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說起中國歷史,“三皇五帝”就會順口而出。但《史記》卻沒有“三皇”的記述。 就如何寫成的《五帝本紀》,在篇尾“太史公曰……”所述內(nèi)容中,司馬遷描述“五帝”,是以《尚書》為基準,親身去考證各處有關(guān)五帝遺跡的地方,往西去過崆峒山(傳說黃帝問道于廣成子處),北到涿鹿(黃帝的都城),東到黃海,南到江淮。所到之處,通過拜訪咨詢各地年高而有見識的長老,從他們口中聽到黃帝和堯、舜的舊績與其風俗教化,又結(jié)合其他典籍記載,以沒有背離《古文尚書》所記載的,來認定比較接近的實情。又參照《春秋》《國語》中的內(nèi)容,綜合對比,選擇其中語言表述規(guī)范,按照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次序,寫成的第一篇《五帝本紀》。 解讀完“太史公曰……”這段話,想到古代交通工具和路況,司馬遷帶著“史家”責任和思考考證于各地,所付出的艱辛,是很難想象的。作為中國人,為有這樣的古代歷史學家,感到無比自豪。以此也可看出,《史記》不寫“三皇”,那是因為“三皇”故事都是以“神鬼”形象而口口流傳,脫離了人正常生存的表現(xiàn),難于找到可采信的依據(jù)。 “三皇”在古代的說法有多種:1.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唐代司馬貞所寫《史記·補三皇本紀》引《河圖》、《三五歷》(三國時吳國人徐整所著) ;2.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3.伏羲、女媧、神農(nóng),出自東漢學者應(yīng)劭所著《風俗通義· 皇霸篇》中引《春秋緯·運斗樞》之說;4.伏羲、神農(nóng)、共工,出自北宋劉恕所著《通鑒外紀》;5.伏羲、神農(nóng),祝融,出自東漢班固等人所撰集《白虎通義》;6.伏羲、神農(nóng)、黃帝,出自《史記索隱》引《尚書序》、《帝王世紀》等 ;7.燧人、伏羲、神農(nóng),出自《風俗通義·皇霸篇》引《禮緯·含文嘉》。雖然“三皇”是遠古的神話傳說,但以今天歷史的研究成就來合應(yīng),這些神話傳說也能代表遠古文化的發(fā)展過程。 根據(jù)現(xiàn)代歷史劃分的新石器時代的特征,“三皇”中每個名稱也可以是指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氏族,或是文化發(fā)展階段的標記: 燧人氏,傳說中是發(fā)明了“鉆燧取火”的人,使遠古人民告別了“茹毛飲血”的生食時代,進入熟食時期,從而減少了疾病,延長了壽命。此時是舊石器晚期進入了新石器時代。 伏羲氏,又作“宓犧”、“伏戲” 、“包(皰)犧” ,又稱“犧皇”或“皇羲”。一說即太皞。傳說他教民結(jié)網(wǎng),進行漁獵和畜牧。相傳八卦也是由他始創(chuàng),代表人開始有了觀察如何適應(yīng)自然的意識。 女媧氏,傳說中是伏羲氏的妹妹,制定了婚禮,禁止兄妹通婚。這個階段正是以女性為主的母系社會,此時以養(yǎng)殖和采集為主要生活來源,女性發(fā)揮主要作用。子女只認母親而不知道父親,因此古老的姓氏(偏指姓)都有女字,如“姜”“姬”“媯”等。 神農(nóng)氏,即炎帝。傳說中他發(fā)明用木制的耒耜教民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親嘗百草,發(fā)明藥材,教人治病。標志著由采集、漁獵進步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時代。 神農(nóng)氏之后,就進入了黃帝軒轅氏時代,也是母系社會的后期。隨著重體力農(nóng)耕作業(yè),成為了保證生活的重要來源,也逐漸進入了父系社會時代。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等五帝時期,可以看成是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而堯、舜時期,也是新石器發(fā)展進入了青銅時代,也是進入父系社會的開始。 、華胥氏●始祖母 華胥,姓風,今陜西西安人,是中國上古時期華胥國的女首領(lǐng)。關(guān)于華胥的記載最早見于《列子·黃帝》,再后來的上百種典籍中都有過相關(guān)記載。 相傳有一次華胥外出,在雷澤湖邊,無意間看到了一個特別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自己的足跡丈量了這個大腳印,就這一下,懷孕了,你說神奇不神奇?懷胎十二年后,生下一子,名伏羲。(《山海經(jīng)》:“華胥履大跡生伏羲”)。 華胥氏 華胥氏還生有一女,這個人就是女媧(對,就是傳說又造人又補天的那位),也是伏羲同母異父的妹妹。由于當時還是母系氏族社會,所以無法確定我想也無從考證女媧的父親是誰。我們這里暫且知道他是華胥氏的女兒,伏羲的妹妹就可以了。 傳說華胥國在一次洪荒大水中,遭遇了滅族之災(zāi),只有伏羲和女媧兩兄妹因為坐在葫蘆里,才幸免于難,當他們發(fā)現(xiàn)華胥國就剩下他們兩個人時,為了族人的延續(xù),逼不得已結(jié)為夫妻(聽著感覺好不是滋味,如何傳說當真,那我們?nèi)A夏民族豈不都成了近親結(jié)婚的產(chǎn)物)。 伏羲和女媧結(jié)合生下少典,少典娶有蟜氏又生下了炎帝和皇帝(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黃帝更是五帝之首),五帝中的后四帝又都是黃帝的后代。包括后來的夏,商,周的帝王都是黃帝一脈的后人。而這一切都始于華胥氏,因此華胥氏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夏和中華的華字皆源于華胥。 學界普遍認為,處于黃河流域上中游的華山方圓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而華山的得名,除了華山的山形像“花”(古代花與華同)之外,還因為華胥氏就生息,繁衍在華山之陽。因此,中華民族或者華夏民族的華源自華胥之華 二、三皇●伏羲 三皇是華夏族的祖先,具體是哪三位,不同的典籍有不同的記載,但是大多數(shù)記載的三皇當中都有伏羲和女媧兩位,另一位有的說是神農(nóng)氏(炎帝),有的說是燧人氏,有的說是軒轅氏(黃帝)。我個人認為的三皇是比較傾向于伏羲,女媧和燧人氏的,所以炎帝和黃帝我們在下文的五帝中介紹,這里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伏羲,女媧和燧人氏的主要事跡和成就。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伏羲時代正是華夏民族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時代,傳說伏羲長著人的頭,蛇的身體,他根據(jù)天地萬物的變化,發(fā)明了占卜八卦,創(chuàng)造了文字,結(jié)束了結(jié)繩記事的歷史。 他還發(fā)明了結(jié)繩為網(wǎng),用這個網(wǎng)來捕食獵物。提高了人類的生產(chǎn)力,他還教人們馴養(yǎng)野獸,人類馴養(yǎng)家畜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還發(fā)明了瑟(最早的樂器),創(chuàng)作了曲子。在溫飽之外豐富了人類的精神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