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全譯珍藏本)》共分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十部共計二十八個小類是十邵從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集,輯錄了一千多則小故事,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智術計謀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馮夢龍 (1574-1646),男,漢族,明文學家、戲曲家,1574年出生于南直隸蘇州府吳縣長洲,卒于1646年,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夢桂,善畫,書。弟夢熊,太學生,曾從馮夢龍治《春秋》,有詩傳世。他們兄弟三人并稱“吳下三馮”。 第一部 上智 上智部總序 【原文】 馮子曰:智無常局,以恰肖其局者為上。故愚夫或現(xiàn)其一得,而曉人反失諸千慮。何則?上智無心而合,非千慮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視近,我視遠;人動而愈紛,我靜而自正;人束手無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難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細;其斡旋入于無聲臭之微,而其舉動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實順;方其閑閑,豪杰所疑,迄乎斷斷, 圣人不易。嗚呼!智若此,豈非上哉!上智不可學,意者法上而得中乎?抑語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幾有觸而現(xiàn)焉?余條列其概,稍分四則,曰「見大」、曰「遠猶」、曰「通簡」、曰「迎刃」,而統(tǒng)名之曰「上智」。 【譯文】 馮夢龍說:真正的智慧并非有一套固定不變的原則可依循,而是對應著不同的現(xiàn)實難局,有恰如其分的不同對策。所以愚昧的人,偶爾也會出現(xiàn)深具智慧的反應;倒是聰明的人往往因為太緊守著某些原則,遂做出錯誤的判斷來。 因此,真正的大智慧其實是「無心」的,不會被既有的原則、經(jīng)驗和思考方式所拘限,所以能充分靈活、充分彈性的深入變動詭譎的難局里,洞見常人所不能見的問題核心,察知常人所不能知的長遠發(fā)展,而其擬定的對策,也往往出乎常人的想像,甚至乍看起來是違反常識的,惟有等到問題完全解決,才能看清這樣深遠通透的智慧來。 這樣不拘原則的上上智慧,雖是不可學,然而多知道一些這類的智慧事跡, 卻也能有效增加我們應對問題的能力。 又:一些不見得聰明的人偶而出現(xiàn)的上上智慧,也往往對我們有啟發(fā)和觸類旁通的效果,因此,我特地把這些我所知的智慧實錄條列出來,分為四卷,分別是「見大」、「遠猶」、「通簡」、「迎刃」,而總其名為「上智」。 一 掌握大局 【原文】 一操一縱,度越意表。尋常所驚,豪杰所了。集「見大」。 【譯文】 一操一縱,往往在預料之外,這是平凡的人最害怕碰上,豪杰之士卻最能拿捏分寸的地方。 1、 太公孔子 【原文】 太公望封于齊。齊有華士者,義不臣天子,不友諸侯,人稱其賢。 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誅之。