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論》四十四行,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shù)首:《黃庭經(jīng)》、《曹娥碑》、《樂毅論》是也?!闭孥E早已不存?,F(xiàn)存世刻本有多種,本系列采用《張廷濟藏本》。
樂毅論全局總覽第一頁(001-061) 單字結(jié)構卡片詳解,第二頁(062-162)收展——中橫伸展:如圖,聿的橫筆寫長。 中軸——中豎居正:如圖,聿的豎筆居正,寫正豎中線上。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聿的橫筆等距,其余部首按等距配合適當調(diào)整。 參差——四點參差:如圖,灬的四個點,姿態(tài)寫出差異性。
大小——扁:古碑帖中多數(shù)是扁字,寫得快時,寫扁容易,好看。 中軸——左右對稱:左右以中軸對開。 收展——中間最寬:如圖,書法講開兩肩,中間最寬然后略下收斂。 等距——豎檔等距:豎筆間距相等,橫折中折的寬度一般不計算在等距內(nèi)。
大小——扁:全字略扁,主體是個大字。 中軸——中豎居正:日可以偏左,豎略偏右,兩個筆畫夾在豎中線兩邊。 平齊——撇高捺低:是的重要特色,就是撇筆橫向撇,捺筆斜向下。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所有橫筆等距。 斜正——中橫斜式:中橫一定要斜,體現(xiàn)出書寫特有的姿態(tài)美。
平齊——基本下平:右方的捺筆要低于全字主體,所以是基本下平。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吏字橫筆等距。 等距——豎檔等距:如圖,寫好左右結(jié)構的關鍵是控制豎筆間距。 迎讓——右上豎筆:右面部首上方有豎筆,則豎筆要高出全字主體。
收展——上橫伸展:橫在上方,多數(shù)是全字最寬。 中軸——左右對等:雖然是非對稱結(jié)構,但是沿中軸,左右基本對等,月的豎鉤在豎中線上。 等距——豎筆等距:如圖,幾個豎筆間距相對。 迎讓——右方豎鉤:凡是右方(右下)有豎鉤的字,豎鉤都下伸出全字的主體。
收展——上展下收:如圖,上方兩個部首,所以上展,下方貝不要寫得太寬。 中軸——左右對等:左右基本占地相等。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臣和貝都是橫筆等距結(jié)構,注意相互的關系,整體橫筆等距。 等距——豎檔等距:如圖,臣豎筆等距,又寬度和等距關系。 迎讓——部首迎讓:如圖,右上的又要上移,貝上移頂上去,橫筆和臣的最下橫筆平齊。
收展——中橫伸展:中橫伸展則撇捺收縮,撇不伸展,捺筆寫成長點。 中軸——中豎居正:豎撇的上半段當豎筆處理,中豎居正。 平齊——撇低捺高:全字扁則撇低捺高,全字長則撇高捺低。 等距——橫檔等距:如圖,幾個間距。 斜正——中橫斜式:中橫一定要斜,體現(xiàn)出書寫特有的姿態(tài)美。
大小——長:不考慮捺筆最后的末端,主體長形。 中軸——中豎居正:中豎在豎中線上。 收展——撇捺伸展:撇捺伸展出去,是來的最重要特色。 等距——橫檔等距:如圖,上半部分一比二,下半部分二比一。 斜正——中橫斜式:中橫一定要斜,體現(xiàn)出書寫特有的姿態(tài)美。
大小——扁:楷書到行書,結(jié)構變化很大的一個字,最明顯的特色就是扁。 中軸——左右對等:如圖,下方灬左右對稱,上方有一定的隨意性。 收展——上收下展:如圖,下展,所以上必須收。 參差——四點參差:即使寫成了行書,四個點仍要寫出差異性。
