禪師,住在山腳下的一間小茅棚里。生活得很簡樸,衣服都沒有多余的。 一天傍晚禪師外出,一個小偷光顧了他的茅棚,翻來翻去發(fā)現(xiàn)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 這時,禪師從外面回來,剛好撞到小偷。 禪師馬上把自己的上衣脫下來疊好,雙手遞給小偷,說: 不好意思,我這里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但你遠道而來,不該讓你空手而歸,這件衣服你帶走吧。 小偷從沒遇到過這種事,一時間呆住了,不曉得怎么辦,接過衣服倉皇而逃。 禪師光著膀子在月光下打坐,心里感嘆:可憐人啊,可惜我不能把這一輪明月也送給你。 第二天早上,禪師打開門,發(fā)現(xiàn)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放在門檻上。 他非常高興,喃喃地說: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 厚道宛如一輪明月,是真正人格的馨香。 人生是一個奇妙的輪回,我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完善自己的人格,這本身就是一種來自厚道的饋贈。 計較不如坦誠,精明不如厚道。行厚道,與人為善,才能感受到發(fā)自內(nèi)心的寧靜與安詳。 積厚德 《周易》有云: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傳統(tǒng)文化中總喜歡以自然萬物作比,看到“厚”我們就想到大地之德。 厚德正如渾厚的大地,有厚德作為基礎(chǔ),生發(fā)出的種種品質(zhì)美德才能有所依傍,才可長盛不衰。 金錢、權(quán)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報,靠什么承載?靠符合萬物規(guī)律的德行。 所有的財富、智慧,我們的一切,古人用一個字來代表叫“物”。 蘇東坡出任杭州知州時候,審理了一宗和他自己直接有關(guān)的案子。 有一位來自福建的書生叫吳味道,因逃稅私運棉紗,在杭州被抓獲。 吳味道在偷運棉紗的背包上寫著:“杭州通判蘇軾送京師蘇侍郎宅”。蘇侍郎即蘇東坡的弟弟蘇轍。 假冒蘇東坡的名義偷稅行騙,結(jié)果被抓個正著,而審問他的正式蘇東坡本人,也是命運作弄。 蘇軾了解到,吳味道之所以借自己的名義運送紗布偷逃稅款,只是因為趕考的路費不夠,不得已出此下策。 蘇軾非但沒有追究,反而買下吳味道的棉紗,并親筆寫下自己的詳細信息和弟弟在京的地址,并托他將棉紗帶給蘇轍,囑咐他抓緊上路赴考。 蘇東坡的所作所為,就是厚道。 厚道就是本性善良,心存美好,站在一個人的角度上,將心比心,懂得別人的不容易,多一份寬宥,少一點計較,這是為人處世的基礎(chǔ)和前提,是一種來自上天的德性。 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上天不分親疏,經(jīng)常眷顧那些有德性的人。 厚道就是積德,厚德,才能后得。 養(yǎng)厚福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處處顯露的聰敏未必能說明一個人的人品。 厚道看似樸拙,卻是最高級的聰明,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外出時撞見有人把他的馬殺了,并且正在一起吃馬肉。 這些人得知他們正在吃秦穆公的馬后,都非常驚恐。 然而秦穆公不但沒有追究,反而請他們喝酒。殺馬的人非常慚愧,喝完酒就匆匆離開了。 過了三年,秦穆公被晉國攻打圍困。命懸一線之時,有一小隊人馬殺出重圍,冒死救出秦穆公。 原來他們便是當(dāng)年殺馬吃肉的那群人。秦穆公萬萬沒想到,幾年前的善舉竟然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我們所做的一切善行,都會有所回報,這個回報可能很快出現(xiàn),也有可能在將來出現(xiàn),人虧天不虧就是這個道理。 厚道是一種遠見,厚積才能薄發(fā)! 人生在世如長河入海,決定勝負的,從來都不是一關(guān)一隘的得失,或一時一地的虧盈,而是百川聚來的泓沛。 冰心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也不覺是悲哀。 一個人如果一直行厚道,積厚德,終究會受到上天的眷顧。 人這一生,給別人借過時,實際是在給自己修路。厚道的人,人生的路總是很寬很長。 圖片 | 淡水間 |
|
來自: 林泉智 > 《關(guān)注動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