周公曰:「此人齊之高士,奈何誅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諸侯,望猶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棄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為教首,使一國效之,望誰與為君乎?」 [馮述評] 齊所以無惰民,所以終不為弱國。韓非《五蠹》之論本此。 少正卯與孔子同時??鬃又T人三盈三虛。孔子為大司寇,戮之于兩觀之下。子貢進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夫子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于此,則不免于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誅也?!?/p> [馮述評] 小人無過人之才,則不足以亂國。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駕馭,則又未嘗無濟于國,而君子亦必不概擯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門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與同朝共事乎?孔子狠下手,不但為一時辯言亂政故,蓋為后世以學術殺人者立防。 華士虛名而無用,少正卯似有大用而實不可用。壬人僉士,凡明主能誅之;聞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當誅也。唐蕭瑤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開元六年,河南參軍鄭銑陽、丞郭仙舟投匭獻詩。敕曰:「觀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時用不切事情,宜各從所好。」罷官度為道士。此等作用,亦與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盡令出家,諂道者即為道士,則士大夫攻乎異端者息矣。 【譯文】 太公望(姓呂名尚,為周文王師)封于齊,齊國有一個名叫華士的人,他認為不臣服于天子,不結交 諸侯是正當?shù)氖?,人們都稱贊他很賢明。太公望派人請他三次都不肯到,就命人殺了他。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輔佐成王為政)問說:「他是齊國的一位高士,怎么殺了他呢?」太公望說:「不臣服天子,不結交 諸侯的人,我太公望還能將他臣服、與之結交 嗎?凡國君無法臣服、不得結交 的人,就是上天要遺棄的人。召他三次而不來,則是叛逆之民。如果表揚他,使他成為全國民眾效法的對象,那要我這個當國君的何用?」 [馮評譯文] 齊國因此沒有懶惰的人。始終不淪為弱小國家。韓非(戰(zhàn)國時代韓國的公子,口吃不能言談,善于著書。著有《韓非子》)《五蠹》的學說就是以此為本。 孔子的學生曾受少正卯(春秋時魯大夫)言論的誘惑 ,數(shù)度離開學堂,使學堂由滿座成為空虛??鬃幼龃笏究?掌管刑獄的官)的時候,就判處少正卯死刑,在宮門外殺了他。子貢(姓端木名賜,孔子的學生)向孔子進言道: 「少正卯是魯國的名人,老師您殺了他,會不會不恰當?。俊?/p> 孔子說:「人有五種罪惡,而盜竊比較起來還稍好一點:第一種是心思通達而陰險,第二種是行為乖僻而固執(zhí)不改,第三種是言辭虛偽而能動人心,第四種是記取非義、多而廣博,第五種是順應錯誤而認為理所當然。