大小——扁:古碑帖中最顯著的特色,很多左右結(jié)構的字都寫得很扁,這一點和現(xiàn)在尤其是硬筆寫法不同。 平齊——兩平:上平和下平。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大致的等距定位,上方的艸到中橫間距可以略大。 等距——豎檔等距:如圖,注意左右結(jié)構字的豎檔,是寫好這種類型字的關鍵。 迎讓——筆畫迎讓:如圖,三個筆畫相互交錯,盡量不要黏連。
收展——下展:如圖,戈鉤參與的字,戈鉤要伸展出去,橫筆伸展式這個字的特色。 中軸——左右對等:如圖,因為橫筆伸展,所以變成了左右對等,不再是是左輕右重結(jié)構。 參差——中宮收緊:如圖,左下的筆畫,盡量聚攏在字心處。 迎讓——戈鉤下伸:如圖,戈鉤一定要伸出全字主體部分。
大小——方:生總的來說是個方字,和上比較,豎差不多,底橫略短。 中軸——中豎居正:中豎在中軸上,對于生來說,豎筆可以沿中軸略右一點。 等距——橫筆等距:三個橫筆間距基本相等,出頭的豎大約也一個等距位。 參差——中橫最短:橫筆間參差,一般中橫最短,底橫最長。 斜正——上斜下正:上橫寫正,下橫寫斜,具備行書的筆意,整體字形有動起來的感覺。
平齊——左低右高:左面部首低,右面部首高,整體斜式。 等距——豎檔等距:如圖,關鍵幾個折筆處的空間距離。 斜正——左斜右正:如圖,歹斜式,臺寫正。 迎讓——筆畫迎讓:如圖,三個折筆非常靠近,但并沒有接觸,相互“咬合”在一起。
中軸——首點居正:首點,重心在豎中線上。 收展——下展:下方四點水配合左面的撇筆,最寬。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幾個橫筆間距相等。 參差——四點參差:四點不同,相互呼應。
收展——下展:下方橫捺伸展。 等距——豎檔等距:道的難點之一,辶的之字頭和首之間的寬度必須和首兩個豎筆寬度匹配。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首本身的特色,注意辶和首之間的高度。 部首——辶:難點一,之字頭模仿阝的寫法,難點二,橫捺,捺筆“起刀”在首的第二個豎筆位置。
平齊——下平:與前兩個以不同的點。 等距——豎檔等距:如圖,全字分四個檔距。 斜正——左正右斜:與前兩個以不同的點。 迎讓——部首迎讓:兩個部首間必須有空間。
收展——中橫伸展:中橫不但是全字最寬,還要兩端拉開,伸展出去。 中軸——中豎居正:土的中豎居正,日的左豎在豎中線上。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橫筆間距相等,上下可以各自等距。 斜正——下部右移:如圖,日的中心右移,不在豎中線上。
平齊——兩平:如圖,上平和下平。 等距——豎筆等距:如圖,四個豎筆間距相等。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上下二分。 斜正——左斜右正:如圖,日的最后一筆必須斜挑。
大小——方:大的主體是個方的結(jié)構。 中軸——左輕右重:大要寫好的核心是豎撇寫在中軸左面,而且要占地少,捺筆占地多。 平齊——撇高捺低:大的撇捺,要么平齊,要么撇高捺低。 等距——橫檔等距:橫筆將全字分成上下兩半。 斜正——中橫斜式:橫在中間,斜式書寫,否則沒有大的姿態(tài)。
大小——扁:古碑帖中多數(shù)是扁字,寫得快時,寫扁容易,好看。 中軸——左右對稱:左右以中軸對開。 收展——中間最寬:如圖,書法講開兩肩,中間最寬然后略下收斂。 等距——豎檔等距:豎筆間距相等,橫折中折的寬度一般不計算在等距內(nèi)。
