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會發(fā)現(xiàn),有的晚上,我會草草寫完文章消失,然后很晚才開始回復留言,這個時候,我一般都是在陪孩子搭一個大玩具(譬如主題樂高)。 之所以選這個孩子平時已經快睡覺的時間來搭玩具,目的,是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和毅力。 一方面,我讓孩子先看到了心愛的玩具,但是為了得到玩具,就必須忍著等爸爸寫完文章。 另一方面,由于搭樂高的時候都是晚上,孩子已經趨于疲憊,因此,又必須強打著精神靠著毅力來完成。 然后,在搭玩具的過程中,爸爸不僅把物理學和數(shù)學的知識順便融入其中,還能建立起父子之間的信任,讓爸爸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和榜樣。 這么做背后的原理很簡單。 作為父母,大家可以審視一下自己周邊的人,幾乎所有的“富一代”和非紈绔的富二代,他們的自律和毅力都強于常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有一次在評論區(qū)放出來兩條留言,大概一個認為“我三代努力,你憑什么一次考試就想改變”,一個認為“黃老爺們憑什么占據(jù)著那么多的社會資源”。 發(fā)完文章之后,前者領先,但是等到第二天的時候,后者就把前者甩到了身后,這不僅令我慨嘆,哪怕在看政事堂的文章上面,富家子弟也比普通家的孩子更自律和有毅力。 這背后,是排除天賦來看,“一萬小時定律”對于大部分人都適用,不分貧賤,很多普通人成功的本質,是把時間集中到了一個領域上,突破了閾值之后,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大師”。 天賦越強,突破的領域就越多,天賦越少,突破的領域也就越少。 但領域多并不一定多有用,因為只要有一個方面突破了,就有了在自己突破的領域“割韭菜”的能力,而韭菜田多了也不一定都能割得過來。 行百里者半九十,普通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缺乏自律和毅力,導致其在任何的一個領域都沒有突破那個瓶頸。 所以,在我看來,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搞教育,而不是站在家長的角度搞教育。 別一開始就盯著孩子不感興趣或者沒有天賦的領域強行施壓,要先把孩子的自律和毅力先練起來。 反之,譬如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應該學鋼琴,應該學美術,然后就強行拖著孩子去。結果,導致的是強烈的抵觸,天天磨洋工,做什么事情也都沒有毅力和耐心。 然后,家長就開始打罵孩子,搞得家里雞飛狗跳。 其實,大家換個角度,把國家視為父母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這么做就屬于政府在搞“不教而誅”,哪怕是成年人也會有激烈的抵觸。 所以呢,與善其事必利其器,文化知識的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一些隱性的參數(shù)。 而這些,不是老師能教的,還是要靠孩子的父母來想明白。
|
|
來自: 李自在btrbtg9s > 《顧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