[畫盡奸雄的隱密]一般人要是有這五種罪惡之一,就不免被君子所殺;而少正卯同時具備五種惡行,正是小人中的奸雄,不可不殺?!?/p> [馮評譯文] 小人沒有過人的才能。就不足以亂國。假使有才能的小人肯受君子指揮,未嘗對國家沒有好處,而君子也不應一概摒棄他們??墒巧僬縿用曰罂鬃拥牡茏?,幾乎要壓過孔子,還能和他同朝共事嗎?孔子狠心下手,不只是為了阻止當時以口才便捷擾亂政局的狀況,也為后世以學術的原因殺人樹立了榜樣。 夸夸其談的人徒具虛名而無實用;少正卯則好像很有用、實際上不可用。徒有口才而心術不正的小人,賢明的君主就是應該殺了他。名人隱士,只有大圣人才能認識到其該殺的理由。唐朝蕭遙癡迷于拜佛,太宗命令他出家。玄宗開元六年,河南參軍(官名,參謀軍務,唐代兼管一郡軍務)鄭銑陽、丞郭仙舟獻詩陳情,玄宗下詔:「看詩中的意思是在推崇道教。這種思想不切合時代的要求,當依其個人的喜好,免去官職做道士吧!」這種做法和圣人的行事正相吻合。假使癡迷佛、道的人都讓他們出家做和尚道士,那么士大夫以邪說異端攻擊正道的事情就可以平息了。 2、 諸葛亮 【原文】 有言諸葛丞相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愿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若劉景升父子歲歲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費祎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馮述評] 子產謂子太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p> 太叔為政,不忍猛而寬。于是鄭國多盜,太叔悔之。 仲尼曰:「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p> 商君刑及棄灰,過于猛者也;梁武見死刑輒涕泣而縱之,過于寬者也。 《論語》赦小過,《春秋》譏肆大眚。合之,得政之和矣。 【譯文】 有人批評諸葛亮(三國時代蜀國宰相,字孔明,隱居隆中,人稱臥龍,劉備三訪始獲見,后佐劉備建國于蜀,與東吳、魏鼎足而立,拜為丞相,封武鄉(xiāng)侯)吝于寬赦他人的罪行。諸葛亮回答說:「治理天下應本著公正、仁德之心,不該隨意施舍不恰當?shù)亩骰?。所以匡衡(漢朝人,累官至丞相,封樂安侯)、吳漢(東漢人,字子顏,封度平侯)治國就不認為無故赦罪是件好事。先帝(指劉備,三國蜀漢政權建立者)也曾說過:我曾與陳元方(名紀,東漢?潁川人)、鄭康成(名玄,東漢大儒,生平著述甚多)交往,從他們的言談中,可洞悉天下興衰治亂的道理,但他們從沒談及赦罪也是治國之道;又如劉景升父子(即劉表、劉琮。東漢獻帝時劉表任荊州刺史,劉表死后,劉琮投降曹操)年年都大赦人犯,但對治理國家又有什么好處呢?」 后來費祎(三國蜀人,與董允齊名,累官至尚書令,封成鄉(xiāng)侯)主政,采用姑息寬赦的策略,西蜀的國勢因此削弱不振。 [馮評譯文] 子產(名公孫僑,春秋鄭國人,時晉楚爭霸,鄭處兩強之間,子產周旋其間,卑亢得宜,保持無事)對太叔(即子太叔,名游吉,春秋鄭國人,繼子產為政,能寬不能猛,鄭國多盜)說:「只有最具仁德的人,才能用寬容的律法來治理人民;次一等的就只能用嚴厲的方法了。猛烈的大火,人看了就害怕,因此很少人被燒死;平靜的溪流,人們喜歡接近嬉戲,卻往往被淹死。所以用寬容的方法治國比較困難?!?/p> 后來太叔治理國家,不忍用嚴厲的方法,于是鄭國盜匪猖獗,太叔非常后悔。 孔子說:「行政過于寬容,百姓就容易輕慢,這時就要用嚴厲的律法來糾正他們;過于嚴厲,百姓又可能變得兇殘,就要用寬大的政令來感化他們。