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身上突然摸到凸起的腫塊,與肌肉皮膚材質不一樣的東西,第一時間想到就是腫瘤。然后腦海中浮現(xiàn)出癌癥,天價醫(yī)藥費……各種擔憂的問題開始困擾我們。 即使去看了醫(yī)生,醫(yī)生告訴你這就是個結節(jié),脂肪瘤……不用擔心,但是因為對于身上奇奇怪怪的疙瘩不了解,還是會有擔心,害怕自己就是癌變的那1% 于是,甘草君做了這篇可能是最全的身體疙疙瘩瘩整理。你所不清楚的結節(jié)、增生、囊腫都在這篇文章里面了。 但是一定要記住,有問題先找醫(yī)生,以下內容主要為了科普,如有出入,以醫(yī)生臨床診斷為準。 結節(jié) 這個結節(jié)和足浴按摩中說的“結節(jié)”不一樣,肌肉中的“結節(jié)”多是肌肉勞損紅腫、纖維化的產物。中醫(yī)認為,結節(jié)是“痰氣互結一循經上行”,“痰”與“氣”,互相勾結,循著經絡在體內到處流竄。常見的結節(jié)有甲狀腺結節(jié),乳腺結節(jié),肺部結節(jié),肝臟結節(jié)。大部分結節(jié)是良性的,只要定期隨訪就可以。 如何判斷:來自醫(yī)生診斷,移動性良好,邊緣規(guī)整,疼痛程度低的硬塊就是結節(jié)。 風險程度:乳腺結節(jié)一般不會癌變,其他結節(jié)是否癌變看硬度是否變硬,是否快速生長。 以下幾種情況容易癌變:
這三種情況的惡化率比較高。 磨玻璃結節(jié)示意圖,來源:上海市肺科醫(yī)院陳謝冬 如何調理:不同部位的結節(jié),往往引發(fā)的原因不同,除了時常體檢之外:
脂肪瘤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瘤的患者也隨之增多。但脂肪瘤雖然是腫瘤的一種,但卻是各類腫瘤中最安全的。皮下脂肪瘤在中醫(yī)稱為痰核,多因郁滯傷脾,痰氣凝結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腫塊,按之稍軟,皮色不變,無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瘤病類疾病。好發(fā)于肥胖人群,1/3多發(fā)性脂肪瘤患者有家族遺傳史, 如何判斷:發(fā)于皮下,單發(fā)脂肪瘤一般較大,多發(fā)的一般較小,好發(fā)于背頸腹四肢,有脂肪部位都有可能產生。皮下可以摸到,可以推動。 風險程度:癌變幾率極小,容易切除,但不易根治,除非影響生活,否則不建議手術。 囊腫(左)與脂肪瘤(右)對比 圖源:整形外科主治醫(yī)師魔都刀客 如何調理:
囊腫 對于囊腫,許多人可能只聽說過卵巢囊腫。囊腫是一種良性疾病,它可以長在人體表面,也可以長在內臟里;囊腫作為一種良性包塊,其內容物的性質很多是液態(tài)的。囊腫在中醫(yī)中多屬于癥瘕、積聚,多因肝郁氣滯,濕濁蟲積日久,導致氣滯血瘀。積于皮膚表面則變成“皮脂腺囊腫”、“表皮囊腫”等,積于內臟則演變成“肝囊腫”、“腎囊腫”、“卵巢囊腫”等。 如何判斷:與周圍組織界限明顯,外有囊壁,內有液體。 風險程度:囊腫對人體沒有太大的影響,不需要對它有太大的心理負擔。有些囊腫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如果囊腫的體積較大,對內臟周邊的組織造成了影響,是需要手術切除的。 軟巢囊腫示意圖 如何調理:
許多人聽過的鼻息肉就是息肉的一種,不過息肉可能是這類非腫瘤中最危險的一個。中醫(yī)認為,息肉多因為肝氣郁結,脾胃不和,導致運化功能失調,痰濕、瘀濁之物會在經絡虛弱的地方沉積。形成了多種類型的息肉,常見的有鼻息肉、腸息肉、胃息肉、膽囊、宮頸息肉等。 如何判斷:生長在人體黏膜表面上的贅生物叫做息肉,見于胃壁、腸腔等粘膜表面。 風險程度:良性的息肉占絕大多數(shù),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給健康造成威脅的。即使不幸發(fā)生了癌變的話,也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演變時間。通常,成為癌的時間需要5~15年,甚至是更長時間。 以下幾種息肉容易癌變:
息肉示意圖 如何調理:
淋巴結腫大應該是許多人最熟知的一種,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中醫(yī)把淋巴結腫大稱為“痰毒”“痰核”“核”等。本病因外感六淫邪毒,侵入肌膚,邪毒流注于經脈,與內蘊之痰濕交結,致使營衛(wèi)不和,邪郁化熱,氣血凝滯,經脈阻遏而成痰毒。淋巴結腫大最常見的是因為各類炎癥,少部分是因為結核等細菌性感染,極少部分是淋巴結瘤。 如何辨別:如果發(fā)現(xiàn)了皮下的包塊在頸部,腋窩腹股溝區(qū),這些地方淋巴結腫大的可能性大,主要表現(xiàn)為皮下有硬結,一般邊界比較輕,活動度較好,有一定的壓痛。 風險程度: 許多種情況都會導致淋巴結腫大,局部感染時會腫大,比如牙周炎、扁桃體炎。淋巴結腫大需要需要及時就診,排除其他病癥。 惡性的一般無疼痛、活動度差、質地韌,短時間內迅速增大的淋巴結,幾處淋巴結融合、不明原因的發(fā)熱,惡性的比率比較高。 淋巴結腫大示意圖 如何調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