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生活周報《情感》欄目 采訪熊玲 華西生活周報《情感》欄目 記者: “被拋棄其實是一種福氣,可以使得一個女人意識和反省很多問題,使自己在很多方面更理性也更完美”。 20——女孩愛上一個比自己大16歲的男人,但男人說自己永遠不可能愛上她,女孩恨他的同時又舍不得放棄,為此,她還和自己相戀數(shù)年的男朋友分手了,現(xiàn)在她痛不欲生。 30——結婚13年,孩子已經(jīng)上小學三年級了,可跟老公的感情變得比水還要淡,見面久了還會厭倦,覺得生活沒有激情沒有溫情,如同嚼蠟,不知道該怎么辦。 40——老公有外遇,她一氣之下也去找了一個情人,可沒有感情基礎,依舊感覺不到被愛,眼看自己韶華將逝,她很悲傷。 以上是我們欄目組提供的“情感熱線”中的案例,希望熊玲老師對這三個年齡段遇到的情感問題作以簡要分析。 成都藍天心理首席咨詢師 熊玲: 第一個案例(20歲年齡段女孩的情感),如果是案例中所說的情況,首先得澄清她的痛苦并非“被拋棄”的痛苦。因為比大她的男人從來就沒有因愛而接受她。相反,是她在單相思的戀愛中,拋棄了本來雙相戀愛中的男友。一個女孩可以放棄戀愛中的男友,而奮不顧身地愛上一個比她大16歲的男人,凡學過心理學的人,自然會想到是精神分析理論中的“俄狄浦斯情結”,即戀父或戀母情結。大意是,弗洛伊德取自《俄狄浦斯王》里的一節(jié),即俄狄浦斯受神諭安排,無意識地做了弒父娶母的故事,用來說明人在幼兒期的心理發(fā)育,是存在本能的喜歡,并欲占有異性父母,同時敵意、又害怕敵意同性父母的心理機制,類似于“嫉妒情敵”的親子三角關系。這時期的很多因素,如,父/母或父母之愛缺席,或處于不安全依戀關系等,容易造成幼兒對父母依戀的固著,稱之為未修通的,或未成長的俄狄浦斯情結。這會不同程度的影響一個人今后情感關系的選擇與發(fā)展。那位20歲的女孩,能愛上一個并不愛她的大男人,那個男人身上一定有她“理想父親”的影子,激發(fā)了她的戀父情結。女孩并不一定能意識到:她之所以愛的男人,原來是可以滿足她的父愛需要,是她潛意識中的父親,而她之所以恨他,是因為作為“父親”的他并不愛她,實際也沒給予過她愛。 第二個案例(30歲年齡段女人的情感),說明她很需要淡如水的婚姻關系,至少潛意識是。說現(xiàn)實一點,她必須要婚姻,但更需要富有浪漫、刺激的激情或愛情??上г谒幕橐隼?,不存在富有激情的愛情。 30歲年齡段的女人內心,似乎有個小公主情結,當激情的初婚起過去、小孩稍大,就開始幻想她心中的白馬王子來拯救她脫離煩人的婚姻“空巢期”,而去浪跡愛情的童話世界。案例中的她,如果確有這樣的公主病,那么告訴自己:你的情感心理世界需要成熟起來,理性地面對婚姻生活。 第三個案例(40歲年齡段女人的情感),當感情受傷害(老公有外遇)時,用“以牙還牙”攻擊對方,是女人泄恨的常見行為反應,而根本不是尋求被愛的方式,所以她依舊感覺不到被愛。 有人說,男人四十易花心。因為男人四十是一道解不開的題,就像青春期的男孩愛叛逆一樣,有原因也可以沒原因,母親或女人面對他都很無奈。處理外遇,如果你還在意對方,還要你們的婚姻和家庭,那你的方式就很重要。首先要處理好自己的失控和憤怒,然后平靜而自信地向他表明你的態(tài)度,并相信他也能處理好外遇之事。總之,不能讓你的方式或態(tài)度,而破壞掉你想要和好婚姻的目的。 |
|