用寬容來調和兇殘,用嚴厲來調和輕慢,才能做到人事通達,政風和諧?!?/p> 商鞅(戰(zhàn)國衛(wèi)國人,佐秦孝公變法,使秦富強)對棄灰于道的人也處以黥刑(古代肉刑之一,在面上刺字后用墨染黑,又稱墨刑),這樣就太過嚴苛了?!?/p> 梁武帝(蕭衍,長于文學、書法,迷信佛教)看見執(zhí)行死刑,往往流著淚釋放他們,這樣又太過寬容。 《論語》有「寬赦小過錯」之說,《春秋》曾譏刺放縱有大過錯的人,二者只有調和得宜,才能求得政事的和諧。 3、 漢光武帝 【原文】 劉秀為大司馬時,舍中兒犯法,軍市令祭遵格殺之。秀怒,命取遵,主簿陳副諫曰:「明公常欲眾軍整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奈何罪之?」秀悅,乃以為刺奸將軍,謂諸將曰:「當避祭遵。吾舍中兒犯法尚殺之,必不私諸將也!」 [馮述評] 罰必則令行,令行則主尊,世祖所以能定四方之難也。 【譯文】 漢光武帝劉秀(打敗篡漢的王莽,即帝位,是為世祖)做大司馬(管理軍事的最高長官)的時候,有一回官府中的僮仆犯法,軍市令(軍中交 易場所的主管)祭遵(潁川潁陽人,封潁陽侯,云臺二十八將之一)下令殺了他,劉秀很生氣,命令部下收押祭遵。當時,主簿(掌管官府文書帳簿的官員)陳副規(guī)勸道:「大人一向希望軍中士兵行動整齊劃一,紀律嚴明。現(xiàn)在祭遵依法辦事,正是推廣軍令的表現(xiàn)?。 ?/p> 劉秀聽了很高興,不但赦免祭遵,而且讓他擔任刺奸將軍。又對所有的將士們說:「你們要多防備祭遵喔!我府中的僮仆犯法,尚且被他所殺,可見他一定是個公正無私的人。」 [馮評譯文] 賞罰分明,軍令才能夠推行;軍令暢行無阻,主上自然受到尊重。劉秀正因為如此才能平定四方的戰(zhàn)亂。 4、 孔子 【原文】 孔子行游,馬逸食稼,野人怒,縶其馬。子貢往說之,卑詞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聽說人,譬以太牢享野獸,以《九韶》樂飛鳥也!」乃使馬圉往,謂野人曰:「子不耕于東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馬而予之。 [馮述評] 人各以類相通。述《詩》《書》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誤國也。馬圉之說誠善,假使出子貢之口,野人仍不從。何則?文質貌殊,其神固已離矣。然則孔子曷不即遣馬圉,而聽子貢之往耶?先遣馬圉,則子貢之心不服;既屈子貢,而馬圉之神始至。圣人達人之情,故能盡人之用;后世以文法束人,以資格限人,又以兼長望人,天下事豈有濟乎! 【譯文】 有一天孔子出游:途中馬兒偷吃了農夫的莊稼:農人很生氣:捉住馬兒并把它關起來。子貢知道后,就低聲下氣的前去懇求農人放了馬兒,沒想到農人不理會子貢??鬃诱f:「用別人聽不懂的道理去說服他,就好比請野獸享用太牢(祭祀時所用的牛、羊、豬三牲,是最豐盛的犧牲),請飛鳥聆聽九韶(古樂名,相傳為夏禹所作。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優(yōu)美音樂)一樣。這是我的不對,并非農人的過錯?!?/p> 于是命馬夫前去。 馬夫對農人說:「你從未離家到東海之濱耕作,我也不曾到過西方來,但兩地的莊稼卻長得一個模樣,馬兒怎知那是你的莊稼不該偷吃呢?」 農人聽了覺得有理,就把馬兒還給馬夫。 〔自是至理,安得不從!〕 [馮評譯文] 物以類聚,在粗人面前談論詩書,這是不知變通的讀書人所以誤事的原因。馬夫的話雖然有理,但這番話若是從子貢口中說出來,恐怕農夫仍然不會接受。