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從書中看到了令他一震的好詞好句他全都摘抄在小紙片上。他迫使自己去牢記這些素材,去熟練運用這些素材。他還有一個好習慣,他隨身拿著一個筆記本,只要遇到了什么事情,他就快速的記錄下來。久而久之,他對于寫作的素材積累有了穩(wěn)固的基礎。 杰克·倫敦,美國著名作家,1876年出生于美國舊金山。在他還沒有出生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母親改嫁給約翰·倫敦,于是他便改姓叫杰克·倫敦。 杰克·倫敦的童年是灰色的,壓抑的。當時正是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他的父親一再失業(yè),他不得不像其他窮苦人家的孩子一樣,在讀完小學后就開始當童工。每天天還未亮的時候,他就要去送報紙,白天和晚上又要干辛苦的零工。他的睡眠時間一天不超過六個小時,有時只有四小時。 就是在這樣一種身心倍受摧殘的成長環(huán)境下,杰克·倫敦依然狂熱的熱愛讀書。他喜歡冒險一類的書。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反反復復地讀那本西班牙游記,心中懷揣著遠洋航海的夢想。隨著歲月的流淌,杰克·倫敦心中的夢想越來越堅定。當杰克·倫敦十四歲左右時,他向他小時候的保姆借了一筆錢,買了一條破舊的小船,打算加入到偷襲私人牡蠣的行列。 幸運的是,他賺回了本錢。后來由于風險太高,他又加入到了捉拿牡蠣賊的隊列,過著放蕩冒險的海上生活。在此期間,他不斷地向公共圖書館借閱書籍。書籍中所描寫的海洋世界讓他倍感自身的渺小和海洋的浩瀚。他決定過上流浪的生活,即便這是一條漂泊不定、生死未卜的冒險之路。 跟隨著捕獵的船隊,杰克·倫敦穿過了太平洋,到達了日本海。在這段航海經(jīng)歷中,杰克·倫敦看到了經(jīng)濟蕭條時期的人民生活,他們窮困潦倒,沒有固定的住所,沒有固定的田地,失業(yè)者的人數(shù)在不斷增多,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尋找新的工作,這讓杰克·倫敦對于資本主義的剝削有了更深的體會。 隨后,他加入了前往華盛頓請愿的失業(yè)者軍隊,卻又被政府軍隊所逮捕,被關進了監(jiān)獄。逃出監(jiān)獄后,他又過上了流浪漢的生活。他沿路乞討,有時候靠編故事混口飯只吃。他以地為席,以天為被,以孤獨為伴侶,以書籍為食糧。長年的流浪生活使杰克·倫敦漸漸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和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即。他知道,這一切痛苦的根源,是殘酷無情的資本主義。他開始讀《共產(chǎn)主義宣言》,向往書中所描寫的社會主義國家。他認識到了體力勞動的悲慘結(jié)局,想要接受更高的文化教育。 他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十九歲的時候考上加州大學。但是又因為沒有足夠的學費,他不久后又被迫退學。面對生活的重重困境,他沒有絕望,毅然和自己的姐姐走上了淘金的道路。他走過叢林,走過雪原,走過草地,走過荒原,跋山涉水,千辛萬苦,然而他一粒金砂也沒有淘到。身染重病的他回到故鄉(xiāng),他幾乎絕望地看著自己的人生再無出路,他看著病弱的身體絕望地搖搖頭。他,還能做些什么呢? “這就是生命中唯一的財富,活過并經(jīng)歷痛苦,能做到這一點也就不錯,即使輸?shù)袅俗詈蟮馁€注。”這是杰克·倫敦的一句名言。俗話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杰克·倫敦從絕望的谷底走上來之后,在不斷地思考中,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諦。他要靠一種勇氣活下來,并且要活得精彩。 杰克·倫敦根據(jù)自己的個人經(jīng)歷,編了一些小片段:有淘金生活,海上的水手生活,人和大自然的斗爭,殖民者的掠奪,窮苦孩子的童工生活……偶爾從書中看到了令他一震的好詞好句他全都摘抄在小紙片上。他迫使自己去牢記這些素材,去熟練運用這些素材。他還有一個好習慣,他隨身拿著一個筆記本,只要遇到了什么事情,他就快速的記錄下來。久而久之,他對于寫作的素材積累有了穩(wěn)固的基礎。 剛開始寫作時,杰克·倫敦總是面臨著退稿的難題。他認為一定是自己的語言問題。于是他開始嘗試練習自己的文筆。根據(jù)小時候讀過的書,他吸取了游記文的剛勁的特點和《舊約》的簡練的特點。在不斷地練習后,他的文筆逐漸變得簡練而剛勁,描寫故事時更加生動形象,簡潔明了,扣人心弦。 杰克·倫敦就此聲名大噪。他創(chuàng)作的許多小說都十分受人們歡迎。他那熱血激昂、活力四射的故事不僅給當時的小伙子們帶來許多觸動,也有很多小姑娘喜歡杰克·倫敦的故事。 杰克·倫敦是一個高產(chǎn)作家。他只活了41歲,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不到20年,然而他卻創(chuàng)作了19部長篇和150多部中短篇,他的許多小說都成為經(jīng)典,流傳到現(xiàn)在。比如《熱愛生命》《荒野的呼喚》《寂靜的雪野》《馬丁·伊登》等,這些小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世界文學的寶庫,也代表著一種杰克·倫敦的精神,一種積極向人、永不向失敗低頭的精神。 何子美,現(xiàn)就讀于華中科技大學。熱愛寫作、繪畫、攝影、動漫、旅游,已在《文匯報》《中學生》《語文世界》《讀寫天地》《文學校園》等報刊發(fā)表文字作品30余篇。本文寫于中學時代。 《熱愛生命》杰克·倫敦 《熱愛生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小說家杰克·倫敦最著名的中篇小說。倫敦所處的時代,由于工業(yè)革命,美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社會結(jié)構(gòu)發(fā)生重大改變。同時也導致了貧富差距的加大。社會底層人民夢想致富并擠入上流社會,而富人又渴望更多的財富。這樣人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美國夢并付諸努力去實現(xiàn)。1896年,不計其數(shù)的美國淘金者涌入阿拉斯加,倫敦和他的哥哥也在其中。他們希望能迅速致寓。在這個龐大的淘金大軍中,只有五千人進人到礦區(qū),只有一千人實現(xiàn)淘金夢平安歸來。 《德伯家的苔絲》 哈代 “它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一顆明珠,奠定了哈代在英國乃至世界文學的地位。小說描寫的是社會如何把一個純潔、善良、質(zhì)樸、美麗的農(nóng)村姑娘逼得走投無路,最終拿起武器向仇人復仇的故事。在美麗的苔絲身上我們至始至終看到的是她純潔的本性對逼迫她的惡勢力的苦苦掙扎。”
《我是貓》夏目漱石 《我是貓》是日本文學大師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向被奉為世界名著之一。小說通過貓的視覺觀察明治維新后的日本社會,以幽默辛辣的語言,嘲笑和鞭撻了人類固有的弱點和金錢世界的社會時弊,還大量引用了古今東西哲人達士的名言,外外閃射著機智和文采,喜笑怒罵皆成文章。作品語言則典俚合爐,雅俗共賞,讀來令人在笑聲中抑制不拄驚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