大小——方:大的主體是個方的結(jié)構。 中軸——左輕右重:大要寫好的核心是豎撇,豎撇寫在中軸,則捺筆的寫法略有不同。 平齊——撇高捺低:大的撇捺,要么平齊,要么撇高捺低。 等距——橫檔等距:橫筆將全字分成上下兩半。 斜正——中橫斜式:橫在中間,斜式書寫,否則沒有大的姿態(tài)。
大小——扁:古碑帖中多數(shù)是扁字,寫得快時,寫扁容易,好看。 中軸——左右對稱:左右以中軸對開。 收展——中間最寬:如圖,書法講開兩肩,中間最寬然后略下收斂。 等距——豎檔等距:豎筆間距相等,橫折中折的寬度一般不計算在等距內(nèi)。
大小——扁:全字略扁,主體是個大字。 中軸——中豎居正:日可以偏左,豎略偏右,全字以豎筆為坐標調(diào)整點。 平齊——撇高捺低:是的重要特色,就是撇筆橫向撇,捺筆斜向下。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所有橫筆等距。 斜正——中橫斜式:中橫一定要斜,體現(xiàn)出書寫特有的姿態(tài)美。
大小——方:大的主體是個方的結(jié)構。 中軸——左輕右重:大要寫好的核心是豎撇,撇筆豎行、占地少,捺筆橫向伸展、占地最多。 平齊——撇捺平齊:大的撇捺,要么平齊,要么撇高捺低。 等距——橫檔等距:橫筆將全字分成上下兩半。 斜正——中橫斜式:橫在中間,斜式書寫,否則沒有大的姿態(tài)。
收展——下展:如圖,底橫最寬。 中軸——中豎居正:如圖,中豎在豎中線上。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寫好至的關鍵。 斜正——上斜下正:上方略斜,下方土寫正。
收展——上展下收:兩點伸展,下方收縮。 中軸——左右對稱:如圖。 等距——橫檔等距:如圖,上下幾個等距關系。 迎讓——部首迎讓:厶要深入到八的內(nèi)部。
大小——扁:古碑帖中多數(shù)是扁字,寫得快時,寫扁容易,好看。 中軸——左右對稱:左右以中軸對開。 收展——中間最寬:如圖,書法講開兩肩,中間最寬然后略下收斂。 等距——豎檔等距:豎筆間距相等,橫折中折的寬度一般不計算在等距內(nèi)。
大小——扁:下字,盡量不要寫方,或者寫扁,或者寫長。 中軸——中豎居正:中豎在中軸上。 等距——橫檔等距:點的位置,大約在豎筆的三分之一處。 參差——橫長豎短:寫下,橫寫長,則豎寫短;如果橫寫短,則豎寫長。不可長度相同。
大小——扁:心字,整體是扁字,不能像印刷體一樣寫成方字。 中軸——中點居正:獨立的心要寫正,中間的點在中軸線上。 等距——豎檔等距:寫好心的要點,就是豎檔的等距關系,點到臥鉤約一檔,臥鉤約三檔。 迎讓——兩點呼應:最后兩點,左低右高,呈呼應關系。
收展——中橫伸展:中橫不但是全字最寬,還要兩端拉開,伸展出去。 中軸——中豎居正:土的中豎居正,日的左豎在豎中線上。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橫筆間距相等,上下可以各自等距。 斜正——下部右移:如圖,日的中心右移,不在豎中線上。
大小——扁:也的楷書,必須是一個扁字,而且很扁。 等距——豎筆等距:如圖的豎筆間距配置,是寫好也的關鍵。 參差——豎筆參差:豎筆之間,一定要高低起伏,不可像印刷體一樣全部平齊。 斜正——斜橫:也的橫筆必須斜,無論是獨立書寫還是作為部首。
收展——撇捺伸展:夫的主要特色,橫不可寫得太長,撇捺伸展。 中軸——左輕右重:撇筆為豎撇,占地少于右方的捺筆。 平齊——撇高捺低:如圖,撇捺結(jié)合,撇高捺低為常態(tài)。 等距——橫檔等距:注意上方約一個橫筆間距,下方約兩個橫筆間距。 斜正——橫筆斜式:如圖,橫筆斜迎合撇捺姿態(tài)。