為什么呢?因為子貢和農夫兩人的學識、修養(yǎng)相差太遠,彼此早已心存距離;然而孔子為什么不先要馬夫去,而任由子貢前去說服農夫呢?--若一開始就讓馬夫前去,子貢心中一定不服!如今不但子貢心中毫無怨尤,也使得馬夫有了表現(xiàn)的機會。圣人能通達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盡其才。 世人常以成文的法規(guī)來約束他人,以資格來限制他人,以兼有所長來期望他人。這樣,天下事哪有成功的希望呢? 5、 宋太祖 【原文】 「三徐」名著江 左,皆以博洽聞中朝,而騎省鉉尤最。會江 左使鉉來修貢,例差官押伴。朝臣皆以詞令不及為憚,宰相亦艱其選,請于藝祖。藝祖曰:「姑退,朕自擇之?!褂许暎螳殏餍钋八?,具殿侍中不識字者十人以名入。宸筆點其一,曰:「此人可?!乖谕⒔泽@,中書不敢復請,趣使行。殿侍者莫知所以,弗獲已,竟往。渡江 ,始鉉詞鋒如云,旁觀駭愕,其人不能答,徒唯唯。鉉不測,強聒而與之言。居數(shù)日,既無酬復,鉉亦倦且默矣。 [馮述評] 岳珂云:「當陶、竇諸名儒端委在朝,若令角辯騁詞,庸詎不若鉉?藝祖正以大國之體不當如此耳。其亦不戰(zhàn)屈人兵之上策歟?」 孔子之使馬圉,以愚應愚也。 藝祖之遣殿侍者,以愚困智也。以智強愚,愚者不解;以智角智,智者不服。 白沙陳公甫,訪定山莊孔易。莊攜舟送之,中有一士人,素滑稽,肆談褻昵,甚無忌憚。定山怒不能忍。白沙則當其談時,若不聞其聲;及其既去,若不識其人。定山大服。此即藝祖屈徐鉉之術。 【譯文】 宋朝初年,三徐(徐延休、徐鉉、徐鍇)是江 左(即江 東,為南唐所在地)的著名學人。宋室君臣都知道他們學問十分淵博,而騎省徐鉉(字鼎臣,原為南唐的臣子,隨后主李煜歸順宋太祖,官位升至散騎常侍,著有《騎省集》,是他的女婿編的,以官名當做書名)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當江 左遣徐鉉來朝貢(南唐對宋稱臣)時,依慣例宋朝政府要派押伴使(隨侍朝貢的使者)隨侍左右。朝中的臣子都怕口才詞令不如徐鉉,宰相也覺得這種人才很難抉擇,就請示太祖(即趙匡胤,宋朝開國國君)。 太祖說:「你們暫且退下,我自己來選?!?/p> 不久,左珰(皇帝秘書)傳下詔令給殿前司(掌管宮殿前禁衛(wèi)軍之名籍的官署),讓準備十個不識字的侍衛(wèi)名單入宮?;实塾H筆圈選其中一名,道:「這個人可以?!?/p> 朝臣都很驚奇。 中書(宋朝的政事堂界與樞密院共同掌理國家大政)不敢再請示皇帝,就催促他上路。這個侍衛(wèi)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得已,就渡江 和徐鉉會合。 起初,徐鉉言辭流利,侃侃而談,旁觀的人為之驚愕不已。侍衛(wèi)無法回話,只能嗯嗯哎哎地應著;徐鉉沒有察覺,依然喋喋不休。 過了幾天,一直沒有得到回答,徐鉉也累得沉默不語了。 [馮評譯文] 岳珂(宋·湯陰人,岳飛的孫子)說:「當時陶谷(宋·新平人,強記好學,博通經(jīng)史,歷任禮、刑、戶三部尚書)、竇儀(宋·漁陽人,學問廣博,歷任上部、禮部尚書)等有名的學者都在朝服官。如果派他們去答辯,難道會不如徐鉉嗎?」實際上太祖認為大國的體統(tǒng)不該如此。這也是一種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上等策略吧? 前篇孔子派馬夫的事,是以愚者應付愚者。 太祖選擇押伴使,是以愚者去困擾智者。用才智去勉強愚者,愚者不會了解;用才智去比斗智者,智者必不服氣。 白沙陳公甫(名獻章,明?新會人,住在白沙里,學者稱他白沙先生。學說以『靜』為主)拜訪定山莊孔易(名獻,明?江 浦人。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學者稱他定山先生),臨行定山準備了船送行。 船上有一個讀書人,向來愛開玩笑,就在船上毫無顧忌地談論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話題。 定山氣得不得了。 白沙在那個人夸夸其談的時候,好象根本沒有聽見;到那人走時把他當成不認識的人一樣,不聞不問。 定山因此非常佩服白沙的修養(yǎng)。 這也就是宋太祖應付徐鉉的技巧。 6、 胡 世寧 【原文】 少保胡 世寧,仁和人。為左都御史,掌院事。時當考察,執(zhí)政請禁私謁。公言:「臣官以察為名。人非接其貌、聽其言,無以察其心之邪正、才之短長。若屏絕士夫,徒按考語,則毀譽失真。而求激揚之,難當矣。」上是其言,不禁。 [馮述評] 公孫弘曲學阿世,然猶能開東閣以招賢人;今世密于防奸而疏于求賢,故臨事遂有乏才之嘆。 【譯文】 明孝宗時,少保(官名,三孤之一。三孤是少師、少傅、少保)胡 世寧(仁和人,字永清,歷任南京刑部主事、兵部尚書)擔任左都御史(都察院的首長,專門糾核百官,辨明冤枉)負責掌管都核院的事,當時正要考核執(zhí)政的官員。有人請孝宗下令禁止百官私自拜訪都御史。 胡 少保于是稟告孝宗說:「為臣的職責是負責考察官員。要去了解一個人,如果不去觀察他的外貌、聆聽他的言談,面對面接觸他,就沒有辦法知道他心地是否正直、才能是否出眾。假使拒絕見人,只按照別人的評語來作判斷,那么毀譽就失去真實性。想要適當?shù)丶钸x拔人才是很難辦到?!?/p> 孝宗同意他的奏言,于是沒有實施該項禁令。 [馮評譯文] 公孫弘(漢?薛人,武帝初年為博士,累官到丞相,封平津侯)開設『東閣』,聘請學者,自己薪俸的收入都發(fā)給賓客。個性外表寬厚,內在深沉;表面善良,內心險惡。曾殺忠臣主父偃,流放董仲舒)從事邪曲不正的學術,又善于諂媚世人。然而還能開設東閣,招請賢人;當今之世,對防范奸人做得很精密,但對招攬賢人卻做得很疏忽。所以一旦有事,就有缺乏人才的感慨了! 7、韓滉 錢鏐 【原文】 韓滉節(jié)制三吳,所辟賓佐,隨其才器,用之悉當。有故人子投之,更無他長。嘗召之與宴,畢席端坐,不與比坐交 言。公署以隨軍,令監(jiān)庫門。此人每早入帷,端坐至夕,吏卒無敢濫出入者。 吳越王常游府園,見園卒陸仁章樹藝有智而志之。[邊批:有心人。]及淮南圍蘇州,使仁章通信入城,果得報而還。鏐以諸孫畜之。 [馮述評] 用人如韓滉,錢鏐,天下無棄才,無廢事矣。 按史:淮南兵圍蘇州,推洞屋攻城。守將孫琰置輪于竿首,垂黁投椎以揭之,攻者盡露;炮至,則張網(wǎng)以拒之?;茨先瞬荒芸?。吳越遣兵來救,蘇州有水通城中,淮南張網(wǎng)綴鈴懸水中,魚鱉過皆知之。都虞侯司馬福欲潛行入城,故以竿觸網(wǎng),敵聞鈴聲,舉網(wǎng),福因得過。凡居水中三日,乃得入城。由是城中號令與援兵相應,敵以為神。疑即一事,姓名必有一誤。 【譯文】 唐朝人韓滉(字太沖,封晉國公)在指揮管轄三吳(一說吳興、吳郡、會稽)的時候,所任用的部屬都很恰當,各依其人的才干安排職務。有一次,一個老朋友的兒子來投靠他,卻沒有任何專長。韓滉曾經(jīng)請此人參加酒宴,只見此人從頭到尾端坐無語,不曾與鄰座的人交 談一句話。韓滉就派他隨軍看守庫門。此人每天早晨進入帷帳,端坐到黃昏。從此士兵都不敢隨便進出倉庫了。 吳越王(即錢鏐,五代十國的第一位君主,自稱吳越國王)常常游賞府中的花園,看見園丁陸仁章很有種樹的才藝,心里暗自記得他。后來淮南人圍攻蘇州的時候,錢鏐派遣陸仁章進入蘇州城傳話,果然達成任務,安全回來。錢鏐把他當做自己的孫子般善待。 [馮評譯文] 用人如果都和韓滉、錢鏐一樣,人盡其才的話,天底下就沒有被遺忘的人才,也沒有荒廢的事務了。 據(jù)史書記載:淮南人圍攻蘇州城時,以攻城器械洞屋(攻城的器具,用木頭柱子撐著,上面覆蓋牛皮,形狀如洞而得名)攻城,蘇州守將孫琰(五代吳越人,驍勇多智,世稱孫百計)用輪子系在竹竿頂端,慢慢松開繩索垂下,揭開洞屋,攻城的敵兵都暴露出來,無法藏身;火炮射到就張開網(wǎng)來抵抗,使淮南人無法攻進城來。吳越王派兵來援救,蘇州城外有水道通到城中,淮南人在水里布下掛著鈴鐺的網(wǎng),連魚鱉通過都能知道。有都虞侯司馬福想偷偷入城,故意用竿去觸網(wǎng),敵兵一聽到鈴聲,就拖起網(wǎng)來看,司馬福因而趁機潛水入城。他可是在水里足足待了三天才等到這個機會的!因此城里的軍隊和城外的援兵才能做到里應外合,使敵兵覺得很神奇。司馬福和陸仁章的事可能是同一件事,兩個說法其中一定有一個姓名搞錯了。 8、燕昭王 【原文】 燕昭王問為國。郭隗曰:「帝者之臣,師也;王者之臣,友也;伯才之臣,賓也;危國之臣,虜也。唯王所擇?!寡嗤踉唬骸腹讶嗽笇W而無師?!构笤唬骸竿跽\欲興道,隗請為天下士開路?!褂谑茄嗤鯙橼蟾闹m,北面事之。不三年,蘇子自周往,鄒衍自齊往,樂毅自趙往,屈景自楚歸。 [馮述評] 郭隗明于致士之術,便有休休大臣氣象,不愧為人主師。 漢高封雍齒而功臣息喙,先主禮許靖而蜀士歸心。皆予之以名,收之以實。 【譯文】 燕昭王(戰(zhàn)國時燕王)問郭隗(戰(zhàn)國時燕人)如何使國家強盛。 郭隗說:「三皇五帝將大臣當做老師一樣看待,有德的君主將臣子當做朋友一般交往,強大的盟主對待大臣如同賓客,只有亡國之君才會將臣下視同罪囚。聽憑大王選擇?!?/p> 燕王說:「寡人愿意學習 ,卻沒有好老師?!?/p> 郭隗說:「大王真要有志于國家富強的話,我愿意為天下的讀書人開路?!?/p> 于是燕王為郭隗建筑宮室,待之以師禮。不到三年,蘇代(戰(zhàn)國時齊人)從齊國前來效命,樂毅(戰(zhàn)國時燕人)從趙國而來,屈景從楚國而來。 [馮評譯文] 郭隗深明招致賢士的方法,頗有寬容好善的大臣風度,不愧當王者的老師。 漢高祖(劉邦)封所恨卻有功的人雍齒(漢?沛人,追隨高祖起兵,叛變后又歸順,高祖依張良之計,封齒為什方侯)為侯,使其他未受封的功臣也不再有怨言;劉備禮遇許靖(蜀漢?平輿人),使西蜀的人士都心服。 他們讓人出名,而換來人才歸心的實效。 9、丙吉 郭進 【原文】 吉為相,有馭吏嗜酒,從吉出,醉嘔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復何所容?西曹第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勾笋S吏,邊郡人,習 知邊塞發(fā)奔命警備事。嘗出,適見驛騎持赤白囊,邊郡發(fā)奔命書馳至。馭吏因隨驛騎至公車刺取,知虜入云中、代郡,遽歸。見吉白狀,因曰:「恐虜所入邊郡,二千石長吏有老病不任兵馬者,宜可豫視?!辜破溲裕贃|曹案邊長吏科條其人。未已,詔召丞相、御史,問以所入郡吏。吉具對。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詳知,以得譴讓;而吉見謂憂邊思職,馭吏力也。 進任山西巡檢,有軍校詣闕訟進者。上召,訊知其誣,即遣送進,令殺之。會并寇入,進謂其人曰:「汝能訟我,信有膽氣。今赦汝罪,能掩殺并寇者,即薦汝于朝;如敗,即自役河,毋污我劍也?!蛊淙僳x躍赴斗,竟大捷。進即薦擢之。 [馮述評] 容小過者,以一長酬;釋大仇者,以死力報。唯酬報之情迫中,故其長觸之而必試,其力激之而必竭。彼索過尋仇者,豈非大愚? 