收展——下展:下方橫捺伸展。 等距——豎檔等距:道的難點之一,辶的之字頭和首之間的寬度必須和首兩個豎筆寬度匹配。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首本身的特色,注意辶和首之間的高度。 部首——辶:難點一,之字頭模仿阝的寫法,難點二,橫捺,捺筆“起刀”在首的第二個豎筆位置。
平齊——兩平:左右兩部首,上平和下平。 等距——豎檔等距:如圖,豎筆和右方部首關鍵筆畫間的等距關系。 等距——橫檔等距:如圖,主要是右方“務”的橫檔等距。 迎讓——筆畫迎讓:如圖,矛的橫折深入到右方內(nèi)部,反文旁兩筆迎讓。
大小——扁:下字,盡量不要寫方,或者寫扁,或者寫長。 中軸——中豎居正:中豎在中軸上。 等距——橫檔等距:點的位置,大約在豎筆的三分之一處。 參差——橫長豎短:寫下,橫寫長,則豎寫短;如果橫寫短,則豎寫長。不可長度相同。
大小——扁:心字,整體是扁字,不能像印刷體一樣寫成方字。 中軸——中點居正:獨立的心要寫正,中間的點在中軸線上。 等距——豎檔等距:寫好心的要點,就是豎檔的等距關系,點到臥鉤約一檔,臥鉤約三檔。 迎讓——兩點呼應:最后兩點,左低右高,呈呼應關系。
收展——中橫伸展:中橫不但是全字最寬,還要兩端拉開,伸展出去。 中軸——中豎居正:土的中豎居正,日的左豎在豎中線上。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橫筆間距相等,上下可以各自等距。 斜正——下部右移:如圖,日的中心右移,不在豎中線上。
大小——扁:例字中寫成了扁字,必字形其實可扁可方,不拘一格。 中軸——左右對等:如圖,容易忽視的一個特點,撇筆基本過字心,所以實際是有中軸坐標存在的。 等距——橫檔等距:如圖,最關鍵的是臥鉤和撇交叉點的位置,上下比例大約是3:1。 迎讓——三點呼應:如圖,每個點的末端筆鋒指向下一個點的起筆,三點呈呼應之態(tài)。
大小——扁:古碑帖的書寫特色,硬筆書寫可以根據(jù)現(xiàn)代審美寫成方形。 等距——豎筆等距:如圖,豎筆等距是寫好這個字的關鍵。 參差——部首參差:如圖,三個部首從左到右依次降低。 部首——走字旁:橫筆左面伸展,橫捺右方伸展。
收展——左中右下:所有下方是“兒”的結(jié)構,都是中橫左面伸展,乚在右下方伸展。 中軸——中豎居正:第三筆中豎居正,對全字起到很好的定位效果。 等距——橫檔等距:如圖,上下比例大致為2:2。 斜正——中橫斜式:橫在中間,斜式書寫,因為要避讓乚,所以不可過斜。
可以打分的字帖
舉例:
夏字計分: 總計分數(shù)1分,這個不合格。 練字與寫字是兩個過程: 針對字帖練字,唯一要求就是寫得和字帖一樣。完成結(jié)構卡片中的每一條規(guī)則,僅僅是練字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寫字則完全不需要教條的去書寫,很多規(guī)則通過熟練的練習會在書寫中直接自然流露,寫字要求是流暢而美觀。 有意設計,無意書寫 通臨字帖
何時通臨?
興趣初期,這是對練字初步有興趣,看到古碑帖產(chǎn)生美感,盡快通臨幾遍,可以從感性上提高對書寫的審美,也可以練習對用筆的熟練程度。這種通臨僅僅起到提高興趣的作用,不會對真實水平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 練字后期,單字練習基本過關,每個字都能牢記結(jié)構要領,需要從通篇角度去學習章法、布局等謀篇的技能時,需要通篇臨習,而且要花很長時間反復練習,先臨習,后默寫。一篇古碑帖,單字與全篇的大致練習時間比是6:4。這種練習一旦完成,手寫會有質(zhì)的提高,同時還掌握了未來繼續(xù)進修的無上法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