【譯文】 漢朝人丙吉(魯國人,封博陽侯)當丞相時,有一個愛喝酒的車夫隨侍外出,酒醉后嘔吐在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相府中管理侍從的官)告訴丞相,想趕走車夫。 丙吉阻止他說:「因為酒醉的過失而革除一個男人,此后他還有何處可以容身呢?西曹你忍一忍吧,他只不過污染丞相的車墊而已。」 這個車夫是邊塞人,熟悉邊塞軍事緊急傳遞文書到京城的作業(yè)。有一次外出,正好看見傳遞軍書的人拿著紅、白二色的袋子,知道邊塞的郡縣有緊急事情發(fā)生。車夫就跟著傳書的人到官署,打探得知胡 虜攻入云中郡和代郡,于是立刻回府見丞相,說了這件事,還建議說:「恐怕胡 虜所進攻的邊郡有不少年老多病、沒有辦法打仗的官員,大人是不是先了解一下有關的資料?」 丙吉很同意他的話,立刻召見東曹(管理有關軍吏任免職的官吏),查詢邊郡官吏的檔案,分條記錄他們的年紀和經(jīng)歷等。 事情尚未完全辦好,皇帝下詔召見丞相和御史大夫(相當副丞相的官吏),詢問有關受到胡 虜侵襲邊郡的官吏情況。丙吉回答得頭頭是道,而御史大夫倉促間無法說得詳細具體,遭到了皇帝責備。 丙吉得到稱贊,說他關心邊塞、盡忠職守,其實靠了車夫的幫助。 宋朝人郭進擔任山西巡檢(官名,掌管訓練甲兵、巡邏州邑、擒捕盜賊的事)時,有一個軍官專門進京告御狀,控告郭進。天子召入詢問,知道他是誣告,就將他遣送回山西,交 給郭進,下令殺了他。 當時正遇到并州賊寇入侵,郭進對這個軍官說:「你敢告我,膽量一定很大?,F(xiàn)在我赦免你,如果你能消滅并州敵寇,我就上書朝廷推薦你;如果失敗,就自己去投河,不要弄臟了我的寶劍?!?/p> 這個軍官奮不顧身,拼死作戰(zhàn),結果大獲全勝。 郭進當真推薦他升了官。 [馮評譯文] 容忍小小的過失,會得到對方特長作為回報;饒恕大仇人,更能得到性命相博的報答。對方回報的情意積聚在心底,平時他會慢慢尋找機會回報你,緊急關頭他更會竭盡所能報答你。 那些追過尋仇的人,豈不是太笨了嗎? !”0、秦檜 【原文】 秦檜當國,有士人假其書,謁揚州守。守覺其偽,交 原書管押其回。檜見之,即假以官資?;騿柶涔?,曰:「有膽敢假檜書,此必非常人。若不以一官束之,則北走胡 ,南走越矣?!?/p> [馮述評] 西夏用兵時,有張、李二生,欲獻策于韓、范二公,恥于自媒,刻詩于碑,使人曳之而過,韓、范疑而不用。久之,乃走西夏,詭名張元、李昊,到處題詩。元昊聞而怪之,招致與語,大悅,奉為謀主,大為邊患。[邊批:元昊識人。] 奸檜此舉,卻勝韓、范遠甚。所謂「下下人有上上智」。 有人贗作韓魏公書,謁蔡君謨。君謨雖疑之,然士頗豪,與之三千,因回書,遣四兵送之,并致果物于魏公。 客至京,謁公謝罪。 公徐曰:「君謨手段小,恐未足了公事。夏太尉在長安,可往見之?!辜礊榘l(fā)書。 子弟疑謂包皮容已足,書可勿發(fā)。 公曰:「士能為我書,又能動君謨,其才器不凡矣?!?/p> 至關中,夏竟官之。[邊批:手段過大。] 又東坡元贗間出帥錢塘。 視事之初,都商稅務押到匿稅人南劍州鄉(xiāng)貢進士吳味道,以二巨卷,作公名銜,封至京師蘇侍郎宅。 公呼訊其卷中何物。 味道恐蹙而前曰:「味道今秋忝冒鄉(xiāng)薦,鄉(xiāng)人集錢為赴省之贐以百千,就置建陽紗得二百端。因計道路所經(jīng)場務盡行抽稅,則至都下不存其半。竊計當今負天下重名而愛獎士類,唯內翰與侍郎耳??v有敗露,必能情貸,遂假先生名銜,緘封而來。不知先生已臨鎮(zhèn)此邦,罪實難逃?!?/p> 公熟視,笑,呼掌箋吏去其舊封,換題新銜,附至東京竹竿巷,并手書子由書一紙,付之,曰:「先輩這回將上天去也無妨?!?/p> 明年味道及第,來謝。 喜歡請轉發(fā)點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